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菲菲
-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北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基于导师团队机制的多元化学生管理模式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本科"导师制"在国内外各高校已逐步形成规模并取得了良好的学生管理实效。基于制药工程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提出一套由年级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多元学生管理体系。该模式融合了人才培养与学生管理双重职能,是对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补充和创新,也是对传统本科生导师制的丰富和改革,为构建面向企业、面向应用的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带来新的思路。
- 罗丹袁明宗智慧袁菲菲张恩立
- 基于“PDCA”循环的无机化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被引量:6
- 2016年
- 基于"PDCA"循环理念,本文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制药、食品等专业无机化学课程中的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实施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实现理论指导实践,突出课程实际应用。结合"PDCA"循环法控制无机化学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可以有效减少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随意性,保证教学计划的有效性和适宜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实现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教学。
- 袁菲菲李慧娟
-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无机化学
- 多维互动模式在医学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探究与应用被引量:6
- 2016年
- 结合医药相关专业的特点,探究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实验教学课堂多维度互动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和多媒体之间、人与实验仪器之间的互动。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的主动认知,提高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相长。
- 袁菲菲王媛媛陶兆林
- 关键词: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无机化学实验
- 仪器分析与药物分析综合性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探索被引量:3
- 2016年
- 本文以仪器分析和药物分析两门课程为载体,设计并探索综合性课程教学模式。将药物分析与仪器分析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去粕取精,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创新教学方法,把仪器分析方法融入药物分析教学过程中,依托药物分析案例辅助仪器分析教学,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及脱节,解决学时不足问题;开设药物分析、仪器分析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切实反映教学效果,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 王媛媛袁菲菲司友琳陶兆林
- 关键词:仪器分析药物分析综合性课程教学模式
- JiTT模式在制药工程课程体系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结合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特点,试图将Ji TT教学模式(适时教学,Just-in-Time Teaching)应用到制药工程课程体系的实际教学中。Ji TT是"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和"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二者交互作用上的一种教学模式。希望通过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以期激发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相关课程的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实现教学相长。
- 袁菲菲薛洪宝王媛媛陶兆林
- 关键词:JITT模式制药工程教学模式
- 新兴产业视野下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新兴产业视野下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必须改革,可以从地方高校转型大环境下运行"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模式,厘清专业目标,明晰人才培养战略定位、专业定位,规范课程体系设计原则与方法,构建"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框架,并对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内涵、课时比例有适时调控空间,全面落实"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行动计划,推动人才培养联盟建设工程,构筑课程平台。
- 王能河阮若林袁菲菲
- 关键词:课程体系新兴产业
- 医学院校制药工程专业仪器分析教学模式探讨被引量:3
- 2016年
- 根据医学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及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医学院校办学优势,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实践创新能力、改革考核方式入手,设计合理的仪器分析教学模式并进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王媛媛司友琳袁菲菲陶兆林
- 关键词:医学院校制药工程专业仪器分析教学模式
- 我国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体系探索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研究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体系,旨在为专业认证评估提供参照标准,规范人才培养质量与效果。方法通过调研国内外高校本科专业认证评估研究文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确立专业认证标准设计思想、设计范围及其相应内涵。结果已构建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认证评估标准,其标准内涵包括通用标准与个性化标准两部分,以通用标准为平台,表达工程教育技术知识口径宽,突出人才培养基础扎实,培养规格稳定性;个性化标准切入专业培养基础性标准和要求,人才培养战策及其机制、路径;体现人才培养的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专业个性化特色。结论专业认证标准体系,对于深化医学信息工程教育改革起着重要作用,其核心功能是对学生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进行了规范化,学习质量与效果可测化、标准化。
- 王能河郑敏阮若林袁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