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
-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春季中国东部地区对流层典型污染输送个例研究
- 化石燃料燃烧,生物质燃烧和沙尘是全球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亚洲三大源的强度大,对空气质量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春季。本研究中,我们根据多种观测数据和模型模拟分析,研究了东亚地区冷锋过境时一次特殊的污染事件。
- 周德荣丁可黄昕刘丽霞刘强徐正宁符淙斌丁爱军
- 关键词:生物质燃烧沙尘污染气象
- 香港地区大气气溶胶化学特征及其传输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通过分析2010—2011年香港地区5个站点大气中PM_(10)的化学特征,并结合大气传输扩散模式(HYSPLIT)对香港地区大气中PM_(10)及其化学成分进行统计研究,判断颗粒物污染的特点和生成来源。结果表明:二次无机离子(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有机物、元素碳、海盐、矿尘是PM_(10)中主要化学成分,其中二次无机离子贡献最大,占PM_(10)的33.0%;香港地区主要受到来自内地东部沿海、内地中西部地区、东部及南部海洋4类气团的影响;不同站点PM_(10)及其化学成分差异主要受到气团来源影响,来自陆地的气团传输是香港气溶胶污染的主要成因。
- 郑龙飞聂玮沈毅成齐西蒙谢郁宁刘强丁爱军
- 关键词:PM10化学成分
- 南京地区2013年12月重霾污染事件成因分析被引量:15
- 2016年
- 利用2013年12月在南京地区针对气溶胶化学成分及其前体物进行的一个月的强化观测资料,结果发现,期间观测到了两次严重的灰霾污染事件(事件1和事件2),其PM_(2.5)的平均浓度分别达到267和150μg/m^3。事件1过程中,气团主要起源于长三角及南京地区,天气系统稳定,混合层低矮,空气相对湿热,气溶胶多来自于前体物集聚后的二次转化;事件2过程中,来自华北地区的污染物长距离传输则有显著贡献。事件1中的化学转化机制较为复杂,白天的气相均相氧化以及夜间的非均相或液相转化均对硫酸盐和硝酸盐的二次形成有所贡献;而事件2中则主要为白天均相氧化机制,夜间的化学转化过程不明显。
- 郑龙飞谢郁宁刘强黄昕聂玮丁爱军
- 关键词:灰霾
- 中国东部地区不同驱动场对于WRF-Flexpart模拟结果的敏感性分析
- 本文将3种常用的再分析资料(FNL,ERA5以及将FNL资料进行同化,简称FDDA)驱动WRF-Flexpart模式,模拟2017年12月 5日-2018年1月 5日中国东部城市上海、南京7天后向粒子输送与扩散过程,结合...
- 贾梦唯丁爱军黄昕刘强
- 关键词:PSC
- 长三角地区硫氧化物传输与湿沉降影响
- 大气成分的观测与分析对于研究污染形成、气候辐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惜的是,由于整个大气系统本身理化过程的复杂性、非线性,目前学界对于大气成分具体过程的分析往往仍然局限在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意义上的描述性分析,而定量描述则...
- 谢郁宁丁爱军黄昕刘强
- 关键词:PM2.5SO2硫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