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彩霞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教学
  • 2篇学法
  • 2篇药学
  • 2篇实验教学
  • 2篇教学法
  • 1篇地榆
  • 1篇新人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药学专业
  • 1篇应用型创新
  • 1篇应用型创新人...
  • 1篇应用型创新人...
  • 1篇应用型高校
  • 1篇实践课
  • 1篇实践课程
  • 1篇实验教学改革
  • 1篇网络
  • 1篇网络药理学
  • 1篇项目式

机构

  • 4篇成都大学

作者

  • 4篇倪彩霞
  • 2篇郭义东
  • 2篇陈勇
  • 2篇许丽佳
  • 2篇朱洁
  • 2篇刘超兰
  • 1篇褚以文
  • 1篇张斌

传媒

  • 2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三位一体”阶梯式教学法在应用型高校药学专业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中的初步探索
2023年
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注重培养创新性人才,多以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为主导开展教育工作。应用型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课程遵循创新性,发展性,实用性,广泛性等多项原则。本文阐述了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三位一体”阶梯式教学模式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以及此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取得的一定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以期构建适用于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新型劳动教育模式,为切实推进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路径参考。
倪彩霞朱洁赵军军陈勇王英英
关键词:阶梯式教学劳动教育应用型高校
PBL教学法在药物制剂设备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
2023年
实验教学在药学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药物制剂设备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项目式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该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药学学生为主体,通过探究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和技术,促进实验课堂从“灌输式”向“研讨式”转变,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逐步形成具有药学学科特点、符合城市大学特色的药物制剂设备实验教学模式,为提升实验教学成效、服务学科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黎江华郭义东刘超兰许丽佳倪彩霞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基于产教融合的实验教学改革助力药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药物制剂设备实验》为例
2024年
药物制剂设备实验作为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拓展课程,在药学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药物制剂设备实验》教学改革为例,着重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药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价值与现状,并对实验教学改革助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包括完善实验课程教学方案以对接产业人才需求、依托“互联网+”技术以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以持续改进实验教学、探寻校企协同育人着力点以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深化校企合作以拓展育人广度和深度。通过这些改革措施,以期更好把握校企协同育人内涵,切实提高实验课程教学质量,探索构建出具有药学特点、城市大学特色的“产教融合”育人新机制,培养更多符合区域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药学应用型创新人才。
黎江华郭义东刘超兰许丽佳倪彩霞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应用型创新人才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地榆抗菌活性成分研究及初步实验验证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地榆抗菌活性成分,并结合抗菌药效学实验进行验证。方法基于TCMSP数据库获取地榆化学成分及其对应靶点,通过Gene 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细菌感染靶点。通过Cytoscape构建药物-疾病-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开展预测靶点的GO和KEGG分析。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对预测的活性成分进行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进一步利用临床分离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建立秀丽隐杆线虫感染和药物救治模型,观察线虫的存活情况,计算存活率。结果共筛选出8个潜在活性成分,其中山奈酚和槲皮素Degree值高于平均Degree值,得到17个关键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地榆抗细菌感染主要涉及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免疫应答等生物学过程,主要作用与调控Toll样受体、TNF、MAPK等信号通路相关。山奈酚对革兰阳性菌MRSA和MSSA的MIC_(50)和MIC_(90)均为128μg/mL。山奈酚、槲皮素对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_(50)和MIC_(90)均为128μg/mL。与菌对照组比较,山奈酚(2.56 mg/mL)对MRSA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秀丽隐杆线虫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槲皮素(5.12 mg/mL)可明显提高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线虫的存活率(P<0.05)。结论该研究初步揭示了山奈酚和槲皮素可能是地榆抗菌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网络药理学预测的调节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等有关,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奠定一定基础。
朱洁张斌王英英陈勇褚以文倪彩霞
关键词:地榆网络药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