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雯
- 作品数:36 被引量:8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不同温度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被引量:14
- 2022年
- 为探究不同温度下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肠道微生物与生长间的关系,通过16SrRNA高通量测序研究4个温度(26℃、29℃、32℃、35℃)下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及肠道菌群的组成差异。结果表明:4个水温组的中华绒螯蟹蜕壳次数分别为2、2、2、1;成活率分别为82.81%、84.38%、87.50%、25.00%;平均蜕壳间隔随水温升高而逐渐缩短;蜕壳增重率随水温升高先升后降;4个水温组的肥满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肠道菌群的测序结果表明:4个水温组分别获得了929、744、680、518个代表性的菌群运算分类单元(OTU);α多样性结果显示肠道微生物丰度及多样性随水温升高而降低;β多样性结果显示4个水温组的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差异显著(P<0.05)。在门水平,4个水温组的肠道优势菌群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三者占整个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的96.26%,26℃水温组的髌骨菌门(Patescibacteria,0.92%)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0.35%)、29℃水温组的厚壁菌门(58.04%)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3.44%)、32℃水温组的拟杆菌门(41.84%)在各自肠道微生物中丰度显著高于其他水温组(P<0.05);在属水平,26℃水温组的芽孢杆菌属(Gemmobacter,3.55%)、29℃水温组的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3.56%)、32℃水温组的布拉格菌属(Pragia,8.47%)、35℃水温组的假单胞菌属(Psuedomonas,8.77%)在各自肠道微生物中丰度显著高于其他水温组(P<0.05)。研究结果综合表明:中华绒螯蟹在30℃左右时生长最好,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下降,高温会导致弯曲杆菌(Campilobacterota)和疟疾杆菌属(Malaciobacter)等有害菌群增加,影响中华绒螯蟹的蜕壳和生长。
- 张凯军姜鹏飞王军陈晓雯王成辉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温度肠道微生物
- 非直接选育对瓯江彩鲤形态性状的影响
- 2024年
- 在鱼类育种中,体质量通常是直接选育的目标性状,形态性状因与体质量的相关性而受到非直接选育的影响。为探讨非直接选育对形态性状的影响,以体质量和体色为目标性状、经过11代闭锁群体继代选育的5种体色瓯江彩鲤(“全红”“大花”“麻花”“粉玉”和“粉花”)选育系以及其奠基群体为材料,进行了与奠基群体形态性状相关的分析研究。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在25个形态比例性状中,5个选育系有16~21个性状与奠基群体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倍数分析显示,2个性状在所有选育系中上调明显,1个性状则下调明显。主成分分析显示,5个体色选育系均能与奠基群体明显区分开来;聚类分析发现,奠基群体的所有个体单独聚为一支,与5个选育系距离较远;判别分析指出,选育系与奠基群体间的判别准确率达100%。但以上分析均显示,5个选育系之间不能有效区分,相互间的形态差异较小。分析结果表明,非直接选育已对瓯江彩鲤的形态性状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
- 王芙燕柯景陈晓雯王军王成辉
- 关键词:瓯江彩鲤选育群体
- 中华绒螯蟹分子育种群体的区域养殖试验
- 2024年
- 为研究中华绒螯蟹分子育种群体在不同养殖区域的生产表现,为后续的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比较了中华绒螯蟹分子育种群体在上海松江三泖镇、宝山罗泾镇、崇明横沙乡和崇明三星镇等4个养殖基地的成蟹生长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差异。结果显示:(1)不同区域养殖试验蟹的体质量、肥满度、肝胰腺指数和性腺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当养殖环境较差时,生长变异较大。(2)选育群体体质量和壳长的总体遗传力分别为0.358和0.357,属于中等遗传力。(3)不同基地成蟹的血淋巴总胆固醇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且肝胰腺中脂肪酶、淀粉酶的活性在不同基地间差异显著(P<0.05)。(4)不同基地间成蟹肌肉和肝胰腺中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在4个基地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肝胰腺中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5)无论是肌肉还是肝胰腺组织,不同基地试验蟹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分子育种群体在不同养殖区域的生产表现良好,可进行后续品种选育与推广养殖应用。
- 陈海峰彭爱国侯鑫王军陈晓雯王成辉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分子育种消化酶营养品质
- 伊乐藻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7年
- 本研究分析了有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组和对照组(无伊乐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生长、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伊乐藻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有伊乐藻组中华绒螯蟹体重、壳长和壳宽增长率与肥满度均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但肝胰腺指数和性腺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伊乐藻组中华绒螯蟹肌肉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伊乐藻组的雌蟹肝胰腺中的鲜味氨基酸含量也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而伊乐藻组和无伊乐藻组的雄蟹肝胰腺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伊乐藻组和无伊乐藻组的中华绒螯蟹肌肉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伊乐藻组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均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综上所述,伊乐藻不仅有利于中华绒螯蟹的生长,而且能改善中华绒螯蟹的营养品质。
- 刘庆华黄姝岳武成陈晓雯彭智文王军王成辉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伊乐藻氨基酸脂肪酸
- 一种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
- 本发明属于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所述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和添加组分,其中,所述基础培养基选自TC‑100基础培养基;所述添加组分及其浓度如下:缓冲溶液1%‑...
- 杨鹤岳武成陈晓雯王军王成辉
- 中华绒螯蟹蜕皮激素受体EcR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研究
-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是我国重要的水产经济养殖动物。蜕壳是中华绒螯蟹乃至甲壳动物典型的生物学现象,直接决定着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发育。蜕皮激素受体(Ecdysone receptor,...
- 陈晓雯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蜕壳转录组
- 两种壳色中华绒螯蟹成蟹的相关种质性状分析
- 2024年
- 为了解中华绒螯蟹(Eroicheir sinensis)白壳蟹(平均体质量为17.5 g±1.9 g)与正常青绿色背壳蟹(青壳蟹)(平均体质量为17.9 g±2.3 g)的种质差异,采用形态多元分析和生理生化分析等方法,对同池饲养的两种壳色成蟹的形态、生长、色泽和消化酶活性等相关种质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白壳蟹的成活率(40.69%)远低于青壳蟹(67.55%),但二者的平均体质量、肥满度、肝胰腺指数和性腺指数等生长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31个形态比例性状参数中,两种壳色蟹仅有10个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两种壳色蟹的形态差异不明显;白壳蟹头胸甲的色泽参数(L^(*)、a^(*)和b^(*))显著高于青壳蟹(P<0.05);白壳蟹的头胸甲、血淋巴和肝胰腺组织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低于青壳蟹(P<0.05),白壳蟹中有内容物的肠道组织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青壳蟹(P<0.05),但无内容物的肠道组织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与青壳蟹无显著性差异;两种壳色蟹肝胰腺和肠道中的总蛋白含量(TP)、胰蛋白酶(TRY)、脂肪酶(LPS)和淀粉酶(AMS)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白壳蟹与青壳蟹在生长和生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别,但成活率较低;白壳蟹肠道中的类胡萝卜素无法完全吸收并转运到头胸甲,可能是造成白壳的主要原因。
- 许雪芹侯鑫张晓苓王军陈晓雯陈晓雯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壳色养殖性能类胡萝卜素含量
- 中华绒螯蟹Kcna基因功能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2024年
-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Kcna基因的结构、表达模式及生长发育中的分子功能,克隆了中华绒螯蟹Kcna(命名为Es-Kcna)基因的全长,并开展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时空表达模式研究;观察了干扰Kcna基因后中华绒螯蟹生长表型性状的变化;筛选了Es-Kcna基因的SNP标记并与种群地理分布、生长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显示:Kcna基因位于中华绒螯蟹第46号染色体上,全长945304 bp,含有9个外显子;其中,cDNA全长2080 bp,开放阅读框1584 bp,编码527个氨基酸;原子总量为8433,分子结构式为C_(2719)H_(4210)N_(702)O_(787)S_(15),预测蛋白等电点(pI)为5.23,相对分子量为59.81 Ku。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Es-Kcna基因与三疣梭子蟹Kcna基因的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Es-Kcna基因在蜕壳前期、蜕壳间期和蜕壳后期的肌肉、心脏、肠道等6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以肌肉组织中的表达丰度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干扰Kcna基因的表达后,实验组蟹的体质量、蜕壳增重率和第二步足长度显著降低;肌肉组织切片结果显示实验组步足肌肉肌纤维直径小于对照组。此外,在Es-Kcna基因的第8外显子上鉴定出1个SNP位点(A1461G),该位点在辽河野生群体显著富集GG基因型,而在长江野生群体富集AA基因型。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表明,具有AA型个体的步足长度显著长于GG型个体。本研究为Kcna基因调控中华绒螯蟹生长的分子功能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并为区分长江、辽河野生中华绒螯蟹提供重要参考。
- 薛磊侯鑫曾详健陈晓雯王军王成辉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基因结构RNA干扰SNP
- 一种中华绒螯蟹雄性特异Etse基因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华绒螯蟹雄性特异Etse基因及其应用,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雄性特异分子标记引物如SEQ ID NO:5和SEQ ID NO:6所示...
- 陈晓雯王军王成辉
- 一种提高亚东鲑鱼受精率的平衡液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鱼类养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亚东鲑鱼受精率的平衡液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鱼类体外受精率的平衡液溶液,所述平衡液溶液为水溶液,其中包括如下组分: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钠、碳酸氢纳、所述平衡液溶液的pH值为...
- 陈晓雯雷双勇殷建国童猛普穷索朗多布杰王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