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永银

作品数:2 被引量:20H指数:1
供职机构: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毒素
  • 1篇致病
  • 1篇致病机制
  • 1篇三十烷醇
  • 1篇生理效应
  • 1篇湿地松
  • 1篇松苗
  • 1篇松树
  • 1篇松针
  • 1篇松针褐斑病
  • 1篇松针褐斑病菌
  • 1篇抗旱
  • 1篇抗旱性
  • 1篇褐斑
  • 1篇褐斑病
  • 1篇褐斑病菌
  • 1篇斑病
  • 1篇TA
  • 1篇病菌

机构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江苏省林业科...

作者

  • 2篇王永银
  • 1篇程淑婉
  • 1篇解春霞
  • 1篇叶建仁
  • 1篇汪安琳

传媒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1998
  • 1篇199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三十烷醇(TA)对湿地松苗抗旱和耐热的生理效应被引量:1
1995年
汪安琳唐鸿亮王永银
关键词:湿地松抗旱性三十烷醇生理效应
松针褐斑病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9
1998年
用小麦粒固体培养基和马铃薯液体培养基培养松针褐斑病菌,其培养物粗提液可以使湿地松、马尾松和黑松针叶褪绿,使蕃茄苗、烟草苗萎蔫。说明松针褐斑病菌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并分泌出对植物组织有毒害作用的物质。这种有毒物质(毒素)可能是松针褐斑病菌致病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该毒素物质具有非寄主专化特性。应用乙醇脱水沉淀法将其分为非蛋白质部分和蛋白质部分,仅非蛋白质部分能使松针褪绿,使蕃茄苗、烟草苗萎蔫,可见毒素物质是非蛋白质。将非蛋白质部分进一步层析分离,应用3种溶剂系统,每系统下都可分出3~4个组分,且都有一个组分能使湿地松针叶褪绿。在几种松针中对毒素最敏感的是湿地松的针叶,其次是马尾松的针叶,再次为黑松的针叶。
叶建仁解春霞王永银程淑婉
关键词:松针褐斑病致病机制毒素松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