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晓晶

作品数:8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肺癌
  • 2篇突变
  • 2篇能谱CT
  • 2篇中晚期
  • 2篇中晚期非小细...
  • 2篇晚期
  • 2篇晚期非小细胞
  • 2篇晚期非小细胞...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卵巢
  • 2篇卵巢癌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突变
  • 2篇非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X线

机构

  • 8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甘晓晶
  • 6篇文智
  • 6篇周永
  • 5篇余莹莹
  • 5篇许晓燕
  • 4篇周诚
  • 1篇马继文
  • 1篇努尔兰·吐尔...
  • 1篇阿里甫·依马...
  • 1篇叶丽娟

传媒

  • 2篇中国CT和M...
  • 2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能谱CT参数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价值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索能谱CT形态学征象及定量参数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方法:根据79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收集两组能谱CT形态学征象、定量参数的指标,分析能谱CT形态学征象、定量参数与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结果:两组间肿瘤直径、分叶征、肺内转移、纵隔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骨转移、动静脉期的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s,NIC)、能谱曲线斜率(λHU)、70 keV 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判断静脉期的NIC诊断效能最大(曲线下面积(AUC)=0.905(P<0.001),灵敏度为73.20%,特异度为93.80%,阈值为0.33 mg/cm^(3))。基于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示肺内转移、远处转移、静脉期NIC、静脉期λHU是预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因素,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UC=0.953,灵敏度为93.6%,特异度为87.5%)。结论:基于能谱CT形态学征象及定量参数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在预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中有一定的价值。
余莹莹甘晓晶许晓燕周诚周永文智
关键词:X线计算机
高危人群低剂量CT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查早期肺癌的效能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low dos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LDCT)扫描联合细胞角质蛋白片段21-1(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GR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等6种肺癌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TM)检测对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筛查的效能。方法统计分析2015年-2019年间在本院进行LDCT检查且有病理结果的受试者以及CT结果阴性受试者相关数据,对比分析CT、血清TM的水平以及CT征象及血清TM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CT检出肺癌的敏感性为81.48%,特异度为50.00%;TM检出肺癌的敏感性为66.67%,特异度为66.67%;CT联合TM对肺癌的灵敏度为62.96%,漏诊率37.04%,特异度为100.00%。肺癌组患者TM明显高于LDCT结果阴性受试者组,而CT结果阴性受试者的TM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CT敏感性较高,特异度低,肿瘤标志物特异度高,LDCT与TM检测较高合理组合应用,可以优势互补,减少LDCT的假阳性率,对早期肺癌的筛查具有较大价值,可作为辅助筛查手段。而对CT结果阴性者不建议常规做TM检测。
阿里甫·依马木文智周永努尔兰·吐尔逊许晓燕马继文叶丽娟甘晓晶依力夏提·马木提
关键词:肺癌低剂量螺旋CT高危人群肿瘤标志物
X线与双源CT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比较X线和双源CT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0例确诊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和双源CT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X线和双源CT检查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和梗阻部位判断正确率。结果:双源CT检查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和梗阻部位判断正确率高于X线检查(97.5%vs 81.2%,98.8%vs 87.5%),组间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双源CT检查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和梗阻部位判断正确率高于X线检查,临床上可优先选择双源CT检查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
甘晓晶周诚
关键词:X线
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评估NSCLC患者靶向治疗临床效果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使用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对NSCLC患者靶向治疗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旨在探讨其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2例NSCL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本院进行靶向治疗。对患者CT图像进行分析,根据RECIST实体瘤疗效果判断标准对82例患者近期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分别为48例、3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增强扫描参数的变化。结果缓解组治疗后灌注值和PH值明显降低,未缓解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M/A、Tp(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灌注值、PH值的差异,将其分为治疗后降低组和升高组。治疗后灌注值、PH值降低组缓解有效率高于升高组(χ^(2)分别为6.697、3.979,P<0.05)。结论使用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评估NSCLC患者靶向治疗临床效果可行性高,可对早期治疗效果进行判断。
余莹莹甘晓晶许晓燕周诚周永文智
关键词:NSCLC靶向治疗
基于AI的CT影像预测GGN-IAC风险模型建立与验证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建立基于人工智能(AI)CT影像学特征的肺外周型磨玻璃结节(GGN)浸润性腺癌(IAC)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GGN病例595例,依据病理分为浸润前组(n=107)、微浸润组(n=124)、IAC组(n=364),经AI识别软件自动勾画病灶进行三维定量测量,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及定量测量参数,建立基于AI参数的预测模型,勾画ROC曲线并进行验证。结果3组年龄、术前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基于AI测得的平均CT值、2D长径与短径、3D长径与标准径、最大面面积、表面积、体积、质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Cyfra21-1、ProGRP、NSE、EGFR基因突变及基于AI测得的平均CT值、2D长径、体积为诊断GGN为IAC的危险因素(P<0.05);建立预测模型Z=0.287×Cyfra21-1+0.411×ProGRP+0.189×NSE+0.244×EGFR基因突变+0.286×平均CT值+0.417×2D长径+0.288×体积-8.159,预测IA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2,该模型IAC预测值与实际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AI的CT影像学参数建立的预测模型对外周型GGN的IAC预测价值较好,其中平均CT值、2D长径、体积有较好判断价值,可对GGN进行定量评估。
许晓燕周永甘晓晶余莹莹文智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学特征
能谱CT参数预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表达的价值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能谱CT参数预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表达的价值。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79例患者分为EGFR基因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两组间动脉期及静脉期的能谱参数指标,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能谱参数指标预测EGFR基因表达的效能。结果79例患者EGFR基因表达阳性者32例,阴性者47例。1)动脉期NIC、λHU、70 keV单能量水平对应的CT值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8,P=0.001;t=4.534,P<0.05;t=3.028,P=0.004);动脉期NWC、有效原子序数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5;P=0.784;t=-0.434;P=0.666);2)静脉期NIC、λHU、70 keV单能量水平对应的CT值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P=0.001;t=3.874,P<0.001;t=3.031,P=0.003);NWC、有效原子序数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P=0.612;t=-0.395,P=0.694);3)比较两组增强前后CT值差值ΔCT值,显示动脉期ΔCT值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8,P=0.068),静脉期ΔCT值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4,P=0.002);4)ROC曲线分析能谱参数指标预测EGFR基因表达的效能,显示静脉期NIC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其他能谱参数的曲线下面积,其曲线下面积为0.884(P<0.001),灵敏度为80.9%,特异度为95.90%。结论能谱参数指标在预测EGFR基因表达方面有价值,并且以静脉期NIC的效能较高。
余莹莹甘晓晶许晓燕周诚周永文智
关键词: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能谱
CT和MRI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对CT和MRI在卵巢癌中的诊断价值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106年2月—2017年3月间经过病理检查证实的卵巢癌患者40例,分别为其开展CT检查与MRI检查,将其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卵巢癌的定性诊断中CT与MRI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2.5%、87.5%;在卵巢癌分期诊断中,CT与MRI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2.5%、90.0%;在卵巢癌转移及侵袭的诊断中,CT与MRI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0.0%、85.0%;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存在明显差异,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卵巢癌患者实施临床诊断的过程中,MRI诊断准确率由于CT诊断,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甘晓晶余莹莹
关键词:CTMRI卵巢癌
CT表现与肿瘤标志物水平及术后病理对卵巢癌复发的影响被引量:24
2016年
目的探讨影响卵巢癌复发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卵巢癌复发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经系统性减瘤术及以铂类为主的全程化疗后临床缓解的130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CT表现、CA125、人附睾蛋白4(HE4)以及术后病理对卵巢癌复发的影响。结果 130例患者中,浆液性腺癌104例,透明细胞癌10例,子宫内膜样癌9例,黏液性及混合性腺癌7例;低分化89例,中分化及高分化41例。治疗前CT表现:肿瘤实性成分明显强化82例,轻中度强化及无强化48例;大量腹水42例,中少量腹水及无腹水88例;腹膜广泛增厚53例,轻中度腹膜增厚及无腹膜增厚77例。治疗前CA125中位值为447.7(121.13~998.13)U/ml、HE4中位值为232(81.5~545.2)pmol/L。单因素分析:FIGO分期(P〈0.01)、治疗前CT表现肿瘤实性部分强化程度(P〈0.05)、腹水(P〈0.01)、腹膜广泛增厚(P〈0.01)、治疗前CA125水平(P〈0.05)及HE4水平(P〈0.01)与肿瘤复发有关;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FIGO分期(HR=2.531,95%CI:1.405~4.559,P〈0.01)、腹膜增厚(HR=2.287,95%CI:1.268~4.125,P〈0.01)及治疗前血清HE4水平(HR=2.06,95%CI:1.156~3.673,P〈0.05)为卵巢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治疗前血清HE4明显升高、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示腹膜广泛增厚及FIGO分期较晚提示肿瘤治疗后较易复发,应引起临床重视。
甘晓晶周永文智
关键词:卵巢肿瘤CA-125抗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