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月影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基因
  • 1篇代理人
  • 1篇代理人制
  • 1篇代理人制度
  • 1篇锈菌
  • 1篇叶锈菌
  • 1篇玉米
  • 1篇玉米粗缩病
  • 1篇致病机理
  • 1篇中介机构
  • 1篇实时定量PC...
  • 1篇农杆菌
  • 1篇小麦
  • 1篇抗病
  • 1篇抗病机理
  • 1篇抗逆
  • 1篇抗逆基因
  • 1篇抗性
  • 1篇抗性材料
  • 1篇抗盐

机构

  • 4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篇王月影
  • 2篇王冬梅
  • 1篇侯春燕
  • 1篇刘娜
  • 1篇李荣改
  • 1篇魏凤菊
  • 1篇张文英
  • 1篇邱丽娟
  • 1篇闫超
  • 1篇宋炜
  • 1篇张洁
  • 1篇王宝强
  • 1篇赵齐
  • 1篇王庆庆
  • 1篇赵欣
  • 1篇陆艳梅
  • 1篇赵甜甜

传媒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合作经济与科...
  • 1篇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玉米粗缩病的分子研究新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粗缩病是一种世界性玉米(Zea mays)病害,造成玉米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已有的研究表明,导致玉米粗缩病的病毒有4种,均属于植物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Fijivirus)第2组的成员,它们的全基因组均由10条双链RNA片段组成,编码13个蛋白分子;迄今未发现对粗缩病完全免疫的研究材料,但已筛选出少量在不同环境下均表现高抗的种质。玉米抗粗缩病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每条染色体上均有可能存在与粗缩病抗性有关的基因座(QTLs)。粗缩病毒侵染玉米后,引起细胞防御系统中相关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和激素含量等生物途径发生变化。该文对玉米粗缩病病原分子特征和遗传变异、抗性种质遗传基础及致(抗)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旨在为玉米抗粗缩病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李荣改陆艳梅王月影王宝强宋炜张文英
关键词:基因玉米致病机理抗病机理
我国保险中介机构监管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针对保险中介市场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案例进行探究,并提出对策建议,以完善我国保险中介机构监管机制。
赵齐赵欣王月影马鑫岩
关键词:保险中介代理人制度保险监管
抗逆基因GmUBC2的大豆胚尖遗传转化以及抗性材料的鉴定被引量:1
2016年
本研究利用前期建立的大豆胚尖遗传转化体系,借助农杆菌转化技术将抗逆基因GmUBC2导入河北省推广大豆品种中,获得了抗逆能力强的优良大豆新材料。结果表明,6个供试河北省优质大豆品种中,‘冀豆16号’的胚尖再生率较高,可达到75.57%,‘五星2号’转化植株的PCR阳性率较高,可达到9.91%。不同农杆菌菌株中,农杆碱型的EHA105菌株侵染效率明显高于胭脂碱型的GV3101和C58C1。在侵染阶段和共培养阶段添加600mg/L L-Cys和2.0mmol/L DTT能够明显提高‘冀豆16号’胚尖的发芽率和平均重生芽数,提高转化效率。经PCR以及RT-PCR检测,获得了转抗逆基因GmUBC2的‘冀豆16号’和‘冀豆12号’转化植株及其T3代种子。经200mmol/L NaCl胁迫25d,T1代阳性转化材料仍然能够正常生长,而对照植株已经完全枯黄。经0~300mmol/L NaCl胁迫处理的T2代阳性植株,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植株叶片的脯氨酸积累量比对照明显增高,而丙二醛含量均明显降低。结果表明转GmUBC2基因的植株能够降低盐胁迫对膜质造成的伤害,具有一定的抗盐胁迫能力。
张洁赵甜甜郑文永商蕾王月影邱丽娟王冬梅
关键词:大豆农杆菌抗盐
TaCBL基因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钙调磷酸酶B类似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亲和组合接种后的16h,TaCBL1、TaCBL3、TaCBL4、TaCBL7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分别达到了对照的近8,2,4.5,14倍的水平,而在不亲和组合中,这4个基因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相近;TaCBL2和TaCBL9的表达趋势在亲和组合和不亲和组合间大致相似,但在不亲和组合中其表达的峰值出现的时间要早于亲和组合;TaCBL6在2个组合的表达变化基本一致。以上结果初步表明,TaCBL可能参与了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的基础防卫反应,其中TaCBL2和TaCBL9在抵抗叶锈菌侵染过程中发挥正调控作用,而TaCBL1、TaCBL3、TaCBL4和TaCBL7的高表达削弱了寄主的抗病性从而更利于叶锈菌的侵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Ca2+信号通路中钙调磷酸酶B类基因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试验基础。
王庆庆魏凤菊闫超刘娜王月影侯春燕王冬梅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实时定量P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