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佳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荞麦
  • 1篇性状
  • 1篇育成
  • 1篇育成品种
  • 1篇原花青素
  • 1篇中国大麦
  • 1篇少数民族传统
  • 1篇亲缘
  • 1篇亲缘关系
  • 1篇种质
  • 1篇种质资源
  • 1篇种质资源调查
  • 1篇相关性状
  • 1篇民族传统
  • 1篇苦荞
  • 1篇花青素
  • 1篇基因序列
  • 1篇PAL
  • 1篇FAGOPY...
  • 1篇ITS

机构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山西大学
  • 3篇国际生物多样...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重庆市农业科...
  • 1篇重庆市畜牧科...

作者

  • 5篇高佳
  • 3篇吴斌
  • 3篇张宗文
  • 3篇李艳琴
  • 1篇邢国芳
  • 1篇严娟
  • 1篇张京
  • 1篇李姗姗
  • 1篇郭刚刚
  • 1篇张谊模
  • 1篇李敏
  • 1篇王化俊
  • 1篇张云贵
  • 1篇范彦
  • 1篇刘敏轩
  • 1篇孟亚雄
  • 1篇杨海健
  • 1篇高爱农
  • 1篇胡亚妮
  • 1篇张晓春

传媒

  • 3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PAL基因序列的地方苦荞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苦荞在中国具有广泛的栽培种植地区,长时间演化形成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了研究和利用苦荞资源,以国内北方苦荞产区(内蒙古、青海、陕西、山西、甘肃)、西南苦荞产区(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国内其他地方品种(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广西)及国外品种(尼泊尔)共计67份苦荞材料为研究对象,PCR扩增其PAL基因并测序。在此基础上分析苦荞的遗传多样性,并采用NJ法(neighbor-joining)对67份苦荞材料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供试的67份苦荞材料的PAL基因序列长度为2011 bp,其中,变异位点为160个,占序列总长度的7.9%,简约信息位点为33个,占序列总长度的1.64%,突变的类型主要是碱基的转换与颠换,高变异位点均集中在外显子2的N端。不同来源的苦荞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分布于0.002~0.016之间,来源于中国四川组的苦荞材料种内平均遗传距离最大(0.016),中国内蒙古组的最小(0.002)。中国四川地区的材料与其他地区来源的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位于0.010~0.016之间,而其他地区间的遗传距离为0.004~0.013。67份苦荞材料的平均π值和θ值分别为0.0034和0.0143。其中,中国四川材料的π值为0.0148。基于PAL基因序列构建的NJ进化树中,67份苦荞材料分为7个类群,分类与地理来源无关。仅中国西藏来源的5份材料聚集为一类,说明PAL基因序列较为稳定,多数材料间变化差异较小。中国四川地区的苦荞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中国西藏地区的某一材料中有较多的SNP位点,推测中国西藏的部分材料可能存在突变的热点区,预示着PAL基因新的突变位点区域。
李敏张宗文李艳琴吴斌高佳
关键词:苦荞
重庆部分地区的种质资源调查荞麦篇被引量:8
2017年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重庆项目组,于2015年10月至11月初在重庆市巫山县、奉节县和石柱县3个县开展了农业生物资源的系统调查,通过深入村社和农户,调查了解作物种类与品种多样性情况,收集和挖掘古老、特有和稀少种质资源。本次调查共收集到农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341份,其中粮油作物136份、蔬菜86份、果树57份、茶树5份、烟草22份、牧草30份、麻类5份。本文重点介绍在粮油作物中的荞麦种质资源调查和资源收集情况,在收集到的19份荞麦资源中,既有珍稀、古老的地方品种,也包括特有野生资源。荞麦承载了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荞麦的古老、珍稀和特有种质资源正在流失,建议相关部门因地制宜,在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同时,采取必要的经济措施,对古老、珍稀和特有的荞麦种质资源,进行农户或原生境保护,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种质资源基础。
高佳黄娟冉启凡严娟董昕杨海健张晓春范彦张谊模张云贵高爱农
关键词:荞麦少数民族传统种质资源
荞麦mate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多药物和有毒化合物外排家族(multidrug and toxic compound extrusion family,MATE)是生物中5类解毒输出转运蛋白家族之一。作为植物中最大的转运蛋白家族之一,其主要功能为次生代谢物的积累、重金属转运和激素信号转导。通过分析荞麦mate的克隆与表达为MATE型转运蛋白成员在荞麦中的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通过3′和5′RACE克隆获得荞麦mate全长c DNA序列;利用在线网上工具预测MATE蛋白的分子量、等电点、二级结构及跨膜结构域;选取MEGA软件中的NJ法构建荞麦MATE蛋白的系统发育树以初步推测MATE蛋白在荞麦中的作用方式及功能;荧光定量试验测定mate在荞麦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种子中的相对表达量,并与原花青素含量测定结合进一步验证MATE转运蛋白在荞麦中的功能。【结果】通过RACE克隆获得2条荞麦mate全长c DNA,分别命名为Fett12(Gen Bank Accession No.MG515589)和Femate3(Gen Bank Accession No.MG515590)。通过Ex PASy中的protparam在线分析得到Fett12编码一个含有492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其分子量为53.81 k D,等电点为6.75;Femate3编码一个含有516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分子量为56.12 k D,等电点为6.52。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显示Fe TT12属于原花青素MATE转运蛋白;Fe MATE3属于柠檬酸盐MATE转运蛋白。将Fe MATE3与其他物种中转运柠檬酸盐的MATE型蛋白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及同源分析,发现其与Al离子胁迫相关的荞麦MATE蛋白Fe MATE2的一致性达到96.33%;同时将Fe TT12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TT12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和同源分析,得到荞麦Fe TT12与其他物种的TT1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具有极高的同源性,其中与Mn TT12蛋白同源性最高,为77.3%;与拟南芥TT12蛋白同源性最低,为41.5%。进一步研究Fett12的表达特异性与原花青素累积之间的相关性,得到Fett12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异性,且在荞麦叶中的表达量最�
常雪玲张宗文李艳琴高佳
关键词:MATE荞麦原花青素RACE
基于ITS和ndhF-rpl32序列的荞麦种间亲缘关系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荞麦起源于我国,演化形成了丰富的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为了有效研究和利用荞麦及其野生种资源,以从四川、甘肃、贵州等地采集的荞麦属(Fagopyrum)10个种(含变种、亚种和复合体种)共71份材料为对象,通过ITS和叶绿体ndh F-rpl32序列分析,利用MEGA5.0构建系统进化树,探讨了荞麦种内及种间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ITS序列矩阵中,序列长度为725 bp,信息位点为150个,占序列总长度的20.7%;在ndh F-rpl32序列矩阵中,序列长度为940 bp,信息位点为158个,占序列总长度的16.8%。由ITS序列和ndh F-rpl32序列构建的两个进化树都可以将71份材料分为大粒荞麦种组和小粒荞麦种组;其中,大粒荞麦种组包括栽培苦荞和米苦荞(F.tataricum)、金荞复合体(F.cymosum complex)、栽培甜荞(F.esculentum)和野生甜荞(F.esculentum ssp.ancestralis);小粒荞麦种组包括齿翅野荞(F.gracilipes var.odontopterum)、疏穗小野荞(F.leptopodum var.grossii)、小野荞(F.leptopodum)、密毛野荞(F.densovillosum)、细柄野荞(F.gracilipes)和硬枝万年荞(F.urophyllum)。而ndh F-rpl32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还能区分栽培甜荞和野生甜荞,具有更好的聚类效果。另外,与栽培甜荞相比,金荞复合体与栽培苦荞的亲缘关系更近。该研究为荞麦属种的分类和条形码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胡亚妮张宗文吴斌高佳李艳琴
关键词:FAGOPYRUM亲缘关系ITS
中国大麦育成品种产量相关性状鉴定评价被引量:7
2022年
提高产量是作物育种的最主要的目标之一。通过对不同时期大麦育成品种的产量相关性状进行鉴定评价,有助于提高大麦高产育种的针对性。本研究对我国155份青稞、啤酒和饲料大麦育成品种的8个产量相关性状,分别在两个环境进行了表型鉴定。结果显示,啤酒大麦的株高、穗长、穗节数三者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青稞和啤酒大麦中,穗密度和千粒重呈负相关。总体来看,啤酒和饲料大麦育成品种的千粒重表现为逐渐上升趋势,而青稞和啤酒大麦的株高呈下降趋势。聚类分析发现,参试材料可划分为高秆多粒组、中矮秆组、长穗高千粒重组、长粒稀穗组4类,反映了不同大麦产区的主要品种特征。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大麦育成品种的产量相关性状变化规律及潜在利用途径,可为我国不同生态区的大麦高产育种提供参考。
赵盟王春超张仁旭窦婷语裴红红郭爱奎李姗姗吴斌刘敏轩高佳张京邢国芳王化俊孟亚雄郭刚刚
关键词:大麦育成品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