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俊伟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血管
  • 2篇淋巴
  • 2篇病理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房颤动患者
  • 1篇心源性
  • 1篇心源性脑卒中
  • 1篇学法
  • 1篇血管母细胞瘤
  • 1篇血管内大B细...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
  • 1篇源性
  • 1篇阵发
  • 1篇阵发性
  • 1篇阵发性心房颤...
  • 1篇中风
  • 1篇神经内科

机构

  • 5篇重庆市涪陵中...

作者

  • 5篇任俊伟
  • 2篇陈科宇
  • 2篇卫惠杰
  • 2篇李鱼
  • 2篇黄敏
  • 2篇刘定荣
  • 1篇王子军
  • 1篇江宗泽
  • 1篇雷华
  • 1篇傅春玲
  • 1篇罗敏
  • 1篇刘凤
  • 1篇吴彤
  • 1篇杨德
  • 1篇李伟
  • 1篇曾志

传媒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散发性肾血管母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散发性肾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原发性肾血管母细胞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和临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组织学形态显示肿瘤由2种成分构成:即不同成熟阶段的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网之间丰富的间质细胞。免疫组化:肿瘤间质细胞特征性地呈现α-Inhibin、vimentin、NSE和S-100(+),毛细血管壁CD34(+)。特殊染色显示苏丹Ⅲ(-)。结论散发性肾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极少见的肿瘤,属于肾良性间叶性肿瘤,组织病理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该瘤的确诊。
卫惠杰任俊伟刘定荣吴彤刘凤
关键词:血管母细胞瘤免疫组化
肾上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6年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 cell lymphoma,IVLBCL)累及肾上腺的病例极其罕见,本文报道了1例原发于肾上腺的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经过彩超、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得以确诊,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男,67岁,因"双侧腰痛20年加重1月,伴排尿困难2年"入院。
卫惠杰任俊伟刘定荣罗敏傅春玲李伟
关键词:淋巴瘤肾上腺切除术组织病理切片INTRAVASCULAR
神经内科规范化培训中案例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实践应用效果分析
2021年
探讨在神经内科规范化培训中案例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实践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90例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随机分为两组。对比两组培训效果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满意率。结果 两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得分、总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对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的满意比较,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神经内科规范化培训中应用案例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效果更好。
任俊伟李鱼
关键词:神经内科情景模拟
原发性急性脑出血患者90d临床预后及其与NLR的关系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脑出血患者90 d临床预后及其与NL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涪陵中心医院收治的154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依据患者出院后90 d的mRS量表评分,将0~1分评分良好患者作为观察组(n=95),2~6分评分不良患者作为对照组(n=59),分析两组基线资料、GCS和NIHSS评分、实验室检测结果、影像学资料等因素。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酐、NLR、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出血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体积和破入脑室比例小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NLR≥5、血肿体积为急性脑出血出院后90 d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患者预后与血肿破入脑室无关(P>0.05)。结论 NLR≥5能够有效反映原发性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因此,可将NLR指标作为患者短期预后主要指标,在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黄敏陈科宇任俊伟
关键词:脑出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预后
心房电机械延迟时间对低CHADS_2评分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风险的预测作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心房电机械延迟时间(atrial electromechanical interval,AEMI)对低CHADS_2评分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脑卒中的预测作用。方法随机入选92例低CHADS_2评分的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PAF)患者按有无心源性脑卒中(cardiogenic cerebral embolism,CE)病史分为两组,其中有CE病史组43例,无CE病史组49例。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值)、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二尖瓣跨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E波减速时间(EDT)、左心室侧壁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并计算E/A值和E/e'值。结果与无CE组比较,CE组患者e'明显降低,AEMI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AEMI均是CHADS_2评分低风险的影响因素。AEMI延长(>82 ms)较AEMI<82 ms的患者发生CE的风险更高(P <0. 05)。结论 AEMI可作为低CHADS_2评分患者发生脑卒中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
李鱼杨德黄敏王子军曾志雷华江宗泽陈科宇任俊伟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源性脑卒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