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旭

作品数:8 被引量:173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土壤
  • 3篇亚高山
  • 3篇土壤动物
  • 3篇川西亚高山
  • 2篇地被物
  • 2篇动物多样性
  • 2篇多样性
  • 2篇植被
  • 2篇土壤动物多样...
  • 2篇群落
  • 1篇典范对应分析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植物修复
  • 1篇生物量碳
  • 1篇水文
  • 1篇水文效应
  • 1篇土壤环境

机构

  • 8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阿坝州川西林...
  • 1篇四川省林业调...

作者

  • 8篇黄旭
  • 7篇张健
  • 6篇闫帮国
  • 6篇杨万勤
  • 5篇刘洋
  • 3篇吴福忠
  • 2篇胡方洁
  • 2篇苏江峰
  • 2篇刘洋
  • 1篇李泽波
  • 1篇李贤伟
  • 1篇胡开波
  • 1篇徐振锋
  • 1篇刘凯
  • 1篇黄玉梅
  • 1篇赖刚
  • 1篇闫邦国

传媒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川西高山林草交错区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
土壤动物不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且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积极参与者,能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环境变化。生态交错区拥有比相邻系统更高的生境复杂性和物种多样性以及能敏感反应环境的变化而备受关注。目前,土壤动物群落生...
黄旭
关键词:林线土壤动物土壤环境因子
文献传递
自然恢复过程中川西亚高山林草交错带地被物储量及持水性能研究被引量:23
2009年
以采伐封禁后形成的川西米亚罗亚高山林草交错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恢复过程中地被物储量和持水特性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植被的自然恢复进程,地被物的储量和最大持水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地被物的持水效应增强。枯落物储量占地被物储量的51.48%~76.85%,其最大持水量占地被物层最大持水量的32.4%~61.32%。枯落物层是涵养水源的优势层,但苔藓层在整个地被物层中的水文生态效应也十分显著。苔藓层和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率分别为自身干重的6~7倍和3~4倍,苔藓的最大持水率表现为草甸〈草灌〈灌丛〈次生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原始针叶林,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为草甸〈原始针叶林〈草灌〈针阔混交林〈灌丛〈次生阔叶林。地被物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随植被的自然恢复显著增加,变化规律为草甸〈草灌〈灌丛〈次生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原始针叶林。地被物的吸水速率在前0.5 h最大,随着时间推移吸水速率逐渐降低,到24 h趋近于零。苔藓层的平均吸水速率大于枯落物层,地被物的持水量和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可用Q=aln(t)+b和V=kt^n(R^2〉0.9)进行拟合。采伐干扰后植被的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森林群落的进展演替能增加苔藓的生物量和枯落物的储量,保护天然林有利于促进现有群落尽快演潜和恢复到该区稳定的顶极群落,对亚高山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刘洋张健杨万勤李贤伟闫帮国黄旭苏江峰赖刚
关键词:地被物持水性能植被恢复采伐干扰
青藏高原东缘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被引量:31
2012年
为了了解青藏高原东缘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土壤微生物的特征和季节变化,研究了米亚罗鹧鸪山原始针叶林、林线、树线、密灌丛、疏灌丛和高山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和季节动态对MBC、MBN和微生物数量都有显著影响。不同时期的微生物在各植被类型间分布有差异,植物生长季初期和生长季中期,树线以上群落的MBC高于树线下的群落,而到生长季末期恰恰相反,暗针叶林、林线和树线的MBC显著升高,各植被之间MBC的差异减小;微生物数量基本上也是以树线为界,树线以下群落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低于树线以上群落,其中密灌丛的细菌数量最高;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为生长季末期>生长季初期>生长季中期。生长季末期真菌数量显著增加,且MBC/MBN最高。统计分析表明,MBN与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MBC仅与真菌数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植物生长季末期大量的凋落物输入和雪被覆盖可能是微生物季节变异的外在因素,而土壤微生物和高山植物对有效氮的竞争可能是微生物季节变异的内在因素。植物生长季初期对氮的吸收和土壤微生物在植物生长季末期对氮的固定加强了高山生态系统对氮的利用。气候变暖可能会延长高山植物的生长季,增加高山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进而改变高山土壤碳的固存速率。
刘洋张健闫帮国黄旭徐振锋吴福忠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数量
放牧干扰梯度下川西亚高山植物群落的组合机理被引量:4
2010年
为了阐明放牧干扰对川西亚高山区域植物群落的组合过程以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了放牧干扰梯度下的功能群均匀度和群落谱系结构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在干扰较轻的阔叶林与针叶林样地,部分样方的功能群均匀度显著高于无效模型,随着干扰梯度的增强,功能群均匀度呈线性下降,样方平均值从0.930降至0.840,其高于无效模型的次数也逐渐降低,干扰程度较大的草甸中出现部分样方的功能群均匀度显著低于无效模型。随着干扰程度的增强,群落的谱系结构指数也呈逐渐上升趋势,净关联指数平均值由–0.634逐渐增加至2.360,邻近类群指数由–0.158上升至2.179。草甸与低矮灌丛受干扰较为严重,其大部分样方的谱系结构指数显著高于随机群落,表明干扰群落的谱系结构呈聚集分布。功能群均匀度与谱系结构的变化趋势一致,表明生境筛滤效应与种间竞争作用的平衡决定着群落的组合过程。干扰降低了竞争作用,促进了少数耐干扰功能群的优势地位,造成功能群均匀度下降,同时通过生境筛滤作用,使群落的谱系结构呈现出聚集分布;而未干扰的群落中由于竞争作用的效应,功能群均匀度较高,谱系结构也更加分散。研究区域植物群落的功能群均匀度与物种丰富度呈负相关,表明物种间特别是相似物种间的竞争限制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说明,生态位分化和物种间的相互竞争在物种共存与群落组合中具有重要作用。
闫帮国文维全张健杨万勤刘洋黄旭李泽波
关键词:植物群落
川西亚高山林牧交错区土壤动物多样性被引量:23
2010年
交错区复杂的生境常常导致相对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为探讨牧压条件形成的林牧交错区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了川西亚高山典型林牧交错区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在交错区5种生境下,共获得土壤动物49837只,隶属7门16纲33目126类。从草甸到针叶林的过渡生境中,土壤动物明显受到放牧干扰影响,其个体密度随干扰的减弱呈逐步上升趋势,而类群数则呈单峰型变化趋势;Shannon-Wiener、DG多样性指数都呈现逐步上升趋势;Wilson-Shmida多样性指数表明相邻干扰梯度下土壤动物类群替代率相近。大型土壤动物生物量在草甸最低,阔叶林最高。CCA排序显示凋落物厚度与中小型土壤动物存正相关,pH与其存负相关,不同类群对环境因子响应存在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农牧交错区不同干扰梯度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
黄旭张健杨万勤刘洋闫帮国胡方洁苏江峰
关键词:亚高山土壤动物多样性典范对应分析
Pb胁迫对红椿(Toona ciliata Roem)生长发育及Pb富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8
2012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酸性紫色土、钙质紫色土和冲积土上生长的一年生红椿实生苗暴露在不同浓度Pb胁迫(0、200、450mg·kg-1和2000mg·kg-1)条件下的叶长、叶面积、生物量、各器官Pb含量特征和富集程度,并分析了红椿对Pb污染的耐性和转移效率。3种土壤下红椿都能生长,但相同浓度Pb胁迫下其在钙质紫色土中生长状况最佳,在冲积土中生长状况最差。随Pb浓度增大红椿叶片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当土壤中Pb浓度在2000mg·kg-1时,其叶长和叶面积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Pb胁迫使得红椿根茎比发生明显的变化,还加大其叶的凋落程度,同时整株生物量随着Pb胁迫浓度的增大呈极显著降低趋势(P〈0.01),但在土壤Pb浓度最大时其生物量仍达到对照的81.47%以上。红椿体内Pb含量与土壤Pb浓度成正相关(P〈0.01),其6个器官中细根Pb含量最高,粗根次之,而地上部分的Pb含量较低且差异不大。红椿耐性指数值在0.67~1.06之间,表现为随Pb胁迫浓度增大,其耐性呈下降趋势。红椿富集系数与转移系数都较小且小于0.3。这些结果表明,红椿能在Pb污染较严重的土壤中较好的生存,可作为Pb污染区域潜在的土壤修复树种。
胡方洁张健杨万勤吴福忠刘洋刘凯闫邦国黄旭
关键词:红椿PB胁迫耐性植物修复土壤类型
川西高山树线群落交错带地被物及土壤的水文效应被引量:23
2011年
采用样带法,以川西米亚罗林区鹧鸪山高山树线群落交错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交错带地被物和土壤的持水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被物最大持水量为33.55~140.03t·hm-2,暗针叶林>林线>树线>密灌丛>草甸>疏灌丛,暗针叶林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显著高于疏密灌丛和草甸;林线地被物拦蓄降水的作用最明显;暗针叶林以苔藓层和枯落物层具有最大有效拦蓄效果,林线和树线以苔藓层具有最大有效拦蓄效果,疏密灌丛以枯落物层具有最大有效拦蓄效果,高山草甸草本层、苔藓层、枯落物层有效拦蓄效果相当;0~30cm土壤饱和蓄水量都在2000t·hm-2以上,暗针叶林>林线>疏灌丛>密灌丛≈草甸>树线;各群落0~30cm土层非毛管持水量为575.89~801.46t·hm-2,表现为暗针叶林>疏灌丛>树线>密灌丛>林线>草甸。
刘洋张健杨万勤吴福忠黄旭闫帮国文维全胡开波
关键词:地被物最大持水量
川西高山典型自然植被土壤动物多样性被引量:45
2010年
为了解川西高山不同自然植被类型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差异,于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对该地区代表性植被——针叶林、灌木林和草甸下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从3种植被下共捕获土壤动物48343只,隶属于7门16纲31目117科.不同植被类型的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差异较大,其土壤动物类群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3种植被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与类群数的垂直分布均具有明显表聚性.针叶林苔藓层的土壤动物个体密度与类群数极显著高于凋落物层和土壤层(P<0.01).不同植被下土壤动物密度-类群指数(DG)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大型土壤动物生物量在6月达到最大值.Jacard相似系数显示:受干扰草甸的土壤动物群落与其他植被相似程度最低.表明植被类型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影响显著;坡向、海拔以及干扰等因素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也有影响.
黄旭文维全张健杨万勤刘洋闫帮国黄玉梅
关键词:土壤动物多样性群落结构自然植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