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昌江

作品数:4 被引量:38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小麦
  • 2篇冬小麦
  • 2篇生物量
  • 2篇水热因子
  • 2篇土壤呼吸
  • 1篇地上生物量
  • 1篇生物量分配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 1篇水热状况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热
  • 1篇土壤水热状况
  • 1篇农田
  • 1篇农田土壤
  • 1篇热状况
  • 1篇种子
  • 1篇种子萌发

机构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4篇王昌江
  • 3篇廖允成
  • 3篇陈婷
  • 2篇秦晓梁
  • 2篇冯帆
  • 2篇张磊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宽度沟垄集雨种植下土壤呼吸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CO2是温室效应贡献率最大的气体。农田生态系统是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之一,约占人为CO2排放量的11%。研究农田碳排放对于缓解大气CO2浓度的增加具有重要生态意义[3]。沟垄集雨种植技术...
王昌江吕晓康
关中灌区冬小麦混种的产量及农田土壤水分利用效率被引量:3
2017年
为探明不同冬小麦品种混种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选用冬小麦西农979、小偃22、矮抗58和西农889,于2013—2014和2014—2015两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斗口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设置4个水平:单播(1L)、2个品种混种(2L)、3个品种混种(3L)和4个品种混种(4L),系统测定并比较不同混种水平群体生物量、子粒产量和农田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等。结果表明,灌浆期的混种群体光截获率、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大于单作群体。混种群体子粒产量和地上生物量均高于单作群体,子粒产量增幅随混种品种数量的增加逐渐降低,两年平均增幅为7.92%(2L)、7.15%(3L)和2.73%(4L),其中2L和3L达显著水平,地上生物量增幅随混种品种数量的增加逐渐升高,两年平均增幅为1.08%(2L)、4.78%(3L)和7.24%(4L),3L和4L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混播下子粒产量的增加得益于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增加。混种增加了群体浅层土壤含水量和深层土壤中的根系分布,显著降低群体耗水量,并显著提高群体水分利用效率(WUE),子粒WUE两年平均提高11.93%(2L)、12.39%(3L)和8.72%(4L),地上干物质WUE两年平均提高3.3%(2L)、8.66%(3L)和11.75%(4L)。不同品种冬小麦混种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子粒产量。
施成晓陈婷冯帆王昌江吕晓康张磊廖允成秦晓梁
关键词:冬小麦混种地上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
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根芽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被引量:34
2016年
为探讨冬小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与幼苗生物量分配的关系,以小麦抗旱型品种长旱58和干旱敏感型品种漯麦18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测定和分析了干旱胁迫后小麦种子发芽率、幼苗根冠比、叶绿素含量等16个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长旱58种子发芽率无明显变化,漯麦18种子发芽率显著下降。干旱胁迫下长旱58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干物质转移量显著大于漯麦18,平均发芽时间显著小于漯麦18,长旱58幼苗根、芽的长度和干重及总干重均显著高于漯麦18。干旱胁迫显著增加漯麦18幼苗根冠比,对长旱58萌发第五和第七天的幼苗根冠比无显著影响。干旱胁迫显著降低漯麦18幼苗叶绿素含量,对长旱58无显著影响。由于小麦萌发期幼苗干物质累积取决于种子中营养物质的转移和呼吸消耗,因此推测种子营养物质的快速转移和低呼吸消耗有助于提高小麦萌发期的抗旱能力,促进干旱胁迫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施成晓陈婷王昌江秦晓梁廖允成
关键词:小麦干旱胁迫种子萌发生物量分配根冠比干物质转移
集雨种植下不同沟垄比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被引量:1
2016年
为探明不同宽度沟垄集雨种植下土壤呼吸对土壤水热因子的响应机制,对比研究了沟垄比分别为20 cm∶40 cm(P40)、30 cm∶30 cm(P30)、40 cm∶20 cm(P20)的沟垄集雨种植和平作种植(CP)下冬小麦的土壤呼吸动态变化,及其与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在越冬期最低,返青期开始升高,扬花期前后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沟垄集雨处理土壤呼吸速率表现为P40〉P30〉P20,垄宽增加使呼吸速率提高1.2%-18.4%;苗期和越冬期,沟垄集雨种植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表现为P40〉P30〉P20〉CP,其中苗期3个沟垄集雨处理均显著高于CP(P〈0.05),越冬期P40处理显著高于CP;苗期和越冬期沟垄集雨种植提高了土壤温度,拔节期至成熟期CP土壤温度高于沟垄集雨处理;沟垄集雨种植能有效蓄水保墒,随着垄宽的增加集雨效果越好,苗期至拔节期降雨稀少,7.6 cm和12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表现为P40〉P30〉P20〉CP.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呼吸与温度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P40和P30的土壤呼吸与水分的相关系数小于P20和CP;水热双因子二次方程模型能解释呼吸变化的61.7%-74.1%,温度指数模型能解释50.3%-68.2%.本研究结果为沟垄集雨种植的生态效益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王昌江施成晓冯帆陈婷张磊吕晓康吴伟廖允成
关键词:冬小麦土壤呼吸土壤水热状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