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海宁 作品数:9 被引量:23 H指数:3 供职机构: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高糖对INS-1细胞胰岛素基因表达的影响及PDTC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高糖毒性对INS-1细胞胰岛素基因及其转录因子PDX-1和Maf A表达的影响,及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基甲酸盐(PDTC)的保护作用,探讨"糖毒性"的生化机制。方法分别以4.0 mmol/L葡萄糖(NG组)、16.7mmol/L葡萄糖(HG组)及16.7 mmol/L葡萄糖+50μmol/L PDTC(HG+P组)培养INS-1细胞,48 h后,离心收集细胞,提取总RNA,以real-ti me PCR法检测胰岛素基因及转录因子PDX-1和Maf A的mRNA水平。结果HG组与NG组比较,胰岛素mRNA的表达下降了64.9%(P<0.05);PDX-1 mRNA的表达下降了82.3%(P<0.01);Maf A mRNA的表达下降了80.9%(P<0.01)。HG+P组与HG组相比,胰岛素mRNA的表达则提高了6.67倍(P<0.05);PDX-1mRNA的表达提高了7.52倍(P<0.05);Maf A mRNA的表达提高了5.70倍(P<0.01);而与NG组相比,胰岛素、PDX-1和Maf A mRNA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糖毒性"可以通过激活INS-1细胞内的NF-κB途径,使胰岛素转录因子PDX-1和Maf A的表达下降,而导致胰岛素基因表达下降,抑制NF-κB可起到保护作用。 刘志平 李裕明 方海宁 邓丽萍关键词:糖毒性 PDX-1 MAFA 核因子ΚB 儿童Prader-Willi综合征并发代谢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总结Prader-Willi综合征(PWS)并发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断策略。方法收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内分泌科2015年10月收治的1例Prader-Willi综合征并发代谢综合征患儿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基因诊断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患儿在新生儿期及婴儿期出现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特殊面容,伴有性腺发育不良,儿童期出现体温调节紊乱,不能控制的过度摄食,体重增加迅速,逐渐出现高血压、睡眠障碍。对该例患儿采用染色体微阵列技术(CMV)分析明确了染色体缺失的位置及大小,结合临床症状,可以明确诊断PWS。结论新生儿科及儿科医生应加强对Prader-Willi综合征的识别和筛查,避免漏诊、误诊,以便在发生严重并发症之前积极干预,改善预后。 方海宁 于飞关键词:PRADER-WILLI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葡萄糖及吡格列酮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不同糖浓度下吡格列酮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葡萄糖和吡格列酮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自大鼠股骨和胫骨中分离BMSCs进行纯化,培养,扩增,在诱导成脂培养基(地塞米松、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胰岛素)中诱导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实验分为高糖组(葡萄糖浓度为50mmol/L)及正糖组(葡萄糖浓度为25mmol/L),两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0,0.1,1μg/ml)干预分化过程各21天,油红O(Oil Red O)染色鉴定分化后的脂肪细胞,光镜下观察橙红色脂滴沉着的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脂肪细胞特异性标志LPL,PPAR γ mRNA的表达。结果诱导分化培养21天后,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随糖浓度增加脂肪细胞数量增多,PCR结果显示HG+NC组比NG+NC组LPL,PPAR γ mRNA表达分别增加1.40倍(P<0.05)和1.63倍(P<0.05),在两种糖浓度下,分别加入吡格列酮后脂肪细胞分化均显著增加,数量明显增多,体积明显增大。与NG+NC组相比,NG+LP组LPL和PPAR γ mRNA表达分别增加1.43倍(P<0.05)和1.50倍(P<0.05),NG+HP组mRNA水平增加更明显,达2.41倍(P<0.05)和2.17倍(P<0.05),HG+HP组和HG+LP与HG+NC组相比,HG+LP组和HG+HP组LPL和PPAR γ mRNA表达递增。结论高糖会促进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可能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形成的重要机制。吡格列酮有显著增加BMSCs向脂肪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且随药物剂量的增加,其诱导成脂分化的效应越明显。吡格列酮可能通过诱导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增多而向成骨细胞分化减少从而导致成骨作用减弱,这可能是吡格列酮致骨质疏松的重要机制。 方海宁 李裕明 刘志平 邓丽萍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脂肪细胞 诱导分化 吡格列酮 骨质疏松 吡格列酮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体外观察葡萄糖与吡格列酮(PIO)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OB)分化的影响,探讨二者对骨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从大鼠长骨骨髓分离获取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糖浓度(5.6、25、50mmol.L-1)与PIO(0.1μg.mL-1)干预下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培养21d;茜素红染色、光镜计数矿化率;realtime PCR测定OB的标记物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及转录因子Runx2 mRNA表达,进行不同糖浓度组间及PIO干预后的变化比较。结果随糖浓度升高,矿化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5.6mmol.L-1)相比,25mmol.L-1糖浓度组降低了21%,50mmol.L-1糖浓度组降低了55%,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ALP、BGP、Runx2 mRNA表达也均降低,与对照组(5.6mmol.L-1)相比,25mmol.L-1组的ALP、BGP、Runx2 mRNA表达分别降低了21%、12%、15%,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50mmol.L-1组的ALP、BGP及Runx2 mRNA表达下降也具有显著性(P<0.05)。在3种糖浓度下,与相应组未加PIO相比,PIO干预组,矿化率明显降低,分别降低了20%、25%、25%,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LP,BGP及Runx2 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P<0.01)。结论高糖抑制BMSCs向OB分化,可能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在高糖条件下,PIO干预可加强抑制BMSCs向OB分化,这也可能是PIO致骨质疏松的重要机制。 邓丽萍 李裕明 方海宁 刘志平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吡咯列酮 成骨细胞 分化 艾塞那肽治疗并发代谢综合征的儿童Prader-Willi综合征1例体会 被引量:2 2018年 Prader-Willi综合征是一种极易引起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基因组印记性疾病,由于过度进食、肥胖所引发的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代谢综合征症候群会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本文对一例经基因确诊的9岁Prader-Willi综合征并发代谢综合征的患儿使用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治疗前后血压、体重、生化、肝脏影像学、睡眠呼吸监测等数据进行分析。艾塞那肽治疗6个月后,患儿食欲减少,饱腹感增加,体重及体重指数下降,血压下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肝脏CT值上升,呼吸暂停低通气量指数下降,耐受性好。本研究为此类患儿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的选择。 方海宁 于飞关键词:PRADER-WILLI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Van Wyk-Grumbach综合征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总结Van Wyk-Grumbach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8月-2015年9月诊断的7例Van Wyk-Grumbach综合征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7例患儿均有甲状腺功能减退伴性早熟表现,临床检查结果各异,LH、FSH、PRL水平可不升高,GNRH刺激试验可为阴性或阳性,多伴有骨龄落后、垂体增生、多毛、贫血、性腺增大,经补充甲状腺激素治疗后各项指标及症状可恢复。结论临床诊治过程中应提高对Van Wyk-Grumbach综合征的认识,对于性早熟(女童乳房发育、阴道出血、男童睾丸增大)伴骨龄落后、生长减速、卵巢囊肿、巨大睾丸、垂体增生等患儿,应注意筛查甲状腺功能。Van Wyk-Grumbach综合征患儿伴发的性早熟多为非GNRH依耐性,给予甲状腺激素可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及手术治疗。 祝婕 于飞 苏杭 方海宁关键词: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性早熟 卵巢囊肿 睾丸增大 垂体增生 新生儿糖尿病并发颅内出血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糖尿病的诊治及其并发颅内出血的发病机制。方法分析1例新生儿糖尿病并发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KCNJ11及ABCC8基因突变相关性新生儿糖尿病患儿约占所有新生儿糖尿病(NDM)患儿的40%,占新生儿永久性糖尿病患儿(PNDM)的50%;新生儿糖尿病与颅内出血可能存在联系。结论较长新生儿糖尿病患儿可试验性应用格列本脲治疗;并认为颅内出血可能为渗出性出血,可能与分布于脑部神经元、血管内的ATP敏感钾通道(KATP)病变有关。 于飞 苏杭 祝婕 方海宁关键词:新生儿糖尿病 颅内出血 发病机制 儿童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伴横纹肌溶解致急性肾功衰一例及文献分析 2018年 目的报道儿童Ⅰ型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HONK)并发横纹肌溶解症(RM)、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分析1例儿童Ⅰ型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伴横纹肌溶解症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8 h后患者意识障碍恢复,血肌酸激酶下降,酸中毒纠正,治疗效果显著。结论提高对HONK患者发生RM的认识和常规肌酶谱的动态监测,做好早期诊断以及预防极其重要,是RM合并急性肾损伤治疗的关键,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率。横纹肌溶解症的表现可能会被T1DM本身严重的病情掩盖而导致临床漏诊,故建议对T1DM患者应常规检测磷酸肌酸激酶以助诊断。 于飞 孙文君 方海宁 祝婕 苏杭关键词: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横纹肌溶解 急性肾功能衰竭 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特殊临表现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特殊临床表现,以提高对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湖北省妇幼保健院2013年8月~2017年12月误诊的23例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7例以长期厌食、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表现为主,3例以重度贫血为主要表现,7例以"性早熟"为主要表现,6例以生长迟缓、智力落后为主要表现。结论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并缺乏特异性,及时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综合分析,可早期诊断,降低误诊率。 于飞 方海宁 汪小霞 祝婕 苏杭关键词: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特殊症状 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