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华
-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在利益与人格之间:社交网站个人信息保护研究——基于10家社交网站的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当日常交往变为实时的信息流通,社交媒体面临更为严峻的信息失控风险。通过对国内10家社交网站个人信息保护条例进行分析,发现当前社交网站个人信息保护面临诸多问题:"隐私"成为信息保护的替代性理念框架;同时,网站在收集、处理个人信息时亦存在相关问题,且用户与网站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对等。面对信息保护的社会期望与实际运作之间的落差及其张力的产生,文章认为应重新审视个人信息权的属性与社会价值,并以个人信息权为权利模式,建构个人信息保护的现实路径。
- 陈瑞华郑洁萍
- 关键词:社交媒体信息保护个人信息权
- 直播社群:青少年网络社交的关系具象被引量:17
- 2017年
- 随着网络直播在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兴起与普及,一种新的社群模式与社会关系随之出现并得以型构。网络直播作为移动互联时代的社交方式,对青少年群聚与互动模式均产生重构作用,青少年与社会的新型关系开始在流动与聚合过程中生成,直播社群成为这种网络社交的关系具象。在日益网络化与流动化的当下,基于直播催生的网络社群成为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同时,直播社群衍生出独特社会交往风格,源于个人的私人体验成为社会交往基础。从网络社交的关系视角出发,带来网络直播行为阐释的另类视角,进而寻找法律规制迷思之外的直播规范路径。
- 陈瑞华
- 关键词:网络直播社群社交
- 关系互联与相互性的边界管理——社交媒体信息方式下的隐私诠释被引量:4
- 2016年
- 公众对隐私问题的激烈讨论,反映了社会变革中隐私问题的复杂性与认知的多元性。社交媒体作为新型的沟通工具,更导致新信息方式下的交往行为与社会关系重塑。与传统媒体有着本质不同的运行逻辑,社交媒体对主体及其社会关系进行全面的型构,生成关系互联的相互性结构。这解构了传统隐私以权利为话语主导的控制理念,新的隐私认知是在关系视角的基础上,所衍生的具有社会属性的相互性规则。同时,隐私保护要求主体在关系差异化思维中进行边界的动态管理,进而维持社交媒体相互性的有序化。
- 陈瑞华
- 关键词:社交媒体隐私信息方式
- 社交化:移动互联时代的农村传播——以“今日头条”农村题材公众号为例被引量:9
- 2017年
- 短视频是最新的农村传播方式,其特点表现为情景微化和叙事集中。作为直观、立体与生动的信息表达方式,移动短视频的兴起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具有密切关联,背后实则隐喻着社交化的传播思维,是人与机器、用户与传播主体、用户与用户之间关系的互动。新传播方式体现了农村内生性文化视角,建构着新的农村传播认同。
- 陈瑞华
- 微信谣言的再认识:社交网络中的交往实践与引导被引量:3
- 2018年
- 谣言作为古老的传媒现象,在与媒介技术的共生过程中不断催生出新的传播特征与社会影响。作为新型生活方式,微信通过嵌入人们关系网络与融入日常生活习惯,成为指向社会交往实践的结构性场域。微信的出现为谣言传播创造了条件,并衍生出内容独特的微信谣言现象。在这些周而复始的谣言背后,实则隐喻着谣言的社交属性,生成与维系着社群关系,以及相应的情感动员功能。谣言已然成为微信交往中的"软文化",这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与构建微信谣言的治理模式。
- 林爱珺陈瑞华
- 关键词:民意表达公共信息社交网络网络治理
- 新闻舆论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的历史定位与时代价值被引量:4
- 2018年
- 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在革命斗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完善新闻理论与实践,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脉络清晰的思想体系和工作指南,在推动革命和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更是高瞻远瞩,把新闻舆论提升到"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战略高度。本文以史观视角回顾和梳理新闻舆论工作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不同时期的历史作用,分析新闻舆论的传播实践、理念创新与时代价值,探讨新闻舆论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机制,以期改进新时期新闻舆论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林爱珺陈瑞华
- 关键词:新闻思想新闻舆论治国理政
- 地方、实践与过程:移动社交媒介的情绪传播
- 社会情绪的传播是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而媒介的发展及其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的呈现,使得情绪传播变得更为的复杂.要理解网络社会的情绪传播,关键是如何重新理解网络本身的问题,不同理解往往意味着对情绪的差异化认知.
- 陈瑞华
- 关键词:网络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