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春玲

作品数:1 被引量:40H指数:1
供职机构:泰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心肌灌注
  • 1篇替罗非班
  • 1篇内皮
  • 1篇内皮功能
  • 1篇介入
  • 1篇介入治疗
  • 1篇经皮冠状动脉...
  • 1篇经皮冠状动脉...
  • 1篇急性心肌梗死
  • 1篇急性心肌梗死...
  • 1篇急诊
  • 1篇急诊经皮冠状...
  • 1篇急诊经皮冠状...
  • 1篇梗死
  • 1篇冠状

机构

  • 1篇泰安市中心医...

作者

  • 1篇张焕轶
  • 1篇尹鲁骅
  • 1篇宋兆峰
  • 1篇周发展
  • 1篇张春玲

传媒

  • 1篇中华危重症医...

年份

  • 1篇201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替罗非班应用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和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0
2016年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共11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罗非班组(58例)及对照组(56例)。替罗非班组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继之以0.075μg·kg-1·min-1静脉滴注24至48 h,对照组不应用替罗非班。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观察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情况,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PCI治疗术前及术后24 h、72 h的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 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 VCAM-1)、内皮损伤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炎症反应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予以分析。结果替罗非班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3级血流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3%vs.50%,χ2=10.747,P=0.001)。对照组与替罗非班组患者治疗前的s ICAM-1、s VCAM-1、v WF、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替罗非班组患者治疗后24 h的s ICAM-1[(24.2±2.3)μg/L vs.(37.1±3.3)μg/L]、s VCAM-1[(26.2±2.9)μg/L vs.(43.1±3.8)μg/L]、v WF[(514±135)U/L vs.(588±126)U/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替罗非班组患者治疗后72 h的s ICAM-1[(22.4±1.8)μg/L(32.4±2.5)μg/L]、s VCAM-1[(23.7±2.2)μg/L vs.(38.9±2.6)μg/L]、v WF[(586±145)U/L vs.(678±144)U/L]、hs-CRP[(7.2±2.7)mg/L vs.(8.5±3.5)mg/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靶血管前向血流TIMI分级和血管内皮功能。
周发展武君张春玲宋兆峰刘即芳张焕轶尹鲁骅
关键词:替罗非班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灌注内皮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