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军 作品数:29 被引量:63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都市文化研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文化科学 哲学宗教 经济管理 更多>>
抒情传统遭遇性别政治:《红楼梦》与文学典范的近现代转移 2020年 《红楼梦》将"有情之宇宙"确立为中华美典,同时将"理想世界"(乌托邦)与现实世界的二分作为文学结构的原型,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典范的古今之变。相比曹雪芹"补情"作为一种"审美导向",晚清"补天"话语代表了"问题导向"的新的美学思潮。以王国维、吴宓、牟宗三、余英时、高友工等人的红学阐释为线索,对照近现代文学转型可见,抒情传统与性别政治的遭遇,呈现为纯直无曲之境界与平等自由之乌托邦、温柔敦厚之情教与神魔同在之现代性的传承与转换,也将情理之辨置于文学现代性诸多冲突的核心。生命以情胜与宇宙以理彰,深刻地体现在中国女性小说乃至文学典范的转型之中。 朱军关键词:《红楼梦》 抒情传统 性别政治 女性乌托邦 晚清儒学新变与“新小说”的国家想象 被引量:1 2017年 20世纪初"新小说"的国家想象,是现代小说的重要开端,更是现代意义上民族国家叙事的一个重要起点。这既与西方现代性的传入有关,更是晚清儒学突围的结果。公羊学朴素进化论与西方进化论的化舍,改变了中国小说的传统时空结构,三代、桃源叙事转向了指向未来的"新中国"的想象。政治小说在引入西方政治理念的同时,以文明和道德的理想主义重构了现代国家的符号体系。"华夷之辨"与民族国家意识的相互激发,在"新小说"建构民族国家认同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新小说"东方式的国家想象,渗透着对现代性的反思,揭示出儒学现代转型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所在。 朱军 孙逊关键词:新小说 上海摩登、都市乡土与都市中国——当代城市文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2023年 当代中国城市文学研究的“内在视野”不断扩大。通过对“上海摩登”与“都市乡土”两种研究范式的分析与思考,现代文学史日益被视为一个内在连续性的整体,进一步确认了中国城市文学独特的主体性。与之对应的是,在现代性的冲击、争辩与反拨基础上本土性得以祛魅并再生。由此催生出城市文学新的中心命题和研究范式:“在都市书写中国”并且书写“都市中国”,即在传统与当下的相互观照中,强调本土性、城市性和全球性的共融,探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市文学与文化传统的接续,以及当下本土经验的生成,实现古典性与现代性的双重继承与超越。 朱军关键词:城市文学 “迪士尼化”对中国城市的影响及应对——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1 2020年 以2000年为重要节点,中国城市的"迪士尼化"步入快速发展轨道,这是一个全球化与地方化之间不断碰撞、协商的过程。主题公园正在成为整体旅游产品的有益补充,开发和建设规模巨大,主题类型和区位分布更具多样性,文化再现和产业集群发展不断提高。中国的主题公园和城市化也呈现出同质化、粗鄙化和地产化的问题。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城市化过程出现一个重要趋势:城市越来越主题公园化,即城市作为主题公园(city as theme park)。大型购物中心、总部聚集地、城市绅士化区域和仿古设计的新型城镇等受到迪士尼文化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正在日益改变我们的城市。中国主题公园推动的城市化,特别是主题公园与城市、区域发展的一体化,也揭示出一种相反的趋势,即主题公园作为城市(theme park as city)。 朱军 刘奕晨 王文达关键词:城市更新 后现代文化 蔡元培的美学人文主义 蔡元培融汇了儒家人文传统与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既在“美学教育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却是不存在的自由的无阶级社会”上与弗莱心意相通,但在“艺术担当起世界的拯救功能”上与海德格尔等人又天然地契合。蔡元培言孔子思想为“一是毫无宗教的迷... 朱军关键词:美学教育 人文主义 社会主义 南方精神、晚明风格与现代文学的"长时段"书写 被引量:1 2020年 在当代中国的城市书写中,“晚明”与“江南”作为核心意象,标志着抒情传统及其生活美学的回归。其中不仅隐藏着“古典”的趣味,也意味着对“现代”的探求。在全球现代性危机下,中国作家试图以一种“长时段”的书写,通过回溯本土近世精神的源流,注重时间体验的空间性,寄情个人和家族的直接经验,在中国内部发现历史,从“南方精神”走向多元现代叙事。 朱军关键词:现代文学 多元现代性 负性幻觉“:佛系”的精神分析 被引量:9 2018年 “佛系青年”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病人,但确实患上了流行的“时代病”。并且这一病症并非完全是新生事物,而是伴随着都市现代性发生发展。以精神分析的眼光观之,这是一种“负性幻觉”,它与消费社会的欲望生产机制密切相关。 朱军关键词:幻觉 消费社会 “中国文艺复兴”的日本视角:京都学派与五四 2021年 "文艺复兴"话语经历了从欧洲到日本再到中国的理论旅行。以内藤湖南为首的日本京都学派,率先比照欧洲文艺复兴提出"宋代近世说",与中国近现代学人相呼应,深刻影响了中日现代学术的建立以及1950年代以来的海外汉学研究。围绕"中国文艺复兴"话语的建构,中日学人有重合也有分歧。重合在于对宋代文艺复兴的认同,对汉学方法的尊奉,对乐生享美之精神的推崇,认为"平民文化"的崛起推动了"新语言、新文学、新的生活观和社会观";分歧则在于是否认可"挑战—回应"的史学模式和新旧不两立的双线文学观,以及对于"平民"在中国式民主思想内生脉络中的定位。从中国本位、儒家价值和文化中心出发的"中国文艺复兴"论,揭示出新文化运动在"白话文学"和"平民主义"上的两歧性,提示在不同国家具体的历史发展变迁中进一步寻绎"现代(性)"的征兆与路径。 朱军关键词:京都学派 五四文学 大众文化的价值观是平常的 2014年 当代大众文化价值观研究:社会主义与大众文化,陶东风等著,辽宁教育出版社,2014在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的年代,用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重新绾起文化的碎片是一项艰巨且伟大的任务。雷蒙·威廉斯所作《文化是平常的》,只讲出一个开头,或者说开辟出一条道路。那就是文化研究在回归马克思的道路上,需要重塑价值观。文末他幽怨地说道,当人们都感叹革命力量不再时,社会主义知识分子要像他们历来所做的那样,批判禁锢这种能量的枷锁…… 朱军关键词:文化价值观 大众文化 文化研究 知识分子 早期社会主义文学想象的儒学渊源——以蔡元培和《新年梦》为中心 被引量:2 2018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展开了现代民族国家的最初构建。蔡元培及其乌托邦小说《新年梦》,是现代儒学与"社会主义"对话的重要开端。空想社会主义与儒家大同乌托邦的化合,西方革命思潮与公羊学革命思想的沟通,儒家知识人的国家想象发生了深刻转向。通过中西乌托邦思想的深入对话,中国知识分子塑就了一种东方的美学人文主义,展现出积极建构人类主体性与乌托邦理想的力量,其中包含着儒学和中国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思想的独特贡献。 朱军关键词: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