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立栋

作品数:13 被引量:113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行政
  • 3篇诉讼
  • 2篇调解
  • 2篇行政诉讼
  • 2篇中立
  • 2篇起诉
  • 2篇纠纷
  • 2篇纠纷解决
  • 1篇信息公开
  • 1篇行政程序
  • 1篇行政复议
  • 1篇行政公益
  • 1篇行政公益诉讼
  • 1篇行政诉讼法
  • 1篇行政诉讼法学
  • 1篇行政争议
  • 1篇要件
  • 1篇伊利诺伊
  • 1篇伊利诺伊州
  • 1篇疫情

机构

  • 12篇苏州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施立栋

传媒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浙江学刊
  • 1篇法制与社会发...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法学
  • 1篇政治与法律
  • 1篇法商研究
  • 1篇安顺学院学报
  • 1篇清华法学
  • 1篇财经法学
  • 1篇公安学研究

年份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警察行政执法表明身份规则的类型化构造
2021年
无论是中央层面制定的单行行政法,还是地方层面出台的统一行政程序规定,均将出示证件规定为执法人员表明身份的唯一方式。但在警察行政执法活动中适用此种单一化的规则,面临着影响执法效率、不当透露警察个人信息以及在特定个案中难以实施等问题。为此,应根据具体的执法情境,重新设计警察表明身份规则。当警察身处不对外开放的办公场所时,该空间足以揭示警察行使职权之身份,无须另行表明身份;在其他空间内,则应优先以穿着制服的方式来表明身份,只有在特定例外情形下才需要出示证件加以替代或补强。要确立上述类型化的警察表明身份规则,应修改《人民警察法》相关条文,同时在《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以及未来出台的行政程序法等立法中对警察表明身份的方式作出特别授权。
施立栋
形成性评价与法学本科课程的改革——以《行政诉讼法学》课程为例被引量:1
2018年
当前法学专业的本科教学普遍存在着授课内容单一、理论与实务脱节、师生参与不均衡等问题,成为制约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破解这些问题的着力点在于,改革过于陈旧的课程考核方式,引入形成性评价,对本科生的学业进行合理"增负"。对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而言,这要求在课程设计中涵盖基础知识、司法实务、学术研究等多元化的评价单元,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与纠正。实践证明,将形成性评价方式应用于法学课程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也得到了学生的欢迎与支持。
施立栋
关键词:教育评价教学反馈法学教育行政诉讼法学
我国传染病疫情预警制度之检讨被引量:11
2021年
基于吸取"非典"疫情的教训而建立的我国传染病疫情预警制度,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并未如期运转。这在某种程度上暴露出该项制度在观念性与制度性层面存在诸多不足,亟待纠正与改革。首先,有权机关基于疫情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引发公众恐慌的担忧而迟疑发布疫情预警,这种观念违反了风险事件处置应遵循的预防原则,同时忽视了预警制度在疏解公众恐慌方面的积极功能。其次,现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立法对预警发布权限的封闭集中化配置,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违背权力配置的功能适当原则、运行效率低下、制度定位存在严重偏差等问题,应对其作出改革,代之以开放分散化的预警权限配置体系。最后,当前传染病疫情预警制度的建设止步于公布环节,未来应在预警的持续发布、信息的及时解释与更正、责任机制的合理设定等方面完善配套规则,实现制度环节的完整覆盖。
施立栋
合意型行政争议解决机制刍议被引量:17
2015年
转型期社会的秩序需求,要求创新现有的行政争议解决机制,寻求拓展纠纷解决的可能空间。而包括自行协商、调解等制度在内的合意型行政争议解决机制,既契合于纠纷当事人的内在需求,又因应了现代行政法上的合作治理趋势,是一种可行的制度选择。合意型纠纷解决机制虽起源于民事纠纷解决领域之中,但它并非难以与行政争议解决活动相兼容。从参与主体、合意形成程序、协议效力等方面展开制度设计,可以确保合意型行政争议解决运行的合法性与实效性。合意型行政争议解决机制与决定型行政争议解决机制呈现出交织共生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竞争,有助于提升行政争议解决的整体品质。
施立栋
关键词:合意调解
论行政公益诉讼的起诉期限被引量:14
2020年
无论是在行政公益诉讼的试点期间还是正式入法后,起诉期限问题均未能引起制度设计者的关注。判例和学说上认为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不受起诉期限约束的观点,既缺乏规范依据与理论支撑,也不利于公益的及时救济与恢复,是值得商榷的。与此同时,既有的行政诉讼起诉期限规则与行政公益诉讼的性质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匹配问题,难以直接加以适用。为此,应在考量前置程序影响、规则简明性等因素的基础上,构建起行政公益诉讼的起诉期限规则。建议以检察建议回复日或回复期满日为起算点,允许检察机关在6个月内起诉,这一规则能较好平衡公益保护与法秩序安定性之间的关系。起诉期限规则具有承接前置程序与诉讼程序的重要作用,应在未来完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时作出明文规定。
施立栋
关键词:行政公益诉讼
得形忘意: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之省思被引量:8
2021年
通说认为,2014年修订后的《行政诉讼法》确立了立案登记制,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立案登记制的精义在于实质性地简化立案环节的审查事项,即法院在立案环节仅对起诉是否满足立案要件进行核对,不深入对诉讼要件的实质审查。由于《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设置的各项起诉条件中依然包含了诉讼要件,而第五十一条又规定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法院才能立案,所以该法所规定的依然是立案审查制。立法者在颇为仓促的立法过程中,仅采纳了立案登记制中的出具书面凭证这一形式要素,而没有吸纳实质性地简化立案环节的审查这一更为重要的精神内核,可谓得其形而忘其意。现行规定虽有助于克服由法官的"不立不裁"枉法行为所造成的立案难问题,但无助于消解立法层面的立案难问题。要确立形神兼备的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应修改《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剥离其中的诉讼要件,但在宏观的司法环境未发生根本改变的背景下,此种改革应当审慎而行。
施立栋
关键词:起诉条件诉讼要件
纠纷的中立评估与行政复议委员会的变革被引量:13
2018年
行政复议委员会应如何设置,是我国《行政复议法》修改中的关键议题之一。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试点运行十余年来,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法律依据不足、与行政机关首长负责制难以兼容、化解纠纷不力等困境。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在于,制度设计者对行政复议委员会的功能存在着认识偏差,忽略了其对纠纷的中立评估功能。行政复议委员的议决意见欠缺约束力不应被视为制度缺陷,正视此种制度特性恰恰有助于破解我国当前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面临的诸种困境。我国行政复议委员会的设置,不应以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独立决定模式"为样板,而应借鉴日本及英美等国的"参考模式"。为此,需要从制度构造、复议委员的组成、相关程序设计等方面展开具体的变革。
施立栋
关键词:行政复议纠纷解决首长负责制
社会福利行政中的正当程序——戈德伯格诉凯利案被引量:1
2015年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纽约市社会福利机构专员戈德伯格诉凯利等人从纽约南区联邦地区法院上诉而来No.621969年10月13日庭审,1970年3月23日判决本案被上诉人为纽约市居民,他们接受由联邦政府拨款的育儿家庭援助(Aid to Families with Dependent Children)项目或纽约州一般家庭救济(Home Relief)项目的资金补助。这些居民在初审法院诉称。
施立栋
关键词:凯利听证程序交叉询问正当法律程序
波斯纳法官谈网约车的规制——伊利诺伊州运输贸易协会诉芝加哥市案被引量:5
2017年
芝加哥市2014年出台的一部网约车法规,设定了比传统的出租车和汽车租赁行业更为宽松的管理规则。出租车和汽车租赁行业不服该法规,认为这一立法未经补偿就剥夺了其财产权,且有违法律的平等对待原则。波斯纳法官撰写的判决意见指出:只要未没收出租车或租赁汽车的特许经营执照,就不构成应予补偿的公益征收行为;对两类车辆制定不同的管理规则,是考虑到二者在监控机制、运行特点等方面有所不同,这是为法律所容许的合理差别,并不违背平等保护原则;财产权并不是一项免于竞争的权利,允许网约车进入运输市场有助于推动该市场的竞争,也与规制缓和的趋势相契合。
施立栋
关键词:公益征收规制缓和
行政争议的中立评估及其制度构建被引量:4
2021年
行政争议的中立评估机制是指由具备专门解纷知识的中立评估员对纠纷进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渠道的审理前景进行预测的一种制度。它能在降低当事人过高的解纷期望、促成当事人之间达成和解、克服评估式调解的弊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亟待引入我国行政争议解决领域之中。中立评估机制处于合意型行政争议解决机制与决定型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连接点上,能克服这两类纠纷解决机制间的相互对峙状况,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从比较法上看,中立评估机制存在着两种模式,分别是独立于行政诉讼过程、评估意见供纠纷当事人参考的英美模式,以及附设于行政诉讼过程、评估意见供法官参考的欧陆模式。我国应借鉴英美模式构建行政争议的中立评估机制,并从评估员的遴选、评估事项、运行程序等方面展开具体的制度构建。
施立栋
关键词: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