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娟
- 作品数:25 被引量:56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 农民工“半城市化”问题再探讨——以X县进城购房农民工群体为例被引量:30
- 2016年
- 农民工城市化嵌入特定的城乡关系中。把城市化看做是一个过程,则"半城市化"就是农民工还需依靠农村资源进城居住及完成家庭再生产的阶段。通过对中西部地区进城购房农民工群体的分析发现,"半城市化"阶段的农民工家庭通过代际分工形成"农村支持城市"机制,农村社会系统既为农民工进城提供各种资源,又为农民工城市化提供社会保障。"半城市化"是农民工应对城市化的积极适应阶段,对中国城市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启示我们,有序城市化的政策选择是坚持当前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保障农民工在农村的基本权益。
- 王海娟
- 关键词:农民工城市化半城市化城乡关系
- 资本下乡的政治逻辑与治理逻辑被引量:81
- 2015年
- 鼓励资本下乡发展规模农业成为当前地方政府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调查发现,大量资本下乡并非遵循经济逻辑,而是遵循政治逻辑和治理逻辑。政府无法通过与弱质性和高度分散的农民有效对接实现政治任务和治理目标,资本下乡的规模效应形式上完成了地方政府的政治任务,化解了农业治理困境。但资本下乡并没有推动农业发展,其非生产性再分配活动反而进一步阻碍了农业现代化。依靠资本下乡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景并不明朗。
- 王海娟
- 关键词:资本下乡政治逻辑治理逻辑农业现代化经济逻辑
- 发现“农村”:城市化研究的新拓展——《城市化的中国道路》述评被引量:4
- 2015年
- 城市视角强调市民权对农民工城市化的重要性,忽视农村的功能或者简单地认为"农村"不利于城市化。贺雪峰《城市化的中国道路》在农村视角下,发现"农村"为农民工城市化提供资源支持与保护,农村是城市化的蓄水池与稳定器。该书在农村视角下揭示了农民工城市化的逻辑和新型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形成,以及保护农民工返乡权利的制度安排形成了城市化的中国道路,拓展了城市化研究。该书偏重从稳定器功能讨论农村与城市化的关联,需要进一步指出和阐发农村的蓄水池功能。
- 王海娟
- 关键词:城市化以退为进
- 苏北农村教会的田野调查被引量:4
- 2014年
- 受村庄信教氛围的影响,教会扩张速度很快,现在20~30岁的人也会信教,他们平时去南方打工,一到节假日回来,都会去教会祷告。出于实用和迷信而信教在苏北D村调查家庭教会,完全是个偶然。进村的第三天下午,被访者因有急事,突然结束离开。4个人闲来无事,就随机找村民聊天,一个叫潘梅的妇女在家门口没说几句,便讲起了信教经历。潘梅以前患有鼻窦炎,每当病情发作便会头疼,有时甚至全身不舒服。潘梅先后去了县市多家大医院,反复治疗也无效果。一嫂子知晓此事,便向她传扬信教好处。
- 刘锐阳云云王海娟
- 关键词:苏北农村家庭教会宗教管理邪教组织
- 论富人治村的“私人治理”性质被引量:42
- 2016年
- 近年来富人治村已经成为乡村治理中的典型模式。研究发现,当前国家资源下乡增加了富人当选村干部的积极性,而富人的诸多优势使得富人治村成为一种普遍村治实践。通过对富人治村的动机及权力运作的考察发现,富人治村的主要动机是追求个人经济利益,富人治村的权力运作模式形成了"权力的利益网络"。富人治村的治理资源、治理主体以及治理机制具有私人性,实质上是与公共治理相违背的"私人治理"。
- 王海娟
- 关键词:乡村治理资源下乡
- 中西部政府主导型城镇化带来的政治经济后果被引量:3
- 2016年
- 受宏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战略安排的影响,中西部地区政府主导型城镇化演变为以"集中居住+土地流转"为内容的城镇化模式。从经济效益来看,政府主导型城镇化浪费了财政资源以及降低了农民生活水平。从政治效益来看,政府主导型城镇化导致政府合法性降低以及社会不稳定。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应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优化政府行为,走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城镇化道路。
- 王海娟
- 关键词:土地流转
- 农民家庭代际关系脱嵌化诱因与效应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基于山东、山西、湖北等地的实地调查表明:代际关系脱嵌化已成为目前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新动向;代际关系脱嵌化表现为代际双方在经济、情感以及精神层面的独立性,以及代际之间越来越明显的去关联性和双弱关系。代际关系脱嵌化的经济社会诱因是农民家庭财产的个体化以及农民价值观念的变迁。其最直接的社会效应是农村养老方式从家庭养老转向自主养老。尽管农民自主养老状况可能在经济供养层面有所好转,但普遍遭遇风险抵抗能力不足、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困难、老年人精神福利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亟待国家采取更多措施予以应对。
- 王海娟
- 关键词:农民家庭代际关系养老困境
- 人的城市化:内涵界定、路径选择与制度基础——基于农民城市化过程的分析框架被引量:63
- 2015年
- 以农民城市化过程为研究对象,从"人的城市化"内涵、路径和制度安排三个维度建构一个分析框架。人的城市化的核心是尊重农民城市化过程中的主体性,不强迫农民进城或留守农村。广泛实践的"接力式城市化"是"人的城市化"的基本路径,它把城市化分解为渐进的三阶段,充分尊重了农民主体选择。构成"人的城市化"的制度基础是小农村社体制,包括保护弱势农民权益及限制城市人口占有农村资源的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一些地方政府推进激进制度变革,不利于"人的城市化"。
- 王海娟
- 农民工“半城市化”问题再探讨被引量:6
- 2016年
- 农民工城市化嵌入特定的城乡关系中。把城市化看作是一个过程,则'半城市化'指农民工还需要依靠农村资源进城居住及完成家庭再生产的阶段。通过对中西部地区进城购房农民工群体的分析发现,'半城市化'阶段的农民工家庭通过代际分工形成'农村支持城市'机制,农村社会系统既为农民工进城提供各种资源,又为农民工家庭提供社会保障。'半城市化'是农民工应对城市化的积极适应阶段,对中国城市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序城市化的政策选择是坚持当前农村基本经济制度。
- 王海娟
- 关键词:半城市化基本经济制度社会系统城乡关系城乡二元体制务工收入
- 农业治理困境与分利秩序的形成——以中部W省H市为例被引量:21
- 2015年
- 国家干预和治理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变迁具有重要影响。农业治理过程中,政府扶持弱质性的农民难以实现规模农业,政府与高度分散农民对接出现了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地方政府只能通过农业经营主体重构解决"政府失灵"问题,农业企业的规模效应在形式上实现了规模农业,并消解了政府与农民的交易成本问题。但农业企业的非生产性再分配活动与地方政府的政策选择扭曲了资源配置逻辑,导致了分利秩序的形成。分利秩序使得农业治理困境结构化,简单地改善治理方式难以解决农业治理问题。
- 王海娟夏柱智
- 关键词:政府失灵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