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坤

作品数:20 被引量:618H指数:10
供职机构: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小麦
  • 5篇小麦赤霉病
  • 5篇霉病
  • 5篇赤霉
  • 5篇赤霉病
  • 3篇玉米
  • 3篇水稻
  • 3篇气象
  • 3篇为害
  • 2篇入侵
  • 2篇水稻病
  • 2篇水稻病虫
  • 2篇水稻病虫害
  • 2篇特点及原因分...
  • 2篇田间
  • 2篇田间防治
  • 2篇气象等级
  • 2篇贡献率
  • 2篇防效
  • 2篇被害

机构

  • 20篇安徽省植物保...
  • 7篇全国农业技术...
  • 7篇安徽省农业科...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湖南省植保植...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河南省植保植...
  • 2篇四川省植保站
  • 2篇安徽瑞然生物...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云南省植保植...
  • 1篇四川省农业厅
  • 1篇安徽省科学技...
  • 1篇安徽省寿县农...
  • 1篇安徽省阜阳市...
  • 1篇安徽省涡阳县...

作者

  • 20篇邱坤
  • 6篇郑兆阳
  • 5篇张启勇
  • 4篇王振营
  • 4篇刘万才
  • 4篇姜玉英
  • 2篇谢义灵
  • 2篇黄冲
  • 2篇刘杰
  • 2篇刘慧
  • 2篇唐庆峰
  • 2篇朱秀秀
  • 2篇徐翔
  • 2篇卓富彦
  • 1篇黄成宇
  • 1篇李亚红
  • 1篇胡小平
  • 1篇阮新民
  • 1篇万宣伍
  • 1篇刘玉军

传媒

  • 10篇植物保护
  • 4篇中国植保导刊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农化市场十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早播小麦被引量:49
2019年
2019年5月17日,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春玉米,首次证实草地贪夜蛾入侵安徽,截至8月25日全省16市全部见虫。2019年10月22日,淮南市寿县窑口镇早播小麦田发现疑似该虫为害,经鉴定,确认为草地贪夜蛾。调查发现,全田均可见该虫为害状,百株被害率最高达84.21%,每平方米最高虫量43头。调查提示,入侵安徽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可取食为害小麦,应加强其在麦田发生情况的监测。
徐丽娜胡本进苏卫华戚仁德邱坤郑兆阳张启勇周子燕戚士胜胡飞王振营
关键词:小麦为害特征被害率
2018年我国小麦赤霉病重发特点及原因分析被引量:76
2019年
受赤霉病常发区小麦抽穗扬花期降雨偏多、品种抗病性差、田间菌源量大等因素影响,2018年我国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及黄淮南部大部麦区偏重以上程度流行,明显重于2017年。本文分析了2018年小麦赤霉病的重发特点及其原因,提出了下一步小麦赤霉病监测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黄冲姜玉英吴佳文邱坤杨俊杰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监测预警
小麦赤霉病物联网实时监测预警技术试验评估被引量:10
2020年
2017—2019年,在长江流域及黄淮沿淮麦区6个县(市)开展小麦赤霉病物联网实时监测预警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小麦赤霉病物联网实时监测预警技术对小麦赤霉病病穗率和发生程度的平均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9.9%和67.1%。其中,对赤霉病发生程度的预测准确率在黄淮沿淮麦区平均为84.3%,高于长江流域的50%;对病穗率的预测准确率在黄淮麦区平均为86.8%,高于长江流域的73.0%。模型对黄淮及沿淮麦区小麦赤霉病的短期预测效果较好。
黄冲刘万才姜玉英吴佳文邱坤杨俊杰彭红杨桦胡小平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预报器
入侵安徽省草地贪夜蛾的遗传分析被引量:36
2019年
2019年5月17日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春玉米,首次证实草地贪夜蛾入侵安徽。本研究采集安徽省7市13县(区)草地贪夜蛾样本共167份,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Ⅰ),以及位于Z染色体上的磷酸甘油醛异构酶基因(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Tpi)两个分子标记对样品的群体遗传特征进行分析。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草地贪夜蛾样本中86.23%是水稻型,13.77%是玉米型,而且安徽地区样品COⅠ序列特征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种群高度一致。针对水稻型和玉米型的Tpi基因序列10个差异单倍型位点进行分析,发现安徽草地贪夜蛾样品Tpi基因的第3和4位差异单倍型位点有3种不同类型。其中118个样本为玉米型(AT),20个样本为水稻型(GA),29个样本为杂合型(AT/GA),但根据差异单倍型位点的数量判断,所有样品仍属于玉米型。草地贪夜蛾在原产地的多种寄主,如玉米、水稻、大豆、棉花等,在安徽省均有种植,该虫对安徽省粮食生产构成巨大安全隐患。
徐丽娜胡本进苏贤岩戚仁德苏卫华邱坤周子燕郑兆阳张启勇胡飞王振营
关键词:分子鉴定
安徽省草地贪夜蛾入侵概况及其防治措施被引量:17
2019年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的毁灭性农业害虫,2019年5月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首见该虫为害春玉米,对安徽省粮食生产造成威胁。本文就当前安徽省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形态特征、危害特点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措施,以期做好安徽省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工作。
胡飞邱坤苏贤岩戚仁德胡本进李昌春徐丽娜周子燕
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组合物对草地贪夜蛾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效果被引量:29
2020年
为筛选出甲维盐与氯虫苯甲酰胺复配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最佳配比,采用浸虫法测定了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及组合物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并基于最佳增效配比进行了田间防治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组合在二者质量比介于2∶8~7∶3范围内表现增效作用,以3∶7时增效作用最大,共毒系数CTC为173。基于该比例加工获得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并以此开展田间防治草地贪夜蛾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施药浓度高于有效剂量37.5 g/hm^2时,药后3、14 d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分别达到88%和84%以上,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以质量比3∶7混配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良好配方。
胡飞苏贤岩胡本进周子燕徐丽娜邱坤郑兆阳张启勇廖辰王振营
关键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防效
安徽发现草地贪夜蛾区别为害麦玉/麦豆轮作田小麦被引量:15
2020年
2019年11月14日,在安徽省涡阳田间调查时发现,相对于麦豆轮作田小麦,草地贪夜蛾更喜食为害麦玉轮作田小麦,麦玉轮作田草地贪夜蛾最高121头/m2,平均75.8头/m2,麦豆轮作田草地贪夜蛾最高4头/m2,平均1.8头/m2,差异显著。这可能与秸秆还田有一定关系。
任学祥胡本进苏贤岩徐丽娜苏卫华邱坤郑兆阳张启勇邱化义叶正和
关键词:小麦
2019年我国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被引量:13
2020年
2019年,稻飞虱在我国南方稻区总体中等发生,呈现迁入期偏早,发生为害前重后轻、南重北轻的特点。分析认为,境外虫源基数和早期迁入量高、中后期气候条件总体不利、各地防控工作及时有力,是影响2019年稻飞虱发生为害程度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加强监测预警、实施分区治理、强化科学用药和优化稻田生境的对策建议。
陆明红周丽丽尹丽黄成宇邱坤万宣伍翟保平刘万才
关键词:稻飞虱
2023年全国水稻病虫害防控植保贡献率及影响因素初析被引量:1
2024年
2023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西、重庆和四川的植保体系开展了水稻病虫害防控植保贡献率评价工作,统一设置严格防治区、统防统治区、农户自防区和完全不防治对照区,开展多点试验,经科学评估,2023年全国水稻病虫草害防控植保贡献率为40.58%,据此测算共挽回水稻产量损失8383.95万t。分析表明,在完全不防治水稻病虫草害的情况下,造成的损失一般超过40%,而实施严格防治和统防统治的植保贡献率分别比农户自防高出9.85个和5.74个百分点。水稻植保贡献率与水稻耕作制度、病虫害发生程度、防治力度等因素有关,今后将进一步完善水稻植保贡献率评价方法。
刘慧卓富彦李鹏朱凤姚晓明邱坤曹申文朱秀秀谢义灵牛小慧徐翔刘万才
关键词:水稻
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2018年
安徽省凤台县地处沿淮,是小麦赤霉病的重发区。2017年,凤台县植保植检站开展了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发布的小麦赤霉病病穗率为20.98%,试验田小麦品种烟农19实际发生赤霉病病穗率为29.20%,预测准确度为100%。建议加快该系统在安徽省小麦赤霉病发生区县推广使用,以加快安徽省现代化测报工具的推广使用进度,提高测报工作效率,减轻基层测报人员的工作强度。
孙友武蔡广成夏风邱坤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