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
欢迎来到营口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学东
作品数:
6
被引量:57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化学工程
更多>>
合作作者
漆宗能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刘浙辉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朱晓光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王佛松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蔡忠龙
香港理工大学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6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4篇
化学工程
4篇
理学
主题
6篇
共混
6篇
共混物
6篇
脆韧转变
5篇
聚合物共混
5篇
聚合物共混物
4篇
橡胶
3篇
丁腈
3篇
丁腈橡胶
2篇
性能研究
2篇
乙烯
2篇
增韧
2篇
橡胶粒子
2篇
氯乙烯
2篇
聚氯乙烯
2篇
胶粒
1篇
粘结
1篇
韧性
1篇
橡胶增韧
1篇
界面粘结
1篇
分散相
机构
6篇
中国科学院
5篇
香港理工大学
作者
6篇
蔡忠龙
6篇
王佛松
6篇
朱晓光
6篇
刘浙辉
6篇
漆宗能
6篇
张学东
传媒
6篇
高分子学报
年份
3篇
1998
2篇
1997
1篇
1996
共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聚合物共混物脆韧转变性能研究 Ⅱ准韧性聚合物共混物脆韧转变的几何模型
被引量:10
1998年
给出了分散相粒间基体层厚度T与分散相粒径(d)、粒径分散度(σ)和分散相体积分数()的定量关系式.发现σ对T的影响与有关,不仅T随σ的增大而增大,而且越大,这种影响越显著.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直接测定了聚氯乙烯/丁腈橡胶、聚丙烯(PP)/三元乙丙橡胶、PP/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共混物的T,发现这三种共混物的T近似于对数正态分布.理论预示与实验结果很好符合.
刘浙辉
朱晓光
张学东
漆宗能
蔡忠龙
王佛松
关键词:
聚合物共混物
共混物
脆韧转变
聚合物共混物脆韧转变性能研究─—形态参数对聚氯乙烯/丁腈橡胶共混物脆韧转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996年
研究了非晶的聚氯乙烯(PVC)/丁腈橡胶(NBR)共混物脆韧转变特性,主要包括形态参数─—分散相粒径(d)、体积分数()、特别是分散相粒径分布(б)对其脆动转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临界值(d)或>临界值()时,PVC/NBR产生脆韧转变.而且dC随。的增大而减小;随б的增大而增大。增大不利于增韧和脆韧转变的发生。也是影响聚合物共混物脆韧转变的重要形态参数,理论预示与实验结果很好相符.结果并给出PVC/NBR共混物的冲击韧性也是分散相粒间基体层厚度(T)的单参数函数.当T>T时,共混物为脆性;当T≤T时,共混物韧性剧增成为超韧合金.虽然,以分子链结构参数分类,PVC介于准韧性和脆性聚合物之间.结果证实,准韧性聚合物共混物脆韧转变的Tc判据仍然适用于PVC/NBR共混物.
刘浙辉
朱晓光
张学东
漆宗能
王佛松
蔡忠龙
关键词:
共混物
橡胶
聚氯乙烯
丁腈
聚合物共混物脆韧转变性能研究 Ⅲ.分散相形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9
1998年
为了研究形态(特别是分散状态)对聚合物共混物韧性的影响,建立了准网络形态模型,定义了分散相分布系数(ξ,0<ξ1),并给出其物理意义,推导了基体层厚度的计算公式,研究了形态参数的变化对基体层厚度的影响.对于常见的无规形态,ξ≈1.对于准网络形态,ξ<1,并且不是常数.计算结果表明,减小ξ和分散相粒径及其分布、增大其体积分数有利于减小基体层厚度.从理论上证明了准网络形态比无规形态更有利于减小基体层厚度.
刘浙辉
朱晓光
张学东
漆宗能
蔡忠龙
王佛松
关键词:
聚合物共混物
脆韧转变
分散相
共混物
聚合物共混物脆韧转变性能研究 V.橡胶粒子的分布对聚氯乙烯/丁腈橡胶共混物韧性刚性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6
1998年
聚合物共混物脆韧转变性能研究V.橡胶粒子的分布对聚氯乙烯/丁腈橡胶共混物韧性刚性关系的影响刘浙辉朱晓光张学东漆宗能(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蔡忠龙(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香港九龙)王佛松(中国科学院北京...
刘浙辉
朱晓光
张学东
漆宗能
蔡忠龙
王佛松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脆韧转变
丁腈橡胶
共混物
界面粘结对聚氯乙烯/丁腈橡胶共混物脆韧转变的影响
被引量:23
1997年
应用丙烯腈(AN)含量不同的丁腈橡胶(NBR)与聚氯乙烯(PVC)共混,研究了界面粘结对PVC/NBR共混物脆韧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基体层度T相等时,过强的界面粘结,使PVC/NBR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降低,并且其产生脆韧转变的临界基体层厚度Tc减小.界面粘结对于聚合物共混物的增韧行为具有直接的影响.损伤区分析给出:随着界面粘结强度增大,空洞化过程受阻,减弱能量的耗散,并且不利于诱导剪切屈服损伤的产生,因而不利于增韧;但是界面粘强度过小,意味着共混物的相容性太差,致使分散相粒径过大,也不利于增韧.所以对增韧来讲,共混物的界面粘结强度存在一个最佳范围.
刘浙辉
朱晓光
张学东
漆宗能
蔡忠龙
王佛松
关键词:
共混物
界面粘结
增韧
NBR
聚合物共混物脆韧转变性能研究 Ⅳ橡胶粒子的分布对PVC/NBR共混物脆韧转变的影响
被引量:15
1997年
根据作者已建立的准网络形态模型和推导出的基体层厚度计算公式,从实验上研究了橡胶粒子的分布对聚氯乙烯(PVC)/丁氰橡胶(NBR)共混物脆韧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仅无规形态PVC/NBR共混物存在脆韧转变主曲线,而且准网络形态PVC/NBR共混物也存在脆韧转变主曲线.但是两条主曲线明显不重合,表明橡胶粒子的分布对PVC/NBR共混物脆韧转变有显著影响.而且准网络形态PVC/NBR共混物的临界基体层厚度比无规形态PVC/NBR共混物的临界基体层厚度大得多,表明准网络形态比无规形态明显有利于增韧.因此临界基体层厚度不仅是基体的特征参数,还是界面粘结和橡胶粒子分布的函数.
刘浙辉
朱晓光
张学东
漆宗能
蔡忠龙
王佛松
关键词:
橡胶增韧
脆韧转变
共混物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