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秋红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古希腊罗马
  • 3篇北朝
  • 2篇图像
  • 1篇隋代
  • 1篇浅浮雕
  • 1篇犍陀罗
  • 1篇南北朝
  • 1篇金代
  • 1篇刻画
  • 1篇画像
  • 1篇画像砖
  • 1篇赫拉克勒斯
  • 1篇佛教
  • 1篇佛教图像
  • 1篇服饰
  • 1篇浮雕

机构

  • 5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服装学院

作者

  • 5篇李秋红
  • 1篇李静杰

传媒

  • 1篇文物世界
  • 1篇故宫博物院院...
  • 1篇敦煌研究
  • 1篇美术大观
  • 1篇石窟寺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北朝隋代服饰刻画平结图像及其西方来源被引量:1
2021年
平结,又称赫拉克勒斯结,由一对方向相反的单结组成,以同侧绳带同上或同下为特征。汉地服饰平结图像于北魏中晚期之际出现后缓慢发展,北齐、北周至隋代迅速发展,分布在中原北方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区域。大多见于佛陀、菩萨、守护神等佛教造像,少许存在于道教及其他造像,施用于胸带、腰带、帔帛、璎珞等。这种图像创始于古埃及,在古希腊罗马获得较大发展,希腊化时期传入西北印度与中亚,之后继续东传,成为北朝隋代服饰表现的特殊因素。
李秋红
关键词:服饰古希腊罗马
吉县挂甲山金代浅浮雕佛教图像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吉县挂甲山两铺金代浅浮雕佛教图像,在为数不多的金代佛教造像中别具一格,本稿以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考古类型学与美术史样式论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该图像显著受到绘画技法影响,与众不同的佛陀饰耳因素应来自罗汉画,人物造型呈现鲜明时代和民族特征。造像记准确地提供了施主和工匠信息,二偈赞则反映了歌颂释迦和崇尚胡风的意趣。两铺图像所见诸多中土创作的印度式文化因素,连同"碧眼胡僧"偈赞文字,反映了有意制造胡人风尚的情况。本考察有助于加深对金代佛教物质文化的认识。
李秋红
关键词:佛教图像
北朝扇形忍冬纹样及其西方来源被引量:5
2019年
北朝时期流行的以C形藤蔓为骨架、呈扇形构图的忍冬纹样,包括一般和特殊两种形态。一般扇形忍冬纹样主要存在于北魏中期前后,少许延续至北齐,集中分布在大同周围,零星见于洛阳、延安、敦煌等地。特殊扇形忍冬纹样在前者基础上产生,短暂流行于北魏中期后段,仅见于大同周围。扇形忍冬纹样由来于地中海地区同类纹样,在南欧前5、4世纪发展成熟,伴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和希腊化运动,向东传播至西亚、西北印度,进而传入中国并本土化,成为南北朝忍冬纹样系统中与众不同的组成部分。
李秋红
关键词:北朝古希腊罗马
三兔共耳图像的新发现新思考被引量:4
2022年
备受瞩目的敦煌莫高窟三兔共耳图像从哪里来,寓意何在,长期以来学界众说纷纭。2018年笔者在考察犍陀罗过程中,发现塞杜沙里夫遗址出土三兔共耳图像资料,敦煌同类图像的源头终于有了着落,这种图像的产生和内涵问题也引发新的思考。
李静杰齐庆媛李秋红
关键词:犍陀罗
南北朝隋代双茎桃形忍冬纹样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双茎桃形忍冬纹样,即以一对左右对称的'S'形忍冬藤蔓为骨架,组成腹部呈桃形构图的纹样,可以分为双茎桃形植物忍冬纹样和双茎桃形云气忍冬纹样。双茎桃形植物忍冬纹样约出现于南北朝前期后段,包含南北方和河西走廊两个系统。南北方者以基本单元颈部开口、腹部全忍冬,且基本单元之间相离为主要特征,由汉水流域波及南京、成都、洛阳和西安等区域。河西走廊者以基本单元颈部交茎、腹部半忍冬,且基本单元之间套连为主要特征,敦煌为发展中心区域。南北朝后期结合汉代以来流行的云气纹,创造出双茎桃形云气忍冬纹样,洛阳、邺城成为发展中心区域。双茎桃形忍冬纹样创始于古希腊、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帝国时期延续发展,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并迅速中国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设计和审美意涵,构成中国装饰纹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秋红
关键词:古希腊罗马画像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