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犬病
  • 11篇伪狂犬病
  • 11篇狂犬
  • 8篇病毒
  • 6篇伪狂犬病毒
  • 3篇疫病
  • 3篇山羊
  • 3篇猪流行性腹泻
  • 3篇流行性
  • 3篇流行性腹泻
  • 3篇腹泻
  • 2篇动物
  • 2篇动物卫生
  • 2篇畜牧
  • 2篇畜牧业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学
  • 2篇养殖
  • 2篇疫苗
  • 2篇猪流行性腹泻...

机构

  • 12篇中国动物疫病...
  • 10篇陕西省动物疫...
  • 8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榆林学院
  • 3篇陕西诺威利华...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21篇杨文欢
  • 11篇张淼洁
  • 6篇赵光明
  • 5篇翟新验
  • 3篇冯平
  • 3篇杨增岐
  • 3篇武永杰
  • 2篇刘林青
  • 2篇杨林
  • 1篇付雯
  • 1篇杜建
  • 1篇刘玉梅
  • 1篇张倩
  • 1篇刘祥
  • 1篇王兴龙
  • 1篇张锐
  • 1篇张长龙
  • 1篇赵合平
  • 1篇林青
  • 1篇赵宏涛

传媒

  • 10篇中国畜牧业
  • 3篇中国动物检疫
  • 2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西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羊源D型产气荚膜梭菌特征分析
2024年
对2020-2022年分离自我国陕西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30株D型产气荚膜梭菌进行毒素基因鉴定、耐药性检测、消毒剂敏感性测试和菌株遗传特征分析。毒素基因鉴定显示分离菌株均携带毒素基因cpa和etx,不携带其他分型相关毒素基因。分离菌株对磺胺异噁唑和复方新诺明抗性较强,耐药率分别为30.00%和63.33%;对青霉素、利奈唑胺、克林霉素、多西环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敏感,MIC值集中于1 mg/L以下。分离菌株经推荐使用浓度的新洁尔灭、乙醇、84消毒液和浓戊二醛处理10 min后,均可被完全杀灭。经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30株D型产气荚膜梭菌中共发现7种不同的管家基因组合;同场区和同省(区)来源的菌株间有相同的管家基因组合和更近的进化关系,并且陕西省和甘肃省的部分菌株间也有相同管家基因组合,揭示了D型产气荚膜梭菌在羊场内部和不同省份之间的传播。综上,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在基因水平揭示了D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地域性流行和传播,提示在生产中应加强对消毒剂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减少D型产气荚膜梭菌的传播。
袁媛吴克张雯崔生玲杨奇杨丹娇奎军杨文欢冯航方明锦田欣王兴龙王娟王娟
关键词:D型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性
陕西省奶山羊重点养殖县区布鲁氏菌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被引量:12
2024年
为掌握陕西省奶山羊布鲁氏菌的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在陕西省6个奶山羊重点养殖县区813个奶山羊养殖单元采集22.87万份血清样品,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确诊试验)检测,对其中286个奶山羊养殖场(户)开展现场问卷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布鲁氏菌的感染情况及其关联因素。结果显示,6个县区奶山羊布鲁氏菌个体感染率和群体感染率分别为0.02%和2.2%;4个检出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的县区个体感染率介于0.02%~0.8%,群体感染率介于3.1%~6.5%,陈仓区、凤翔区分别与阎良区、富平县个体感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个县区群体感染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规模场与散养村个体感染率和群体感染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饮用河水、母羊有流产史、断奶羔羊存活率低于85%和本场人员兼职从事羊的屠宰贩卖等相关工作,这4个因素为奶山羊感染布鲁氏菌的潜在风险因素(P<0.05);引入羊的检疫、入场车辆消毒为保护性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为Logit[P(Y=1)]=-4.484+0.874X_(1)+1.829X_(2)-2.453X_(3)+4.488X_(4)-0.09X_(5)+2.1X_(6)-2.611X_(7)+2.978X_(8),可用于奶山羊感染布鲁氏菌的风险预测。本研究结果提示,陇县、千阳县应重点加强调引入羊的检疫和落地监管,定期对高风险因素和动物进行监测,其余4个县区可以采取相同的布鲁氏菌病监测与净化策略,对布鲁氏菌阳性奶山羊群开展全群检测,重点开展奶山羊散养村的布鲁氏菌病监测净化工作;奶山羊养殖场(户)应重点关注人员车辆入场、饮水等高风险因素,做好引进羊的检疫,提高饲养管理能力和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有效降低布鲁氏菌的感染风险。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了陕西省奶山羊重点养殖县区布鲁氏菌的感染率及其感染因素,为陕西省布鲁氏菌病的防控�
杨文欢杨文欢赵光明焦韵洁王桂花游建华史冰君王青杰杨增岐杨增岐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奶山羊
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佐剂筛选
2024年
为探究不同佐剂对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选用水包油佐剂A(O/W)、油包水佐剂B(W/O)和双相佐剂C(W/O/W)3种不同佐剂配制疫苗,分别接种3~5日龄仔猪后攻毒,综合评价不同佐剂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A、B佐剂组疫苗免疫猪的抗体水平低于C佐剂组;攻毒后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检测发现,仅C佐剂组试验猪全部呈阴性;剖检所有疫苗免疫组试验猪均未发现脏器病变。结果说明:双相佐剂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效果明显优于水包油和油包水佐剂疫苗,且安全性较高,可优先选择双相佐剂制备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本研究为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制备、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沈娜麻文静苏红萍陈瑞肖普辉武永杰代德华李准赵光明杨文欢吴艳马飞王峰张磊冯平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佐剂
陕西省奶山羊主产区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引起可导致多种动物感染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对养殖业、公共卫生以及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陕西省畜间布鲁氏菌病目前采取分区域、分畜种实施免疫、监测、净化等综合防控策略。2018...
杨文欢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风险评估模型
伪狂犬病及其根除:美国经历的回顾--伪狂犬病控制/根除计划第七草案(9/11/86)
2018年
本草案由美国PRV特别工作小组于1986年完成,小组成员包括动物卫生协会、兽医实验室诊断专家协会、兽医处和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处的顾问,由来自威斯康星州的猪肉生产商代表Hilman Schroeder担任组长。本文来源于《伪狂犬病及其根除报告:美国经历的回顾》报告中的附件5,经美国动物卫生协会批准翻印,美国农业部公开发布。
张淼洁杨文欢
关键词:伪狂犬病动物卫生农业研究
伪狂犬病及其根除:美国经历的回顾—州-联邦-行业伪狂犬病根除项目标准(2)
2018年
州-联邦-行业伪狂犬病根除项目标准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见本刊14期《伪狂犬病及其根除:美国经历的回顾——州-联邦-行业伪狂犬病根除项目标准(1)》。第三部分——项目阶段和要求第一阶段:准备这是项目的初始阶段。控制和根除伪狂犬病的基本程序在该阶段制定。A.为满足第一阶段资格的认定要求,项目资格申请应提供文件证明相关州份满足以下标准:1.该州已组建州伪狂犬病委员会,且该委员会正在开展工作。
杨文欢张淼洁翟新验
关键词:伪狂犬病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YL株分离鉴定及仔猪感染试验
2024年
从腹泻仔猪肠道组织中分离获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地方分离株,并对其致病性进行初步分析。对陕西某养殖场采集有腹泻症状3~5日龄仔猪的十二指肠,经RT-PCR检测为PEDV核酸阳性。将阳性样品处理后接种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毒株进行病毒含量测定、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到1株PEDV毒株(命名为YL株)。将分离的PEDV病毒液以不同滴度口服接种健康仔猪,2.0 mL/头,发现10^(5.5)TCID_(50)/mL剂量组接种1日后,100%(3/3)试验猪出现腹泻症状。
苏红萍沈娜麻文静陈瑞肖普辉武永杰赵光明杨文欢吴艳张磊冯平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伪狂犬病及其根除--美国经历的回顾被引量:3
2017年
伪狂犬病(PR)又名奥耶斯基氏病,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除猪以外的其他动物均呈致死性感染,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呈全球性分布,是严重危害世界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通过实施根除计划,英国、丹麦、荷兰、德国、美国等国家已经在家畜或全部区域内实现了该病的根除。但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频繁发生伪狂犬病,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08年10月,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卫生检疫署(APHIS)发布第1923号技术公告《伪狂犬病及其根除——美国经历的回顾》,详细阐述了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美国伪狂犬病根除项目。该报告从养殖业背景、伪狂犬病毒的特性和历史、早期控制伪狂犬病的诸多尝试、疫苗以及诊断方法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开展根除项目的背景,总结了5个州的试点情况、全国根除项目的实施、各个州根除的历程及应急响应。该报告也记录了国家伪狂犬病根除项目的发展与其受到行业认可的整个过程,包括在行业内以及州/联邦官员之间对于是否采取根除措施的辩论、资金筹措、疫苗和检测方法的发展与选择等。同时,也讨论了根除项目的成本效益、再次引入野生猪所带来的威胁和得到的经验教训。鉴于该报告对于我国开展伪狂犬病净化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参考意义,译者翻译并整理了该报告全文,并将以连载的形式刊发于本杂志,供读者借鉴。
张淼洁杨文欢翟新验
关键词:伪狂犬病毒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动物疫病野生动物热性传染病
伪狂犬病及其根除:美国经历的回顾-病毒的特性和影响
2017年
伪狂犬病毒(PRV),也称奥耶斯基氏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双链DNA包膜病毒,呈二十面体对称。这种病毒被归为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甲亚科。该亚科的特征包括:宿主范围广泛,有在感觉神经元中潜伏性感染的能力,复制时间相对较短、可裂解培育中的细胞。这种病毒可以在各种细胞系中进行繁殖,最常见的是在来源于肾脏的细胞系,比如来源于猪、猴和牛科动物的猪肾细胞、绿猴肾细胞和牛肾细胞。
杨文欢付雯张淼洁
关键词:伪狂犬病毒疱疹病毒双链DNA感觉神经元细胞系
伪狂犬病及其根除:美国经历的回顾——变化中的养猪业和病毒出现
2017年
一、变化中的养猪业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由于伪狂犬病毒(PRV)给美国养猪业带来了比之前更为严重的影响,导致猪的生产方式以及畜牧业生产实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连而起的损失与移动限制最终促使行业考虑开展根除项目。
杨文欢刘林青张淼洁
关键词:伪狂犬病毒养猪业畜牧业生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