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雪

作品数:7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岩溶
  • 3篇岩溶区
  • 3篇溶解无机碳
  • 3篇无机碳
  • 3篇溪流
  • 2篇地表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下水
  • 2篇亚热带
  • 2篇水库
  • 1篇地下水补给
  • 1篇岩溶地下
  • 1篇岩溶地下水
  • 1篇岩溶水
  • 1篇岩溶水库
  • 1篇伸缩式
  • 1篇生物地球
  • 1篇生物地球化学
  • 1篇生物作用

机构

  • 6篇西南大学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作者

  • 7篇莫雪
  • 5篇蒲俊兵
  • 5篇张陶
  • 4篇袁道先
  • 3篇周建超
  • 3篇于奭
  • 2篇孙平安
  • 2篇章程
  • 2篇何师意
  • 2篇李建鸿
  • 2篇唐伟
  • 2篇杨会
  • 1篇杨平恒
  • 1篇师阳
  • 1篇肖琼
  • 1篇蓝家程
  • 1篇陈雪彬
  • 1篇潘谋成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4篇2015
  • 3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亚热带典型岩溶区地表溪流水文地球化学昼夜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为了解岩溶区地表溪流水文地球化学的昼夜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于2013-07-09~2013-07-14期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县官村地下河出口(G1)和下游雷崖村(G2)设置两个监测点同时展开了为期5 d的高分辨率昼夜监测工作,每15min监测水温(T)、pH、溶解氧(DO)和电导率(Spc),每2 h进行人工采样工作,样品测试Ca2+、HCO-3和NO-3等主要离子以及δ13CDIC.结果发现:1 G1和G2点都是HCO3-Ca型水,但是两个监测点表现出不同的水文地球化学昼夜变化过程;2监测期间官村地下河出口(G1)的物理化学参数和主要离子(Ca2+、HCO-3和NO-3等)基本上保持稳定,而雷崖监测点(G2)的物理化学参数(T、pH、DO、Spc)和Ca2+、HCO-3和NO-3离子表现出有规律的昼夜变化特征;3 G2监测点的溶解无机碳(DIC)和δ13C值表现出相反的昼夜变化特征,DIC在白天下降晚上升高而δ13C值白天上升晚上下降,并表现出较好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7,P<0.01).结果表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水温以及脱气作用共同影响岩溶区地表溪流水文地球化学的昼夜变化,控制了岩溶地表溪流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张陶蒲俊兵袁道先章程何师意于奭刘文莫雪周建超杨会唐伟
关键词:水文地球化学水生植物光合作用
亚热带典型岩溶区地表溪流溶解无机碳昼夜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9
2014年
岩溶水体溶解无机碳(DIC)的转化过程是评价岩溶碳汇稳定性及效应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解其在岩溶地下水补给的地表溪流中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于2013年7月8~14日对广西融安县官村地下河水补给的地表溪流进行7昼夜定位连续监测,利用高分辨率自动监测仪器每15分钟测定pH、溶解氧(DO)、水温(T)、电导率(SpC)等参数,人工每2小时采集水样用于测定常规离子和δ^(13)C_(DIC)等指标。结果表明溪流水体T,pH,DO,SpC,DIC(以HCO_3^-表示),Ca^(2+),δ^(13)C_(DIC),方解石饱和指数(SIc)以及水体二氧化碳分压(pCO_2)等水化学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过程。SpC,DIC,Ca^(2+)和pCO_2等指标白天降低,夜间升高;T,pH,DO,δ^(13)C_(DIC)和SIc等指标白天升高,夜间降低。SIc变化范围为0.70~0.89,表明溪流中可能发生了碳酸盐的沉积。通过热力学参数计算表明水温(昼夜变化幅度为5.8℃)对水体pCO_2的昼夜变化影响率为27.48%~54.88%。反映水体水生植物新陈代谢过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的水体DO指标和水体δ^(13)C_(DIC)均在白天上升,夜间下降,而δ^(13)C_(DIC)和水体DIC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2=0.71),这也证明溪流水体DIC的变化过程受到水生植物新陈代谢过程的影响,白天水生植物以光合作用为主,消耗DIC,释放O_2,水体δ^(13)C_(DIC)上升;晚上以呼吸作用为主,消耗O_2,释放CO_2,增加DIC,水体δ^(13)C_(DIC)下降,其对水体pCO_2的昼夜变化影响率为45.12%~72.52%。通过研究表明溪流溶解无机碳变化过程受到物理因素(太阳辐射和水温等)和生物作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共同影响,这为进一步了解岩溶地下水出露地表后溶解无机碳转化过程及岩溶碳汇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莫雪蒲俊兵袁道先章程何师意于奭刘文张陶周建超杨会唐伟
关键词:溶解无机碳生物作用
岩溶区地下水补给型水库表层无机碳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5
2015年
为更深入地认识岩溶区地下水补给型水库表层无机碳的循环过程,于2014-07-12~2014-07-20期间,以广西上林县大龙洞岩溶水库表层水体为研究体系,对无机碳循环研究的重要指标进行定点观测和高密度的昼夜监测.结果发现:1从上游到下游DIC含量和水体p CO2值逐渐增加[DIC(平均):122.88 mg·L-1增至172.02 mg·L-1,p CO2(平均):637.91×10-6增至1 399.97×10-6],δ13CDIC值逐渐偏负[δ13CDIC(平均):-4.34‰降至-6.97‰].2库区均为大气CO2的源,CO2交换通量在7.11~335.54 mg·(m2·h)-1之间,平均125.03 mg·(m2·h)-1,上游和下游地区CO2交换通量较大[平均131.73 mg·(m2·h)-1、170.25 mg·(m2·h)-1],中游狭窄地区CO2交换通量较小[平均116.05 mg·(m2·h)-1].3表层水体p CO2值和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存在晚上升高,白天降低的昼夜变化规律,且与叶绿素a(Chla)呈负相关关系.分析认为:1大龙洞水库表层水体DIC含量、δ13CDIC值和水体p CO2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浮游植物浓度、浊度、电导率、水深、透明度等的影响,而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除了受浮游植物浓度空间变化的影响外还受风速的影响.2浮游植物昼夜垂向运动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昼夜变化控制着水库表层水体溶解性无机碳的昼夜循环过程.
李建鸿蒲俊兵袁道先刘文肖琼于奭张陶莫雪孙平安潘谋成
关键词:溶解无机碳稳定碳同位素岩溶水库
降雨条件下岩溶地下水微量元素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16
2014年
对降雨期间青木关岩溶地下河水的化学特征进行连续监测,获取了Ba、Sr、Fe、Mn、Al这5种微量元素及其他常量元素质量浓度的高分辨率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和浓度变化曲线分析微量元素来源及其迁移路径,并结合流域地质背景探讨地下河微量元素变化特征的形成过程.研究发现,Ba和Sr元素为碳酸盐岩溶解的产物,储存于岩石裂隙、孔隙等介质中,经扩散作用进入地下河,质量浓度变化较小;而Fe、Mn、Al均来源于土壤,其中Fe、Al元素主要通过落水洞直接进入地下河,而Mn则通过土壤-岩石多孔介质补给地下河,三者浓度变化很大,对降雨响应强烈.结果表明,5种微量元素质量浓度均低于1 mg·L-1,Fe、Mn、Al元素最高质量浓度均超过饮用水限值.地下河Al、Fe元素质量浓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着水土流失和水质变化状况,因此有必要加强落水洞附近的环境保护和治理,从源头控制污染源.
陈雪彬杨平恒蓝家程莫雪师阳
关键词:微量元素降雨岩溶地下水土壤流失
便携式水上取样辅助设备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携式水上取样辅助设备,主要由竖直设置的主体支架,探出支架,长短可调的伸缩式连接臂和牵引绳构成;所述探出支架本体、主体支架本体的上部或中部、和伸缩式连接臂构成了内角可调节的联动机构;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依次...
蒲俊兵刘文张陶莫雪周建超
文献传递
不同地质背景水库区夏季水-气界面温室气体交换通量研究被引量:23
2015年
岩溶水库水化学特征受碳酸盐岩溶蚀风化产物所控制,形成"富钙偏碱高溶解无机碳"的特殊环境,其水-气界面温室气体交换特征、过程及影响因素与其他非岩溶水库存在较大差异.为揭示不同地质背景控制下典型水库水-气界面温室气体交换的特征及控制机制,选取广西三座不同地质背景的水库[大龙洞水库(岩溶水库)、五里峡水库(半岩溶水库)、思安江水库(非岩溶水库)],同时运用静态箱法(FC)和模型计算法(TBL)对其水-气界面温室气体(CO2、CH4)交换通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方法获得的结果均显示,大龙洞水库库区和出库水体均为大气CO2、CH4的源;五里峡水库库区总体上为大气CO2的汇、大气CH4的源,其出库水体均为大气CO2、CH4的源;思安江水库库区均为大气CO2的汇、大气CH4的源.2无论是岩溶水库还是非岩溶水库,其出库水体温室气体排放量远大于库区,如何控制水库出库水体的CO2、CH4释放问题值得关注.3在没有大量淹没土壤有机质和植物的情况下,由岩溶地下水补给的水库水-气界面CH4交换通量与其他半岩溶水库和非岩溶水库差别较小,但由于富含DIC水体的输入及受水库热分层的影响,其CO2交换通量要明显高于其他非岩溶水补给的水库.
李建鸿蒲俊兵孙平安袁道先刘文张陶莫雪
关键词:水-气界面静态箱法
亚热带典型岩溶地表溪流溶解无机碳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岩溶动力系统中,在水循环驱动下,岩溶水体中的溶解无机碳(DIC)在一定条件下又以钙华、泉华或石笋等形式发生沉积,同时伴随着CO2的溢出,因此岩溶碳汇作用被质疑成碳转移过程,形成的碳汇并不稳定。然而,岩溶水体出露地表形成的...
莫雪
关键词:溶解无机碳生物地球化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