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3 2006年 核转录因子-κB(NF-κB)是一种转录因子、调节许多基因的表达。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了53例胃癌及18例正常胃组织中NF-κB的表达及分析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童仕伦 李恒平 魏文关键词:胃癌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癌生物学行为 多基因 胃组织 5,7-二甲氧基黄酮抗肝癌的机制研究 第一部分5,7-DMF抗肝癌细胞系HepG2活性及机制的研究目的:探讨5,7-二甲氧基黄酮抗肝癌细胞系HepG2活性的可能机制方法:肝癌细胞系HepG2接种于6孔板上,接种细胞密度为每孔2×l05个细胞,分为介质处理组(... 李恒平关键词:肝癌细胞系HEPG2 BALB/C裸鼠 文献传递 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肝肾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肝肾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4例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在麻醉诱导前,A组给予生理盐水100 m L静滴,B组、C组、D组分别给予乌司他丁0.5×104IU/kg、1.0×104IU/kg、1.5×104IU/kg加入生理盐水100 m L中静滴。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 d、3 d、5 d检测所有患者的肝肾功能(ALT、AST、BUN、SCr)和细胞因子(IL-6、IL-8、TNF-α)水平。结果术前1 d及术后1 d、3 d、5 d,4组患者ALT、AST、BUN、SCr水平均处于正常范围,同一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 d、3 d,4组IL-6、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均<0.05),但B组、C组、D组升高的幅度均明显低于A组(P均<0.05),且D组升高的幅度显著低于B组(P均<0.05)。术后1 d,4组TNF-α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 d,C组、D组TNF-α水平恢复至术前水平,A组、B组仍显著高于术前(P均<0.05);术后5 d,A组TNF-α水平仍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手术后机体会出现IL-6、IL-8、TNF-α应激性增高;乌司他丁能够减轻炎性反应,其中以1.5×104IU/kg的用量效果较佳,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邓仲鸣 赵云 李恒平关键词:乌司他丁 腹腔镜 胃癌 肝肾功能 细胞因子 β-连环蛋白与核转录因子-κB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本文研究β-连环蛋白(β-Cat)和核转录因子-kB(NF-k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3例胃癌组织及18例正常胃组织中β-Cat、NF-kB的表达情况。
结果:β... 李恒平关键词:Β-连环蛋白 核转录因子-ΚB 胃癌 文献传递 多西紫杉醇影响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从诱发自噬和凋亡角度探究多西紫杉醇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胃癌GBC-SD细胞,用浓度分别为4、8、16、32、64μg/ml的多西紫杉醇处理GBC-SD细胞6 h。分别用噻唑蓝(MTT)法、细胞划痕法、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多西紫杉醇对GBC-SD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多西紫杉醇对GBC-SD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变化的影响;Western印迹测定多西紫杉醇诱导下Beclin1、LC3、AKt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多西紫杉醇对GBC-SD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一定浓度多西紫杉醇作用肿瘤细胞一定时间后,细胞凋亡率提高,G2期阻滞,且自噬蛋白Beclin1、LC3表达升高,PI3K和p-Akt蛋白水平降低。结论多西紫杉醇有抑制GBC-SD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可诱导细胞自噬性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eclin1、LC3自噬蛋白表达和抑制PI3K-Akt自噬负调控信号有关。 张强 李恒平 王俊 黄卫东 汤建军关键词:多西紫杉醇 胃癌 细胞自噬 骨髓腔内移植对异基因骨髓移植小鼠造血的影响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骨髓腔内骨髓移植(Intrabonemarrow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IBMBMT)对异基因骨髓移植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供鼠C57BL/6(H2b)骨髓细胞经微量注射器直接注入到经致死量照射后的受鼠BalB/c(H2d)胫骨骨髓腔。在骨髓移植后1,7,14d分别检测受鼠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骨髓移植后7,14d分别检测受鼠骨髓中的CFUS。结果:IBMBMT组小鼠移植后7,14d的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骨髓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均显著高于传统骨髓移植组(IVBMT)(P<0.01)。结论:IBMBMT较IVBMT更能促进异基因骨髓移植后造血功能重建。 赵金涛 高清平 李恒平 胡文斌 曾艳关键词:骨髓腔内 骨髓移植 造血恢复 异基因 PDL_1Ig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免疫球蛋白(PDL_1Ig)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抑制大鼠原位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机制。方法:培养并鉴定大鼠的BMSCs,重组腺病毒p Ad Easy-1/PDL_1Ig感染BMSCs 72 h后,提取细胞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BMSCs中PDL_1Ig的蛋白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未转染和转染后的BMSCs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以雄性Wistar大鼠为供体,以雄性SD大鼠为受体,采用改良的两袖套法进行原位肝移植,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BMSCs治疗组、空载体BMSCs治疗组(BMSCs/GFP)和转基因治疗组(BMSCs/PDL_1Ig),每组10对。每组随机取5只于术后第7天处死,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2、IL-4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检测肝功能情况,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移植肝的病理学变化,另外5只观察生存情况及时间。结果:重组p Ad Easy-1/PDL_1Ig感染BMSCs 72 h后,BMSCs中有PDL_1Ig的蛋白表达。BMSCs/PDL_1Ig抑制淋巴细胞活力的作用强于BMSCs/GFP。BMSCs/PDL_1Ig组的IL-4水平明显高于其它3组,IL-2和IFN-γ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各实验组移植后7 d检测肝功能,发现BMSCs/PDL_1Ig组的肝功能改善最明显,ALT、AST和TBil基本达到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与BMSCs治疗组和空载体BMSCs治疗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显著性。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组移植肝发生了重度排斥反应,BMSCs治疗组和空载体BMSCs治疗组移植肝亦发生排斥反应,但与对照组比较程度较轻,BMSCs/PDL_1Ig组移植肝几乎没有排斥反应,受体存活时间大部分超过100 d,显著长于其它3组(P<0.05)。结论:PDL_1Ig修饰的BMSCs可抑制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诱导肝移植免疫耐受,其效果优于BMSCs单用。 李鹏 李恒平 周东 丁正华 黄卫东 王俊 张玉毅关键词:肝移植 免疫耐受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β-连环蛋白和核转录因子-κB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研究β 连环蛋白(β Cat)和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3例胃癌组织及18 例正常胃组织中β Cat、NF κB的表达情况。结果:β Cat、NF κ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二者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69.81%和 66.04%。β Cat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NF κB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β Cat、NF κ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β Cat和NF κ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β Cat和NF κB的异常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提示β Cat和NF κB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和化疗的靶点。 李恒平 童仕伦 张倩关键词:胃癌 Β-连环蛋白 核转录因子-ΚB miRNA-196a2 rs11614913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患病风险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microRNA(miRNA)-196a2 rs11614913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D)等数据库中2016年3月1日之前关于miRNA-196a2 rs11614913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相关研究。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CI,并进行发表偏倚评估及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3992例患者和5699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miRNA-196a2 rs11614913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按种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rs116149131基因多态性在杂合子模型中显著增加高加索人种胃癌患病风险(CT vs.TT:OR=1.93,95%CI:1.35-2.75,P〈0.05);而在亚洲人种中未发现该位点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有关。根据对照组人群的来源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以医院和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中均未发现有与胃癌易感性相关的等位基因或者基因型。在T〈C亚组中,显性基因模型(CT+CC vs.TT:OR=1.40,95%CI:1.10-1.77,P=0.005)、纯合子模型(CC vs.TT:OR=1.59,95%CI:1.22-2.06,P=0.001)和杂合子模型(CT vs.TT:OR=1.33,95%CI:1.04-1.70,P=0.025)中发现rs11614913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患病风险存在关联性;在等位基因模型和隐性基因模型中并未发现关联性。在T〉C组未发现rs116149131多态性与胃癌患病风险存在关联性。结论 miRNA-196a2 rs11614913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患病风险无关联性,但存在种族差异。 高俊 邱秀娟 汤建军 王俊 周东 李恒平关键词:胃癌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PDL_1Ig基因修饰的恒河猴肝细胞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恒河猴来源的PDL1Ig在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在Gen Bank中检索到恒河猴目的基因PDL1和Ig G1Fc的序列,采用重叠延伸PCR法合成该目的基因,与p GEM-T连接转化感受态E.coli TOP10,经鉴定得到PDL1Ig基因,p Shuttle-CMV线性化后连接目的基因转化感受态E.coli TOP10,克隆p Shuttle-CMV/PDL1Ig重组穿梭质粒。将p Ad Easy-1和线性p Shuttle-CMV/PDL1Ig共电转至BJ5183细胞中同源重组,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p Ad Easy-1/PDL1Ig骨架,以脂质体2000将p Ad Easy-1/PDL1Ig转染至293细胞中包装成有活性的重组腺病毒。感染恒河猴肝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测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PDL1Ig重组腺病毒载体,能感染恒河猴肝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有目的基因表达,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其能抑制T细胞增殖。结论成功构建了p Ad Easy-1/PDL1Ig重组腺病毒载体,其可在恒河猴肝细胞中高效表达,该重组蛋白可在体外通过PD-1/PDL1通路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 李鹏 张玉毅 李恒平 丁正华 王毅 赵云 邓仲鸣关键词:腺病毒载体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