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卒中
  • 2篇脑卒中
  • 1篇血性
  • 1篇循证
  • 1篇循证护理
  • 1篇治疗仪
  • 1篇溶栓
  • 1篇术后
  • 1篇术后预防
  • 1篇体位
  • 1篇体位排痰
  • 1篇排痰
  • 1篇偏瘫
  • 1篇偏瘫患者
  • 1篇品管圈
  • 1篇起立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脑卒中
  • 1篇下肢
  • 1篇耐药

机构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张艳
  • 3篇王亚玲
  • 1篇尹雪
  • 1篇耿力
  • 1篇蒋辛
  • 1篇王冰寒
  • 1篇董晓玲
  • 1篇黎华丽
  • 1篇张萌

传媒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护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品管圈管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机器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观察在下肢机器人康复训练中辅以品管圈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下肢机器人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下肢机器人康复训练过程中辅以品管圈管理。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2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现观察组、对照组患者FMA评分[分别为(28.1±7.4)分和(24.6±5.3)分]及MBI评分[分别为(67.5±2.5)分和(44.1±3.9)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下肢机器人康复训练中辅以品管圈管理,能进一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治疗模式值得康复临床医护人员进一步研究、推广。
张艳耿力王亚玲张萌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术后预防出血转化的最佳证据总结被引量:18
2021年
目的选取国内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术后患者预防出血转化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为护理人员降低脑梗死溶栓术后出血转化提供参考。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JBI、BMJ、PubMed、Up To Date、NGC、GIN、SIGN、NZGG、NICE、RNAO、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并检索了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学会网站、欧洲卒中组织网站、加拿大卒中网站,从中遴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由2名研究员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证据提取和证据综合。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其中指南9篇,系统评价5篇,专家共识/立场声明3篇。从17篇文献中共提取了26条证据,综合成7个维度分别是危险因素、病情监测、血压管理、症状识别、对症处理、药物管理、饮食管理。结论要以基于循证的标准化预防策略解决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问题,应用证据时需结合我国国情、临床实际和患者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证据,促进最佳证据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术后出血转化的预防和管理,从而降低脑梗死溶栓术后出血转化发生率,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王亚玲王冰寒张艳尹雪蒋辛熊晓明黎华丽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出血转化循证护理
物理振动结合起立床体位排痰对肺部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物理振动结合起立床体位排痰对肺部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耐药菌感染患者1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两组在给予同等专科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对照组常规雾化吸入及人工翻身叩背体位排痰治疗;观察组在雾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起立床体位排痰和物理振动治疗仪振动排痰;3周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物理振动治疗仪振动排痰和电动起立床体位排痰相结合的方法可提高临床治疗肺部耐药菌感染的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王亚玲张艳董晓玲
关键词:肺部感染体位排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