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丽娟

作品数:26 被引量:97H指数:5
供职机构: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指导性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0篇防热
  • 7篇烧蚀
  • 7篇隔热
  • 6篇橡胶
  • 6篇防热材料
  • 5篇织物
  • 5篇阻燃
  • 5篇复合材料
  • 5篇复合材
  • 4篇隔热性
  • 4篇隔热性能
  • 4篇硅橡胶
  • 3篇低密度
  • 3篇涤纶
  • 3篇性能研究
  • 3篇烧蚀防热
  • 3篇气凝胶
  • 3篇纤维
  • 3篇隔热材料
  • 2篇涤纶织物

机构

  • 26篇航天材料及工...
  • 11篇天津工业大学
  • 3篇山东滨州亚光...
  • 2篇中国运载火箭...
  • 1篇中国空间技术...

作者

  • 26篇罗丽娟
  • 13篇梁馨
  • 11篇郑振荣
  • 11篇方洲
  • 10篇毛科铸
  • 4篇师建军
  • 3篇郭鸿俊
  • 2篇谭朝元
  • 2篇张倩
  • 2篇谭珏
  • 2篇邓火英
  • 2篇赵晓明
  • 2篇马晓光
  • 2篇梁馨
  • 1篇匡松连
  • 1篇孙宝岗
  • 1篇张毅
  • 1篇黄鹏
  • 1篇王伟
  • 1篇孙宏杰

传媒

  • 9篇宇航材料工艺
  • 2篇纺织学报
  • 2篇载人航天
  • 1篇纺织导报
  • 1篇毛纺科技
  • 1篇印染
  • 1篇棉纺织技术
  • 1篇材料导报
  • 1篇材料工程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材料导报(纳...
  • 1篇深空探测学报...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柔性增强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传统二氧化硅气凝胶隔热性能优异、制备工艺成熟,但固有的脆性严重限制了其推广使用。阐述了近年来硅气凝胶柔性增强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详细分析现有柔性增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组分增强时要通过适当选择硅烷前驱体,并将其与有机聚合物或纤维复合来构建柔性网络骨架,实现化学结构和网络骨架的调控;在工艺优化方面,详细介绍了仿生干燥技术和3D打印技术2种新工艺。最后,根据柔性气凝胶的未来发展方向,对突破常压干燥技术、开展聚合物交联或纳米纤维增强制备结构有序可控的柔性复合气凝胶进行了展望。
吕红丽罗丽娟师建军郑振荣李红晨
关键词:二氧化硅气凝胶隔热材料
低密度防热材料烧蚀性能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对两种蜂窝增强低密度烧蚀防热材料和一种中密度烧蚀结构材料力学性能及隔热性能进行了测试,同时通过电弧风洞对三种烧蚀防热材料的烧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热流状态下,蜂窝增强低密度防热材料未出现烧蚀后退,而是轻微膨胀,且材料密度对其烧蚀形貌及碳层厚度均有一定影响;不同防热材料在烧蚀过程中存在热量传递与重新分布,从而减缓防热性能较差材料的烧蚀程度,提高两种材料的烧蚀匹配性能。隔热性能好的材料碳层厚度小,但隔热性能与碳层厚度无线性关系。
梁馨谭朝元罗丽娟方洲郭鸿俊
关键词:防热材料烧蚀隔热性能
一种高效变密度柔性防隔热材料及制备方法
一种高效变密度柔性防隔热材料及制备方法,涉及变密度柔性防隔热材料领域;本发明中的高效变密度柔性防隔热材料采用多层防隔热片叠加的方式,自加热面由外向内,从防热部分到隔热部分,密度依次减小。每一层防隔热片单独成型,以橡胶为基...
罗丽娟梁馨谭珏方洲毛科铸宋朝晖
高温下涂层织物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20年
建立了高温下涂层碳纤维织物的传热数值模型,利用石英灯烧蚀实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并用该模型探究了高性能纤维种类对传热过程的影响,揭示了结构密度对涂层织物隔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温下涂层碳纤维织物传热数值模型能反映其传热过程,在135 s内模拟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9.47%。遇热115 s时,涂层玻璃纤维织物背温比涂层碳纤维织物背温低58℃,即涂层玻璃纤维织物隔热性能更好。在织物组织、纱线细度不变的情况下,当织物纬密不变,经密由100根/10 cm增加到180根/10 cm时,涂层玻璃纤维织物背温由601℃降低到553℃,温度相差48℃;当织物经密不变,纬密由100根/10 cm逐渐增加到160根/10 cm时,涂层玻璃纤维织物背温由574℃逐渐降低至555℃,温度相差19℃,隔热性能逐渐增强。
张倩郑振荣赵晓明毛科铸罗丽娟
关键词:涂层织物隔热性能高性能纤维
深空环境轻质防热材料烧蚀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针对轻质防热材料在深空环境中较高热流的耐烧蚀问题,采用6000 kW/m^(2)电弧风洞试验对自行研制的蜂窝增强轻质防热材料A(密度0.48 g/cm^(3))的烧蚀性能进行了研究,对烧蚀后材料内部的密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计算并分析了防热材料的热应力。结果表明:材料A烧蚀后碳层完整,其碳层的微观形貌可见明显的空心填料破损且基本不见树脂基体,材料中的组分发生相互反应,烧蚀表面生成SiC晶体,促进烧蚀带走热量,且提高碳层强度和抵抗氧化的作用;材料A的热解层厚度很小,说明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材料A的蜂窝结构可有效降低材料热应力。本研究对深空探测材料的可靠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梁馨方洲程雷罗丽娟贺朝晖吴永智
关键词:防热材料烧蚀轻质
航天飞行器热防护系统低密度烧蚀防热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45
2020年
当前,树脂基烧蚀防热仍被认为是最有效、最可靠、最成熟和最经济的一种热防护方式,在航天飞行器热防护系统中普遍采用。近些年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空探测和新型航天飞行器系列工程的需求牵引下,本团队开发了蜂窝增强低密度材料、新型防隔热一体化材料、轻质烧蚀维形材料等先进防热复合材料,并开展了相应的应用基础以及工程应用研究工作,对烧蚀材料复杂防热机理及多重防热机制的协同作用进行了探索研究。随着再入/进入航天飞行器先进热防护系统需求的发展,功能多样化、兼容与集成是低密度树脂基烧蚀防热材料的主要发展趋势。
冯志海师建军孔磊罗丽娟梁馨匡松连
关键词:烧蚀低密度
有机硅树脂涂层碳纤维织物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20年
为探究有机硅树脂涂层碳纤维织物在高温热流烧蚀下的传热过程,文章根据涂层织物结构参数和碳纤维的交织规律,建立涂层织物的三维几何模型;基于有机硅树脂和碳纤维纱线的烧蚀机制,创建了有机硅树脂涂层碳纤维织物烧蚀过程的数值模型,对涂层织物的热传递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显微镜图像对比,涂层织物三维几何模型很好地反映了其几何结构特点;数值模拟结果可直观显示不同时间点涂层织物上的温度分布情况,利用石英灯烧蚀实验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在0~135 s,每隔1 s计算1次模拟背温与实验背温的相对误差,最后计算相对误差平均值为9.47%,说明在高温下涂层碳纤维织物传热数值模型能反映其传热过程。
张倩郑振荣毛科铸罗丽娟
关键词:涂层织物三维几何模型数值模拟碳纤维织物
美国空间探测器热防护材料发展现状及趋势被引量:14
2016年
综述了美国空间探测器热防护材料的发展及现状,介绍了几类具有代表性的防热材料:高密度酚醛玻璃钢、DC-325、Avcoat、SLA-561、PICA(Phenolic impregnated carbon ablator)和碳酚醛等,及其所应用的探测器、气动加热环境和防热结构成型工艺,着重阐述了美国在研的猎户座载人登月飞船防热材料的研制情况,并介绍了两类热点的烧蚀防热材料在以往研制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以及选材的变化及进展,总结了猎户座的研制经验,同时指出了后续空间探测器防热结构及材料的发展方向。
梁馨罗丽娟谭珏方洲郭鸿俊
关键词:烧蚀防热材料
硅橡胶涂覆织物的阻燃和烧蚀性能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提高硅橡胶涂覆织物的阻燃和烧蚀性能,本文采用在硅橡胶组分中添加阻燃剂的方法,制备出新型阻燃硅橡胶涂覆织物,对其阻燃性能与烧蚀性能进行测试,并与军用硅橡胶涂覆织物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新型阻燃硅橡胶涂覆织物W-1和W-2的阻燃性能分别优于军用硅橡胶涂覆织物J-1和J-2,氧指数更高,续燃时间更短;两者的烧蚀性能比较接近,阻燃硅橡胶涂覆织物的氧乙炔烧蚀试验的停车时温度略低、最高温升却略高,且烧蚀层、完好层相近。
毛科铸罗丽娟梁馨方洲唐一壬
关键词:硅橡胶阻燃复合材料
空间探测烧蚀防热材料应用及趋势被引量:4
2021年
综述了国内外空间探测器烧蚀防热材料的种类及其应用情况,美国主要包括高密度酚醛/玻璃钢、蜂窝增强烧蚀防热材料、PICA及PICA-X以及高密度碳酚醛材料等,国内则主要包括酚醛/尼龙、蜂窝增强烧蚀防热材料和NF材料,介绍了这些材料所应用的探测器、气动加热环境、防热材料性能和防热结构成型技术。总结了美国空间探测防热材料研制中出现的两次烧蚀异常及导致的探测器选材变化,可见防热材料与热环境耦合关系复杂。同时介绍了我国针对防热材料抵御异常损伤开展的部分工作。最后对空间探测防热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做出了展望。
梁馨方洲邓火英罗丽娟毛科铸
关键词:烧蚀轻质防热结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