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璐璐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篇导航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反响
  • 1篇明初
  • 1篇军力
  • 1篇考释
  • 1篇后世
  • 1篇海军
  • 1篇海军力量
  • 1篇海战
  • 1篇洪武
  • 1篇反响

机构

  • 3篇厦门大学

作者

  • 3篇刘璐璐
  • 1篇杨国桢

传媒

  • 1篇中国社会经济...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明初琉球洋海战与后世的社会反响被引量:4
2015年
明初水军追击倭寇至琉球大洋,是"御海洋"的成功案例,但因指挥者吴祯、张赫受胡蓝之狱的牵连销声匿迹而被遗忘。晚明嘉靖倭乱时期和晚清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向东海扩张,这段历史记忆先后被激活,重新提及和讨论。本文从琉球洋海战在明清两代的遗忘、提及,再遗忘、再提及过程,探讨后世的社会反响和对当代的启示。
杨国桢刘璐璐
关键词:明初后世社会反响
明洪武十九年前的“御海洋”击倭战略被引量:2
2016年
有关洪武十九年以前海防建设的成效,学界往往多为忽略或估量太低。事实上,明太祖在早年征战中整合了内陆水军以及元末的海上力量,并在"御海洋"的战略下组建成一支强大的巡洋舰队。洪武朝前期的海军力量不仅保障了海运的开展,而且在击倭上也能采取主动巡捕、御之于远洋的军事行动,使得沿海终于基本无事。但遗憾的是洪武十九年以后因海防战略的转变,这种主动进取的海洋精神随之颓废,明初海防在"固海岸"的战略布局下从海上退缩到海岸线一带。
刘璐璐
关键词:海军力量
“过洋牵星术”用于印度洋考释被引量:4
2016年
过洋牵星作为一种海上导航技术,在《郑和航海图》、《顺风相送》等明清有关航海的书籍中只见用于苏门答腊以西的印度洋海域,对此许多前辈学者都曾提出疑问或推测,一直是学界难以解答的问题。随着近年来海洋史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此疑问的解答更显必要。本文试图从汉唐以来中国海上导航法的自身发展出发,通过比较过洋牵星术与更路导航的不同应用特点和局限性来解答这一问题。过洋牵星术只见用于印度洋,山形水势于这两种导航技术的抉择中是重要因素。同时,更路导航却能够不断完善脱颖而出,在中国帆船的海洋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刘璐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