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普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泰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细胞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功能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心脏
  • 1篇心脏起搏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生成
  • 1篇盐霉素
  • 1篇异基因
  • 1篇阵发
  • 1篇阵发性
  • 1篇阵发性心房颤...

机构

  • 6篇泰安市中心医...
  • 1篇日照市人民医...
  • 1篇泰安市妇幼保...

作者

  • 6篇张普
  • 4篇宋玮
  • 3篇闫文菊
  • 2篇张焕轶
  • 2篇王爱萍
  • 1篇杜波
  • 1篇史敬华
  • 1篇王雪
  • 1篇付蓉
  • 1篇尹鲁骅
  • 1篇李惠娟
  • 1篇郭忠秀
  • 1篇刘晶
  • 1篇王薇
  • 1篇丰伟
  • 1篇肖荣

传媒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232例主动脉夹层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主动脉夹层发病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将该院收治并确诊的232例AD患者为病例组,依据Stanford分型:A型:夹层累及升主动脉(A组,91例);B型:夹层未累及升主动脉(B组141例)。随机选取同期在该院因胸痛住院的并排除主动脉夹层患者为对照组。通过病史资料采集,分析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史、既往疾病史、心血管病家族史、发病诱因等与AD的发病的关系及A型与B型在危险因素之间的差异。在病例组中对部分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有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马凡综合征、高尿酸血症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165、11.700、9.260、14.070、35.170,P均〈0.05)。A组马凡综合征、冠心病病史及高脂血症病史明显高于B组,在既往高血压病史上,B组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98、4.534、7.308、7.827,P均〈0.05)。在校正其他因素的情况下,A型患者死亡的风险是B型的3.27倍(P〈0.001);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是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发生死亡风险的1.48倍(P=0.014);有低血压休克的患者是无低血压休克的患者发生死亡风险的2.27倍(P〈0.001)。结论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高尿酸血症者是主动脉夹层发病危险因素,A型主动脉夹层、有高血压病史、发病后出现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是导致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宋玮王爱萍闫文菊张普李惠娟丰伟杜波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动脉粥样硬化组织的差异基因表达及免疫细胞浸润
2021年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动脉粥样硬化(AS)组织的差异基因表达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方法下载GEO数据库中高通量基因芯片数据集GSE100927,进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并进行GO基因功能注释和通路分析,然后进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及可视化展示,同时对AS组织的免疫细胞浸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芯片数据分析,将差异基因进行生物学富集,最终CCR5、TYROBP、ITGB2、SPI1、ITGAX、CCR1、CCL4、MMP9、CCL3、CSF1R等10个基因被鉴定为hub基因。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显示,AS组织中记忆B细胞、γδT细胞、巨噬细胞M0、巨噬细胞M1、静息的肥大细胞、激活的肥大细胞丰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可以发现AS组织中差异基因及相关生物学功能以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为AS的基础研究提供支持。
宋玮付蓉张普王爱萍刘即芳姚娜张焕轶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生物信息学免疫细胞细胞浸润
抗心房颤动起搏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价抗心房颤动起搏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泰安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植入具有抗心房颤动功能的双腔起搏器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PAF的20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4例。采用两组分阶段对照的方法,治疗组打开抗心房颤动起搏功能,对照组未打开抗心房颤动起搏功能,在术后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起搏参数、心房颤动发作情况、临床表现、心功能、超声心动图、生活质量评分等并进行比较。结果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心房颤动负荷[(33±8)%vs.(61±12)%],心房颤动发作次数[(21±5)次/月vs.(66±11)次/月],窦性心律持续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57±6)%vs.(41±6)%],自动模式转换(AMS)次数[(8±2)次/月vs.(13±3)次/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2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心房颤动负荷[(20±9)%vs.(54±7)%],心房颤动发作次数[(19±5)次/月vs.(32±8)次/月],窦性心律持续时间[(71±5)%vs.(45±6)%],AMS次数[(6±1)次/月vs.(10±5)次/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2个月时治疗组SF-36量表总评分增加至(105.3±6.28)分,与对照组[(96.8±6.8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标中左心室射血分数有轻度改善,随访12个月时治疗组为(52.9±3.7)%,对照组为(49.4±4.2)%,心功能有所好转,其余各相关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抗心房颤动起搏治疗可显著减少患者PAF的发生,同时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闫文菊郭忠秀张普尹鲁骅张焕轶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功能
一种分叉血管专用球囊扩张导管
本发明涉及球囊扩张导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分叉血管专用球囊扩张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导管主体包括连接管,连接管位于球囊的后方,连接管沿其周向方向固定连接有数个气囊管,所述气囊管与连接管相通且倾斜布置在连接管上。本申请的...
张普王子龙王雪刘晶闫文菊刘即芳宋玮
文献传递
盐霉素对大鼠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抑制
2019年
目的探讨盐霉素是否可通过抑制大鼠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抑制血管生成。方法取6~8周雄性Wistar大鼠心脏,应用植块法原代培养大鼠微血管内皮细胞,取第三代细胞进行实验。给予不同浓度的盐霉素刺激大鼠微血管内皮细胞,采用MTT方法检测盐霉素对大鼠微血管内皮细胞增值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损伤划痕实验检测盐霉素对大鼠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Transwell实验方法检测盐霉素对大鼠微血管内皮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体外毛细血管管腔样结构形成方法观察盐霉素对毛细血管管腔样结构官腔形成能力的影响,验证盐霉素对大鼠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采用t检验比较对照组与各实验组之间吸光度值、划痕距离差、Transwell细胞数以及体外毛细血管管腔样结构形成条数的差异。结果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显示,对照组吸光度值(0.968±0.038)相比SAL在1μM(0.849±0.031)时已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1,P=0.0367),即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细胞划痕损伤修复能力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划痕距离[(249.78±6.72)μm]相比,VEGF组划痕距离[(289.67±8.59)μm]更大,促进了划痕修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6,P=0.0165),SAL组划痕距离[(98.59±4.78)μm]减小,抑制了划痕修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6,P=0.0007)。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数(128.67±4.89)个相比,VEGF组细胞数[(158.23±5.26)个]增加,促进了细胞侵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5,P=0.0089),SAL组细胞数[(98.59±4.78)个]减少,抑制了细胞侵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65,P<0.001)。体外毛细血管管腔样结构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31.29±1.68)条]比较,VEGF组形成[(45.76±2.56)条]更多,促进了血管新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0,P=0.0176),SAL组形成[(14.38±1.23)条]减少,抑制了血管新生,差异具
王薇王俊壹薛兴功宋玮段秋莉肖荣张普
关键词:盐霉素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血管生成
单中心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花费情况。方法收集泰安市中心医院2013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的4 034例患者资料,按年龄分为3组:中年组(45≤年龄<60周岁)1 093例、老年组(60≤年龄<80周岁)2 365例和高龄组(年龄≥80周岁)576例。比较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及花费情况。结果老年组患者平均住院日高于中年组和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7.0)d比(10.9±5.5)d,P=0.012;(11.5±7.0)d比(10.8±7.6)d,P=0.029];3组男性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13,P=0.027),其中老年组男性平均住院日高于中年组[(11.6±7.5)d比(10.9±5.6)d,P=0.009];3组药物花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48,P=0.106);住院总费用方面,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随着年龄增长,住院总费用呈下降趋势。结论老年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显著高于中年和高龄患者;随着年龄增长,住院总费用呈下降趋势。
史敬华张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年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