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强
- 作品数:12 被引量:75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市骨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股骨颈骨折的移位程度及手术方式对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的移位程度及手术方式对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符合研究标准的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Garden分型标准将骨折移位程度分级,其中GardenⅠ~Ⅱ型41例(设为GardenⅠ~Ⅱ型组),Garden Ⅲ~Ⅳ型79例(设为GardenⅢ~Ⅳ型组),采用统计学SPSS20.0软件对比两组术前隐性失血量及血红蛋白水平。根据各组手术方式的不同再次分组,GardenⅠ~Ⅱ型组中采用空心螺钉固定手术者30例设为GardenⅠ~Ⅱ型固定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11例设为GardenⅠ~Ⅱ型置换组;GardenⅢ~Ⅳ型组中采用空心螺钉固定手术者14例设为GardenⅢ~Ⅳ型固定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65例设为GardenⅢ~Ⅳ型置换组;采用统计学SPSS 20.0软件对比四组患者围术期显性失血量以及术后总失血量、总隐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结果入院时,GardenⅠ~Ⅱ型组与Garden Ⅲ~Ⅳ型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与入院时比较均有所下降,且GardenⅠ~Ⅱ型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Garden Ⅲ~Ⅳ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螺钉固定术术后隐性失血量、总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均明显小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骨折移位程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半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输血率及平均输血量均高于空心螺钉固定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移位程度与术前隐性失血量有明显相关性,骨折移位程度越大,患者术前隐性失血量越多。患者围术期显性失血量以及术后总失血量、总隐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与手术方式有明显相关性,相较于空心螺纹内�
- 吕志强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手术方式
- 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下肢复杂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下肢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下肢复杂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复杂骨折具有创伤小、下肢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特点。
- 吕志强李兴华
- 关键词:下肢复杂骨折下肢功能胫骨近端
- 一期踝关节融合术治疗高能量粉碎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一期踝关节融合术治疗高能量粉碎pilon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采用一期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严重粉碎的AO分型的C2或C3型Pilon骨折8例患者资料,男6例,女2例;年龄42~...
- 吕志强
- 文献传递
- 联合腱外侧半肌腱逆转与髂胫束重建喙锁韧带附加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对比研究
- 2016年
- 目的对比研究联合腱外侧半肌腱逆转与髂胫束重建喙锁韧带附加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2月接收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Rockwood Ⅲ型以上)67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联合腱外侧半肌腱逆转与肩钩钢板固定术,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胫束重建喙锁韧带与钩钢板固定术,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87%(31/3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7.15%(27/3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髂胫束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 Ⅲ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吕志强
-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喙锁韧带髂胫束
- 加长柄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合粗隆间重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 目的探讨加长柄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合粗隆间重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自2008-2012年使用加长柄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合粗隆间重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及其术后康复情况,患者临床资料6...
- 吕志强
-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粗隆间骨折高龄
- 文献传递
- 益气活血方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骨创伤感染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用于骨创伤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骨折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常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和疼痛评分,两组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和疼痛评分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患者WBC与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患者WBC与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骨创伤感染临床效果显著,治疗过程中患者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应用。
- 吕志强李兴华
- 一种创伤手术用接骨板处理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创伤手术用接骨板处理装置,包括装置底座,装置底座设有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第一工作台上通过左侧十字滑台连接有打磨电机,打磨电机的电机轴上连接有转动轴,第二工作台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结构,其中一个安装结构上...
- 楚利涛吕志强方华宴李兴华史炎鑫
- 文献传递
- 远端固定生物型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合粗隆重建治疗32例高龄不稳定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
- 2024年
- 目的分析远端固定生物型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合粗隆重建治疗高龄不稳定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骨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32例行远端固定生物型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合粗隆重建治疗高龄的不稳定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开始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双下肢长度差、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按照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采用百分率(%)描述末次随访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32例患者术后随访(17.2±2.3)个月,术后(4.8±1.4)d开始助行器辅助下地行走,完全负重时间为(10.2±1.5)周。32例患者均得到完整随访,所有病例无脱位、假体松动、关节感染或异位骨化,并发症发生率21.9%,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优良29例,较好2例,可1例。优良率90.60%。结论生物型远端固定型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半髋关节置换术结合粗隆重建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案。
- 鲁俊杰吕志强李翔楚利涛喻斌杨通宝王爱国
-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骨质疏松高龄
-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与金属锁定接骨板钉系统修复股骨干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被引量:49
- 2016年
- 背景:临床对股骨干骨折进行修复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内固定方式,包括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金属锁定接骨板钉系统。目的: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金属锁定接骨板钉系统固定股骨干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收集18个股骨标本,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其中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其余两组制备股骨干骨折模型,桥接组合组行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接骨板钉系统组行金属锁定接骨板钉系统内固定。对3组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通过股骨压缩实验记录3组最大载荷500 N作用下的最大位移;通过股骨前屈实验记录3组最大载荷100 N作用下的最大位移;通过股骨后屈实验记录3组最大载荷100 N作用下的最大位移。结果与结论:1不同载荷下压缩实验:桥接组合组和接骨板钉系统组的最大位移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在最大载荷500 N下,桥接组合组和接骨板钉系统组的最大位移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桥接组合组显著小于接骨板钉系统组(P<0.05);2不同载荷下前屈实验:桥接组合组和接骨板钉系统组的最大位移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在最大载荷100 N下,桥接组合组和接骨板钉系统组的最大位移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桥接组合组显著小于接骨板钉系统组(P<0.05);3不同载荷下后屈实验:桥接组合组和接骨板钉系统组的最大位移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在最大载荷100 N下,桥接组合组和接骨板钉系统组的最大位移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桥接组合组显著小于接骨板钉系统组(P<0.05);4结果表明,体外模拟股骨干骨折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金属锁定接骨板钉系统均能获得一定的固定效果,设计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其中桥接组合式内固定在压应力以及前屈、后屈应力作用下,均可以保持较小的位移,提示具有较好的变形抵抗能力。
- 吕志强李兴华王爱国
- 关键词:骨科植入物股骨干骨折
-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手术方法选择及临床疗效分析
- 2017年
-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前侧、后内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前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住院时间、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HSS 评分)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 HSS 评分较术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 HSS 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由于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不同手术方式的选取对其围术期相关指标及膝关节功能恢复差异各异,其中前侧、后内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术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更显著优势。
- 吕志强李兴华
- 关键词:手术方法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