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珏

作品数:65 被引量:454H指数:14
供职机构:湖北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天文地球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8篇雷达
  • 21篇暴雨
  • 12篇天气雷达
  • 11篇多普勒
  • 11篇中尺度
  • 11篇降水
  • 9篇回波
  • 9篇大暴雨
  • 7篇多普勒雷达
  • 6篇雨量
  • 5篇梅雨
  • 5篇暴雨过程
  • 5篇长江
  • 5篇长江中游
  • 5篇大风
  • 4篇多普勒天气
  • 4篇中尺度数值
  • 4篇潜势预报
  • 4篇切变
  • 4篇自动识别

机构

  • 49篇湖北省气象局
  • 19篇中国气象局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湖北省气象信...
  • 1篇武汉区域气候...
  • 1篇随州市气象局

作者

  • 65篇王珏
  • 21篇张家国
  • 19篇肖艳姣
  • 19篇王志斌
  • 17篇万玉发
  • 14篇吴涛
  • 9篇毛以伟
  • 8篇吴翠红
  • 8篇冷亮
  • 5篇郭英莲
  • 5篇赖安伟
  • 5篇周金莲
  • 4篇王仁乔
  • 3篇付志康
  • 3篇韩芳蓉
  • 3篇罗建国
  • 3篇谌伟
  • 3篇陈波
  • 3篇王佑兵
  • 3篇王继竹

传媒

  • 12篇暴雨灾害
  • 9篇气象
  • 4篇气象科技
  • 3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高原气象
  • 2篇气象学报
  • 1篇地质灾害与环...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微计算机信息
  • 1篇岩土力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贵州气象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干旱气象
  • 1篇2001年全...
  • 1篇2006年全...
  • 1篇2013年高...
  • 1篇2010年高...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产品建立暴雨落区潜势预报被引量:4
2010年
统计2005—2006年AREM模式输出相关物理量与暴雨的关系,采用模糊逻辑方法建立暴雨潜势预报多参数组合方程,然后分别代入AREM模式预报场相关物理量24 h平均值和最大值,进行暴雨落区潜势预报。对比分析2007—2009年潜势预报情况和暴雨Ts评分,结果表明:最大值方法潜势预报强中心偏多,暴雨空报较多;平均值方法能够较好反映24 h内整体降水分布情况,其Ts评分较高,虽然对强降水中心落区预报仍有偏差,但其总体预报效果要优于最大值方法。
王珏寿绍文张家国毛以伟
关键词:暴雨中尺度模式潜势预报
暴雨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分析及临近预警被引量:27
2008年
对近几年来武汉雷达所观测的典型低涡、梅雨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多普勒雷达观测分析,总结了β中尺度暴雨回波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强降水与诸多因素的关系。分析指出,在短时预报业务中,暴雨回波的识别和预警关键是从整体上要抓住β中尺度暴雨回波系统发生发展的特征,而不是孤立地研究一个对流单体的演变。
张家国王珏周金莲岳阳
关键词:暴雨天气雷达回波特征
长江中游临近预报系统(MYNOS)及其技术研究
如何利用我国近年建设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网,开展暴雨和强风暴的定量监测和临近预报技术研究并建立先进而实用的临近预报业务系统是一个十分重大和迫切的科学技术课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外在研究以天气雷达为骨干的临近天气预...
万玉发王志斌张家国吴翠红吴涛王珏
关键词:强风暴自动识别
2016年一次由后向传播型MCS导致的大暴雨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实况观测资料,对2016年湖北省梅雨期一次由后向传播型中尺度对流系统所导致的大暴雨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本次过程中,在冷空气较弱、水汽充沛、能量条件好的情况下,受到西南急流和地面冷池的相互作用,导致出现后向传播型MCS,使得降水带从鄂东北地区向西向南扩展,导致大暴雨天气的发生;(2)从中尺度系统的演变特征看,在大暴雨发生前期,鄂东北对流云图呈现明显的指状特征,这是即将出现后向传播型的MCS的一个指示特征,预示着雨区将向西向南扩展,在以后的预报中特别值得关注。
张宁张萍萍王珏岳岩裕
关键词:梅雨期大暴雨
一种暴雨回波识别算法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基于我国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资料,推导β中尺度暴雨回波最大降水量算法;利用该算法,开发暴雨回波客观定量识别产品,其实现步骤包括β中尺度回波系统的分割、跟踪和最大降水量计算等。选取湖北省江汉平原以东地区4次强降水过程,对武汉单站多普勒天气雷达暴雨识别结果进行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分级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该产品对暴雨回波定量监测、预警有一定参考作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分级识别临界成功指数范围分别为0.73~0.85、0.63~0.71、0.20~0.52。
张家国王珏王平
关键词:多普勒雷达
2009年6月28—30日湖北区域性大暴雨诊断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利用NCEP资料、LAPS产品、地面自动站资料及卫星资料和多普勒雷达拼图资料,对2009年6月28—30日湖北区域性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与动力、热力、水汽条件等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贝加尔湖低槽东移、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北抬、西南急流发展、低层切变线南压和低涡东移的条件下发生的;低空急流的发展使大气强烈转暖,低层辐合与正涡度、高层辐散与负涡度及其相互配合,为暴雨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热力和动力条件;冷空气南下在高温高湿的长江流域形成锋区以及西南急流加强,不仅向暴雨区提供了充沛水汽,还与切变加强、低涡东移共同造成能量锋区锋生,沿低层θse能量锋区及切变线有多个对流云团和强回波生成引发区域性强降水。
王海燕张文王珏孟英杰徐明
关键词:区域性暴雨切变线低涡低空急流
地面资料同化方案设计
我国地面观测资料分布广、密度高,且观测量为模式变量,有效地将地面观测资料的信息加入模式,提高数值模式预报的准确率,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工作。解决模式地形与观测站地形高度差异成为地面资料同化方案设计中的关键性问题。围绕这一问...
王珏
关键词:中尺度数值模拟华南暴雨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2021年5月武汉两次对流性大风天气的多普勒雷达观测分析被引量:10
2022年
对流性大风是强风暴最常产生的天气现象,致灾严重,预报难度大。2021年5月10日和14日,湖北武汉先后发生了雷暴大风和龙卷天气过程(以下简称“5.10”大风和“5.14”龙卷)。本文利用常规探空和武汉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这2次过程的环境条件、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和雷达衍生参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都发生在具有高不稳定能量、强垂直风切变和低抬升凝结高度的环境中,地面都有多支气流形成的辐合区,但下沉对流有效位能、能量螺旋度、强天气指数等强对流物理参量值有显著差异;(2)两次对流性大风的产生机制和雷达回波特征不同,“5.10”大风主要由中层干冷空气和降水粒子相变发动强下沉气流产生雷暴大风,并在地面形成冷性雷暴高压。由多个对流单体合并的对流带产生的强下沉气流在径向速度场上表现为低层大风核,而对流带前侧相对孤立的单体产生的强下沉气流表现为低层径向辐散特征;“5.14”龙卷由超级单体产生,具有钩状回波、强中气旋和龙卷涡旋特征等特征;(3)两次过程发生前垂直风速差和风暴相对螺旋度的变化差异显著,表明了两次过程环境气流的变化不同,这样的变化是否适用两种天气的识别还需要对大量个例进行统计分析。
王珏肖艳姣冷亮付志康管振宇
'7.15'宜昌大暴雨的地形影响特征
湖北地形复杂,受地形影响而产生的降水较多.2010年7月15日宜昌地区的强降水是在满足降水背景条件下一次典型的地形作用加强的局地暴雨.本文从背景场、地形、雷达回波、地面加密雨量和风场等进行了分析,得出:此次过程中地形对降...
郭英莲吴翠红王继竹王平王珏吴涛
关键词:暴雨过程
文献传递
双偏振天气雷达精细化探测技术对2021年两个龙卷风暴识别能力的影响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的反射率因子和径向速度为强对流风暴和龙卷的识别预警提供了重要支持,新一代天气雷达实施双偏振升级后其基数据分辨率为1.0°×250 m(当前分辨率)。为了测试进一步提高数据分辨率的可行性,杭州和深圳竹子林双偏振雷达将数据分辨率提高到0.5°×62.5 m/125 m(精细分辨率)开展精细化探测技术试验。该文以2个龙卷天气过程为例,分析了径向速度数据质量,对比分析了两种分辨率下的龙卷风暴回波特征和多个雷达特征量以及TVS识别结果。结果表明:(1)精细分辨率的径向速度(特别是参差PRT模式径向速度)中存在一些非速度模糊奇异值,增加了识别虚假TVS的可能性;(2)精细分辨率雷达回波能更好地描述龙卷风暴特征;(3)精细分辨率的中气旋中心位置与龙卷灾害路径更加一致,Zmax、VIL、SHI和中气旋旋转速度、方位切变等雷达特征量大多大于当前分辨率的,TVS识别次数也多于当前分辨率的。因此,在不考虑径向速度质量的情况下,相比当前分辨率探测,精细分辨率探测更有利于龙卷风暴的识别。
肖艳姣王珏王志斌冷亮
关键词:天气雷达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