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燕
-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肝癌患者营养状态与肌肉减少症的关系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营养状态与肌肉减少症(以下简称肌少症)的关系,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肌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0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9例发生肌少症(肌少症组),148例未发生肌少症(非肌少症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指标、营养相关体测指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肌少症组原发性肝癌患者年龄大于非肌少症组,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均低于非肌少症组。肌少症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microalbumin creatinine ratio,UACR)、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均高于非肌少症组(P<0.05),红细胞计数、白蛋白水平均低于非肌少症组(P<0.05)。肌少症组原发性肝癌患者上臂围度、上臂肌围、去脂体重、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4m步行速度(gait speed,GS)、最大握力值、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分、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IADL)量表评分、微型营养评价(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量表评分均低于非肌少症组(P<0.05),脂肪量高于非肌少症组(P<0.05)。肌少症组原发性肝癌患者MNA分级差于非肌少症组(P<0.05),且随着MNA评分的降低,肌少症患者上臂围度、上臂肌围、去脂体重、SMI、4m GS、最大握力值降低,脂肪量上升,且不同MNA分级肌少症原发性肝癌患者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BMI、空腹血糖、白蛋白、hs-CRP、上臂肌围、SMI、4m GS、最大握力值、ADL量表评分、IADL量表评分及MNA量表评分是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影响因素(P<0.0
- 孙弟波马海燕郭飞武雪亮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营养状态影响因素
-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与Th1/Th2免疫平衡及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患者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与其辅助性T细胞(Th)1/Th2免疫平衡及Treg、Th17相关性。方法使用主观全面评定量表中营养状态评分对2018年12月至2021年10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500例进行营养评估,根据患者营养评估结果随机抽取其中营养状态优者162例,营养状态良者161例,营养状态差者177例。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营养状态优组(40例)、轻中度营养不良组(40例)、重度营养不良组(40例)。观察不同组别患者营养指标,Th1/Th2、Treg/Th17免疫平衡相关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营养状态优组TP、ALB、Hb、白细胞介素(IL)-2、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Th1细胞表达、Th1/Th2显著高于轻中度营养不良组及重度营养不良组(P<0.05),轻中度营养不良组显著高于重度营养不良组(P<0.05);营养状态优组运铁蛋白(TF)、IL-6、IL-10、IL-5、Th2细胞表达低于轻中度营养不良组及重度营养不良组(P<0.05),轻中度营养不良组显著低于重度营养不良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P与患者IL-2、TNF-α水平及Th1细胞表达、Th1/Th2呈正相关(r=0.500、0.471、0.413、0.332,P<0.05),与IL-6、IL-10、IL-5水平及Th2、Treg、Th17细胞表达呈负相关(r=-0.443、-0.442、-0.396、-0.213、-0.422、-0.419,P<0.05);ALB与患者IL-2、IFN-γ、TNF-α水平及Th1细胞表达、Th1/Th2呈正相关(r=0.493、0.338、0.393、0.336、0.321,P<0.05),与IL-6、IL-10、IL-5水平及Th2、Treg、Th17细胞表达呈负相关(r=-0.360、-0.313、-0.269、-0.231、-0.369、-0.306,P<0.05);TF与患者IL-6、IL-10、IL-5水平及TH2、Treg、Th17细胞表达呈正相关(r=0.577、0.490、0.345、0.394、0.507、0.490,P<0.05),与IL-2、IFN-γ、TNF-α水平及Th1细胞表达、Th1/Th2呈负相关(r=-0.665、-0.401、-0.590、-0.540、-0.432,P<0.05);Hb与患者IL-2、TNF-α水平及Th1细胞表达呈正相关(r=0.280、0.392、0.194,P<0.05
- 马海燕冯海红郭飞武雪亮
- 关键词:结直肠癌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
- 肠内肠外营养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探究术后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9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干预,研究组给予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况、CD细胞、免疫蛋白、肠道菌群水平和临床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和体质指数(BM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TP、ALB、Tf、Hb和BM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CD3^(+)、CD4^(+)和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CD3^(+)、CD4^(+)和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IgA、IgG和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IgA、IgG和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乳杆菌、拟杆菌、真杆菌、双歧杆菌、球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乳杆菌、拟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球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开始进食、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调节患者肠道菌群,改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指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王玥梁峰马海燕武雪亮张伟郭飞
- 关键词:肠外营养结直肠癌免疫蛋白肠道菌群
- 基于预后营养指数及总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建立预后评估模型在肝癌放疗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究基于预后营养指数(PNI)及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水平建立预后评估模型在肝癌放疗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入组标准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肝癌放疗和化疗患者100例,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将患者分为稳定组(46例)和进展组(54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TP、白蛋白、Hb、TF水平,并根据其血生化检测结果计算患者PNI。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NI、TP、Hb、TF水平对肝癌放疗和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建立PNI联合TP、Hb、TF的预后评估模型。观察不同基线资料、临床资料患者预后评估模型最终得分,并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该模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稳定组的PNI、TP、Hb水平显著高于进展组,TF水平显著低于进展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NI、TP、TF、Hb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均P<0.05)。预后评估模型结果显示年龄>60岁、肿瘤数量>3个、最大肿瘤直径>5 cm患者的预后较差(均P<0.05),不同性别、是否手术切除患者的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并发症、生存时间<1年、疾病进展患者预后较差(均P<0.05),是否复发和转移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显示预后评估模型截断值为0.621,此时预测敏感度为87.04%,特异度为86.96%,ROC曲线下面积为0.913。结论:肝癌放疗和化疗患者预后与其PNI及TP、Hb、TF水平具有密切联系,且PNI联合TP、Hb、TF水平建立预后评估模型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较高敏感度、特异度。
- 任东静马海燕郭飞
- 关键词:预后营养指数总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肝癌放疗预后
-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评价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分别在入院当天、治疗2周、随访期(4周)对两组患者采用Fugle—megar值评定其肢体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评价其ADLer,力。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2周及随访期(4周),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Fugle—megar值均明显高于人院时,但试验组升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3.047,P=0.001;t=3.853,P=0.000);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明显升高,但试验组升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8.448,P=0.000;t=9.991,P=0.000);试验组抑郁情况发生率为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24.44%,X2=10.052,P=0.002)。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ADL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马海峰马海燕纪蓉张淑娟曹启环李媛媛武雪亮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肢体运动功能
- UBQLN-1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 2020年
- 目的探讨泛素-1(UBQLN-1)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住院行直肠癌手术患者90例,留取直肠癌灶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UBQLN-1 mRNA在两组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检测UBQLN-1蛋白在两组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对所纳入的患者进行生存期随访,应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应用多因素预后分析UBQLN-1蛋白的表达与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直肠癌组织中UBQLN-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癌组织中UBQLN-1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化程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状态患者直肠癌组织UBQLN-1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BQLN-1阳性表达的直肠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分期(HR=1.246)、淋巴结转移(HR=2.538)、肝转移(HR=2.256)及UBQLN-1表达(HR=5.820)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直肠癌组织中UBQLN-1高表达与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关系密切,同时是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而可作为直肠癌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的潜在分子生物学指标。
- 孙光源武雪亮薛军张海燕马海燕刘晓宁韩磊屈明
- 关键词:直肠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