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长红
- 作品数:10 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参苓白术散对新辅助化疗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新辅助化疗后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Dixon术式)治疗的72例患者病历资料,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中药组及化疗组各36例。中药组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开始即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化疗组患者于新辅助化疗结束后行常规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及术后6周时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应用Karnofsky功能状态积分(KPS评分)系统评价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并对比2组患者化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化疗前血清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下降(P<0.05),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中药组治疗后CD3^(+)、CD4^(+)及CD4^(+)/CD8^(+)比值高于化疗组(P<0.05),CD8^(+)水平则低于化疗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中药组治疗后KPS评分高于化疗组(P<0.05)。中药组化疗期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小板下降及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均低于化疗组(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期间给予参苓白术散辅助治疗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赵敏桑畅野闫长红
- 关键词: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参苓白术散免疫功能生活质量
- 综合消肿联合地奥司明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效果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观察综合消肿治疗(complex decongestion therapy,CDT)联合地奥司明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淋巴水肿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1、2、3组,各30例,分别给予CDT、地奥司明及CDT联合地奥司明进行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肢体虎口、腕横纹、肘横纹(上、下)10 cm及肩峰下5 cm处5个部位周径、水肿程度分级变化,并使用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isability of armshoulder-hand,DASH)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三组患者年龄、病程、TNM分期及治疗前患侧上臂周径、水肿程度分级及DASH评分均具有可比性(P均>0.05)。治疗后患侧肢体虎口、腕横纹、肘横纹(上、下)10 cm及肩峰下5 cm处5个部位周径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观察3组治疗后患侧肢体虎口、腕横纹、肘横纹(上、下)10 cm及肩峰下5 cm处5个部位周径均低于观察1、2组(P均<0.05);观察3组治疗后无水肿患者比例高于观察1、2组(P均<0.05);三组患者治疗后患肢DASH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观察1、3组治疗后患肢DASH评分低于观察2组(P均<0.05),观察3组治疗后患肢DASH评分低于观察1组(P<0.05)。结论CDT联合地奥司明可有效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淋巴水肿,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
- 桑暢野赵敏闫长红
- 关键词:乳腺癌地奥司明淋巴水肿
- 同步新辅助放化疗在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 2022年
- 目的探讨同步新辅助放化疗在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Dixon术式)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100例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入选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放化疗组及常规组各50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放化疗组于术前即进行同步新辅助放化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前后糖链抗原242(CA242)、糖链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变化,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术前血清CA242、CA19-9、CE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放化疗组低于常规组(P<0.05)。放化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个月复发率及转移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保肛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术前同步新辅助放化疗可降低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体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保肛率,降低转移、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率。
- 赵敏桑畅野闫长红
- 关键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肿瘤标志物
- 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观察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创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并通过便秘评分系统(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发布)结合临床表现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出血量、创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手术用时短,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治疗优势明显。
- 赵敏桑畅野闫长红王海鹏王泽洋
- 关键词:自动痔疮套扎术外剥内扎术痔疮混合痔
- 中重度混合痔的术式选择及疗效对比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对比传统外剥内扎术(传统组)、自动痔疮套扎术(RPH)+外痔切除术(RPH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外痔切除术(PPH组)与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1月间本院收治、且病例资料完整、分别行上述三种术式治疗的患者各50例,分析三种术式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RPH组、PPH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创面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组(P均<0.05);RPH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创面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PPH组(P均<0.05);RPH组、PPH组术后第1天、首次排便及术后1周时VA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P均<0.05);RPH组首次排便时VAS评分低于PPH组(P<0.05);RPH组、PPH组患者术后出血、肛周水肿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P均<0.05);RPH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RPH组、PPH组痊愈率均高于传统组(P均<0.05),但两组间痊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H+外痔切除术、PPH+外痔切除术均可有效治疗中重度混合痔,但RPH+外痔切除术在术中创伤及术后康复方面较PPH+外痔切除术有一定优势,应优先选用。
- 赵敏桑畅野闫长红王燕鹏王洋
- 关键词:自动痔疮套扎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外痔切除术外剥内扎术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胆结石胆囊切除患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C),观察组行LC,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1天、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血清IL-6、IL-10、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均<0.05)。手术前两组患者IL-6、IL-10、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1天IL-6、TNF-α水平即升高,第2天达高峰,第3天开始回落,术后3d的IL-6、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而IL-10术后第1天即降低,第2天最低,第3天开始回升,但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IL-6、TNF-α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C能有效降低胆囊切阿衰术给患者带来的炎症应激反应,优势明显。
- 闫长红许艳春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白介素-6白介素-10
- 新辅助放化疗对直肠癌患者手术结局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直肠癌手术结局及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65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仅行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同步新辅助放化疗后手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切除病变组织中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年回访,观察术后1、3年生存率及术后3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病变组织中MVD计数及PCNA、VEGF表达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排气及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3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可抑制直肠癌病变组织MVD生成及PCNA、VEGF表达,缩短患者术后排气、进食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提高1、3年生存率。
- 赵敏桑畅野闫长红
- 关键词: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MVDVEGFPCNA
- 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肝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9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肝功能及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胆囊结石行LC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同期胆囊结石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C)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进行手术。于术前1 d,术后第1、5天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C-反应蛋白(CRP)、血糖(BG)、皮质醇(Cor)、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结果术后第1天各指标比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各项指标低于第1天,基本恢复到术前1 d水平(P<0.05),观察组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各指标明显比术前升高(P<0.05),术后第5天各项指标低于第1天,基本恢复到术前1 d水平(P<0.05),观察组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囊结石行OC和LC治疗,在同等条件下,LC对机体的应激反应及肝功能损伤程度明显小于OC,具有明显优势。
- 闫长红许艳春
- 关键词: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肝功能应激反应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切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OC)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进行分析,80例患者依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LC组)及对照组(OC组),两组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进行手术。对照组行OC,观察组行LC,于术前1d和术后第1天、第7天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对血清IgA、IgG、IgM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均较术前1d降低,术后第7天其水平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术前1d水平(P<0.05),但手术前后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第1天外周血CD3+、CD4+、CD4+/CD8+较明显低于术前1d,CD8+明显高于术前1d(P<0.05),术后第7天CD3+、CD4+、CD4+/CD8+上升,CD8+下降,均趋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变化情况及恢复情况优于较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术后恢复快,体现了微创的优越性,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闫长红许艳春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免疫功能
- EEN+PN方案对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营养和免疫指标及康复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方案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营养指标、免疫功能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营养支持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EEN+PN营养支持方案,对照组给予术后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支持。对比2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免疫功能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3 d、术后1周ALB、总蛋白(TP)及前白蛋白(P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术后3 d:t=3.640、4.529、3.207,均P<0.05;术后1周:t=2.047、2.550、4.079,均P<0.05);观察组术后3 d及术后1周时IgG、IgA及补体C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术后3 d:t=2.058、3.649、10.680,均P<0.05;术后1周:t=2.897、2.154、6.012,均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6.010、5.784、4.851,均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vs. 24.4%,χ^(2)=0.104,P>0.05)。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给予EEN+PN支持方案可有效改善术后患者营养状态,促进术后康复。
- 赵敏桑畅野闫长红
- 关键词:直肠癌根治术胃肠外营养全胃肠外营养营养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