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丽玲

作品数:8 被引量:7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糖尿
  • 8篇糖尿病
  • 8篇1型糖尿病
  • 5篇糖尿病患者
  • 5篇1型糖尿病患...
  • 5篇病患
  • 3篇成人
  • 2篇血糖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妊娠
  • 2篇女性
  • 1篇代谢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并发症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红蛋白A
  • 1篇血糖监测
  • 1篇血糖控制
  • 1篇胰岛素泵

机构

  • 8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作者

  • 8篇杨黛稚
  • 8篇严晋华
  • 8篇邱丽玲
  • 7篇姚斌
  • 6篇骆斯慧
  • 6篇翁建平
  • 5篇郑雪瑛
  • 5篇吕婧
  • 3篇艾鹤英
  • 2篇邓洪容
  • 1篇张秀薇
  • 1篇蔡梦茵
  • 1篇许雯
  • 1篇许海霞
  • 1篇章燕
  • 1篇徐芬
  • 1篇熊珊珊
  • 1篇梁干雄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4篇2017
  • 2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育龄期1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妊娠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
邱丽玲严晋华郑雪瑛吴慧杨黛稚骆斯慧姚斌翁建平
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方案与血糖控制的相关性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 探讨胰岛素治疗方案与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2011年6月至2014年7月在广东省16个中心开展的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胰岛素治疗方案分为强化治疗[包括胰岛素泵(R1)、基础胰岛素联合短效或速效胰岛素每日多次治疗(R2)]和非强化治疗(R3).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比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达标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选择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1 421例1型糖尿病患者纳入分析,患者的中位年龄27.8(19.4,38.3)岁,中位病程为3.3(0.5,7.1)年.R1、R2、R3组分别为175例(12.3%),504例(35.5%),742例(52.2%).R1、R2、R3组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8.0(6.8,9.3)%、8.9(7.1,11.8)%、9.2(7.5,11.4)%,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不同治疗方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R1、R2、R3组糖化血红蛋白的总体达标率分别为32.3%、21.1%、17.8% (P =0.002).年龄较大(OR=1.01,95% CI:1.00 ~ 1.02,P=0.027)、家庭人均年收入>3万元(OR=1.45,95% CI:1.10~ 1.91,P=0.009)、自身教育程度较高(大学及以上)(OR=1.56,95%CI:1.16~ 2.09,P=0.003)是成人患者选择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相关因素.结论 广东省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亟待规范,选择强化治疗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高于非强化患者,规范患者治疗方案、加强患者的糖尿病教育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
严晋华章燕郑雪瑛骆斯慧艾鹤英吕婧邱丽玲张秀薇杨黛稚姚斌翁建平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血红蛋白A糖基化
阿卡波糖在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使用现状及疗效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联合胰岛素治疗在成人1型糖尿病(T1DM)患者中的使用现状及疗效。方法纳入广东省T1DM转化医学研究项目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登记的阿卡波糖联合胰岛素(阿卡波糖组)或单用胰岛素(胰岛素组)、年龄≥18岁且病程≥1年的成人T1DM患者,比较阿卡波糖组与胰岛素组入组和1年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体重、BMI、腰臀比(WHR)、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成人T1DM患者717例(阿卡波糖组62例,胰岛素组655例)。入组时,阿卡波糖组起病年龄大于胰岛素组[(31.1±12.3)岁vs(27.4±12.4)岁,P=0.019],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体重、BMI、WHR、碳水化合物热占比≥50%的患者比例、每周运动时间≥150 min的患者比例、HbA_(1c)、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年后,阿卡波糖组和胰岛素组的HbA_(1c)均较基线下降(P=0.014,P<0.001),体重和BMI均较基线增加(均P<0.05),而两组的WHR、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情况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阿卡波糖组随访1年后的HbA_(1c)、体重、BMI、WHR、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情况较基线发生的变化与胰岛素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T1DM治疗的临床实践中,阿卡波糖在起病年龄稍大的患者中使用更多。胰岛素联用阿卡波糖治疗T1DM不增加低血糖发生,亦未观察到其改善HbA_(1c)、维持体重和减少胰岛素用量的获益。
邱丽玲邱丽玲吕婧梁干雄杨黛稚杨黛稚邓洪容严晋华
关键词:阿卡波糖成年人
1型糖尿病育龄期女性孕前管理知晓率及其相关因素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调查1型糖尿病(T1DM)育龄期女性孕前管理知晓率,了解1型糖尿病女性患者疾病自我管理现况,为制定我国1型糖尿病妊娠期疾病管理路径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7年12月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项目的成人T1DM开展问卷调查。调查T1DM育龄期女性的孕前管理知晓率并分析相关因素,同时评价育龄期T1DM女性自我血糖监测(SMBG)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管理知晓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调查广东省1型糖尿病育龄期女性441例,受访时年龄(29.1±7.2)岁。结果显示,广东省1型糖尿病育龄期女性孕前管理知晓率低下(15.42%,68/441)。个人教育水平高(χ^2trend=3.990,P=0.046)、有糖尿病教育后评估(P<0.001)及接受糖尿病教育完整性比例高(生存技能:χ^2=7.525,P=0.004;基本知识:χ^2=8.598,P=0.002;高级知识:P<0.001)的育龄期T1DM女性患者具有较高的孕前管理知晓率。育龄期T1DM女性患者SMBG实施频率为0.29(0.14,2.00)次/d。仅8.5%(37/435)的育龄期T1DM女性SMBG频率达到指南推荐血糖监测标准(≥4次/d),21.1%(92/435)的患者几乎从不进行SMBG。结论广东省育龄期T1DM女性孕前管理知晓率低,SMBG频率显著低于指南推荐水平。
郑雪瑛杨黛稚艾鹤英邱丽玲凌萍吴泽开魏雪盈林琼艳吕婧严晋华姚斌翁建平骆斯慧
关键词:孕前保健
胰岛素泵治疗的1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孕期胰岛素剂量分析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 分析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1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孕期胰岛素剂量,探讨1型糖尿病孕期胰岛素需要量的特点.方法 选取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登记的12例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孕前及孕期血糖均控制良好且无不良妊娠结局的1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资料、孕前及孕期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等数据,分析患者孕前、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胰岛素剂量的使用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平均年龄(26.9±2.6)岁,病程(6.6±4.4)年,孕前平均糖化血红蛋白(5.8±0.5)%.孕前每日胰岛素总量、基础率、大剂量及大剂量比例分别为(0.60±0.18)U/kg、(0.28 ±0.10) U/kg、(0.32±0.13) U/kg和(54.8±12.9)%.每日胰岛素总量、基础率、大剂量及大剂量比例均在孕前、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随时间而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34、<0.001和<0.001).每日胰岛素总量、大剂量及大剂量比例在孕期均持续升高,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每日胰岛素总量分别较孕前增加0.2%、45.4%和72.7%,大剂量分别较孕前增加8.0%、72.2%和106.8%,大剂量比例分别较孕前增加8.0%、16.8%和19.0%;而基础率则在孕早期较孕前下降9.0%,孕中期及孕晚期分别较孕前增加14.1%和32.9%.结论 1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孕期胰岛素需要量增加,且以大剂量增加更为明显.临床工作中须根据1型糖尿病患者孕期的胰岛素需要量特点来指导其孕期胰岛素剂量调整以改善血糖控制.
邱丽玲翁建平郑雪瑛骆斯慧杨黛稚许雯蔡梦茵徐芬严晋华姚斌
关键词:糖尿病妊娠胰岛素
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控制现状及其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黄倩雯骆斯慧邓洪容杨黛稚严晋华邱丽玲吴泽开凌萍冼颖欣许海霞姚斌翁建平
广东省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及其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调查广东省成年1型糖尿病(T1DM)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MBG)情况,分析SMBG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广东省T1DM转化医学研究数据库中2010至2014年人组的成年T1DM患者进行SMBG频率现况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每日SMBG频率(SMBG-F)及接受糖尿病教育等临床数据。按SMBG.F分组后,对上述资料的连续性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类数据采用趋势性卡方检验,检验各因素与不同SMBG—F分组线性变化趋势。使用Spearmen相关对SMBG.F和糖化血红蛋白(ttbA1c进行相关性分析。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评估SMBG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69例病程〉1年的成年T1DM患者。SMBG均数为(O.90+0.29)次/d。21.5%(193/896)的患者几乎从不进行SMBG,仅6.0%(54/896)患者SMBG≥4次/d。SMBG.F与HbA1c呈负相关(r=0.242,P=0.00)。性别、个人教育水平、常驻地区、是否接受过自我血糖监测教育是影响SMBG的因素(X2=7.37、9.65、19.41、17.39,均P〈0.05)。结论广东省成年T1DM患者血糖监测次数显著低于指南推荐水平,地区间差异大。需加强SMBG相关糖尿病教育内容,以改善患者血糖控制。
郑雪瑛翁建平骆斯慧熊珊珊杨黛稚邱丽玲秦兆艺任文倩吕婧姚斌严晋华
关键词:糖尿病自我血糖监测
中老年1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探讨中老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纳入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中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年龄≥18岁),分为青年组(年龄18-45岁)和中老年组(年龄≥45岁),比较两组患者起病特点,并分析两组患者访视时的年龄、病程、...
凌萍严晋华邱丽玲吴泽开王超凡吕婧艾鹤英黄倩雯骆斯慧郑雪瑛杨黛稚姚斌翁建平
关键词:1型糖尿病中老年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