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硕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组
  • 1篇蛋白组成
  • 1篇乳化
  • 1篇乳化特性
  • 1篇乳化性
  • 1篇球蛋白
  • 1篇纳米
  • 1篇纳米复合物
  • 1篇姜黄素
  • 1篇分离蛋白
  • 1篇复合物
  • 1篇大豆分离
  • 1篇大豆分离蛋白
  • 1篇PICKER...

机构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2篇唐传核
  • 2篇陈硕
  • 1篇陈飞平

传媒

  • 2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植物球蛋白/姜黄素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O/W型Pickering乳液氧化稳定性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本论文以两类植物球蛋白:豌豆分离蛋白(PPI)和大豆分离蛋白(SPI)为材料制备荷载姜黄素蛋白纳米复合物,并探究荷载前后蛋白所制备乳液的物理和氧化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PPI和SPI在pH 3.0和pH 7.0下荷载前后蛋白纳米颗粒粒径没有明显变化。pH 7.0时两蛋白姜黄素荷载量均高于pH 3.0,各pH下SPI荷载量要高于PPI。表面疏水性的显著降低与荧光淬灭现象发生表明形成两种蛋白纳米复合物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相互作用,同时在两pH下,PPI比SPI荧光蓝移趋势更明显且有效淬灭常数也更大,即更易形成复合物。与原蛋白相比,荷载后各蛋白颗粒所制备乳液乳化活性有少许降低,同时pH 3.0时各蛋白颗粒乳化活性要高于pH 7.0。各乳液生成初级氧化产物脂质氢过氧化物浓度的变化趋势与生成次级氧化产物TBARS相类似,均为荷载姜黄素后各乳液氧化水平加速,同时pH 3.0时各类型乳液油滴氧化程度均高于pH 7.0。
陈硕陈飞平唐传核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姜黄素纳米复合物
不同比例球蛋白组成对大豆蛋白溶液乳化性与界面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本文研究大豆蛋白组成(不同配比7S和11S蛋白)对水包油型乳液乳化和界面吸附特性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自提7S和11S球蛋白基本处于天然未变性状态;随着大豆蛋白中11S含量的增加,乳液整体粒径分布增大,乳液乳化活性指数、ζ电位绝对值、油水界面蛋白浓度及含量均逐渐减少,乳滴絮凝和合并指数显著上升,乳液整体乳化活性及稳定性也随之降低;由乳化特性数据可知7S球蛋白对大豆蛋白整体乳化性能贡献大于11S;界面蛋白电泳结果表明所有亚基均可吸附至界面,且吸附的两类蛋白各亚基含量变化与各样品蛋白所占比重基本一致;乳液微结构随着11S球蛋白含量提升由清晰球状转变为无规则絮凝聚集态;整体上本实验所提大豆11S球蛋白在油水界面扩散、展开和重排速率高于7S球蛋白,不同11S含量的大豆蛋白界面重排速率均高于吸附展开速率,通过调整大豆蛋白组成可一定程度上调控蛋白在乳液界面吸附行为。
陈硕唐传核
关键词:蛋白组成乳化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