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敏 作品数:17 被引量:37 H指数:4 供职机构: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乙肝肝硬化患者心电图特征与血清PCT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究乙肝肝硬化患者心电图特征与血清降钙素原(PCT)及预后的关系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128例、乙型肝炎患者(肝炎组)70例以及同期体检正常者(正常组)75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心电图检测。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心电图参数异常与血清PCT的关系。结果:肝炎组及正常组心电图异常占比均低于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和肝炎组ST-T改变占比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左心室肥大、QTc间期延长占比均显著高于肝炎组和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QTc间期延长、左心室肥大均与血清PCT呈正相关(P<0.05)。结论:QTc期间延长和左心室肥大均与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PCT及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是乙肝肝硬化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曾小丰 徐惠敏 张艳梅关键词:乙肝 肝硬化 心电图 PCT 不同方法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选取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奥曲肽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对照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P<0.05)。使用奥曲肽治疗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轻,比较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徐惠敏 曹绍歧关键词:肝炎后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专科门诊对无症状成人心血管危险的评估与综合干预观察 2013年 选取到专科门诊及体检中心进行身体检查的无症状成人168例,对其进行心血管危险评估。将中危、高危人群按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接受普通治疗或观察,综合干预组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加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方式,电话咨询,长期随访。观察期为两年。比较并观察两组人群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控制,血脂变化情况。结果综合干预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综合干预组对危险因素的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综合干预组干预后血脂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对无症状成人心血管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对其进行综合干预,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维持血脂平衡,为心血管疾病防控提供新的可操作依据。 张群林 徐惠敏关键词:专科门诊 无症状 心血管危险 综合干预 综合干预对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效果探究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心血管专科门诊就诊的无症状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于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普通的治疗以及相关观察,对于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干预治疗,主要包括对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量、心理以及药物使用等进行综合干预。然后观察各种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如吸烟率、摄盐量、体重指数等以及血脂、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综合干预后,患者的吸烟率明显降低,摄盐喜淡者人数明显增加以及体重指数正常者明显增加,TC、LDL-C、TG下降幅度分别为17.68%、35.46%、9.04%,收缩压平均值以及舒张压均平均值分下降了5.6 mm Hg(1 mm Hg=0.1333 kPa)和5.85 mm Hg,全部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干预能够对心血管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侯文振 徐惠敏 张群林关键词:综合干预 心血管疾病 CyclinD1、p73和p2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考察cyclin D1、p73和p2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和30例正常组织中cyclinD1、p73和p27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yclinD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8.3%(41/60)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中的23.3%(7/30)(P<0.05),其阳性率与侵润深度、淋巴转移和dukes分期相关(P<0.01)。p7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8.3%(35/60)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中的3.3%(1/30)(P<0.01),其阳性率与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和dukes分期相关(P<0.05)。p27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率为53.3%(32/60),显著低于正常组织中的80.0%(24/30)(P<0.05),其阳性率与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和dukes分期相关(P<0.01)。结论 cyclin D1、p73和p27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特异性,对三者进行检测有助于预后判断。 徐惠敏 曹绍歧关键词:结直肠癌 CYCLIND1 P73 P27 新发无症状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新发无症状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方法:对146例门诊健康体检中确诊的新发无症状高血压病患者,主要采用实验室检查与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1146例患者中,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58例,占39.7%;机关事业单位普通科员43例,占29.5%;工人或农民24例,占16.4%;技术岗位人员21例,占14.4%,不同职业的患者之间无症状高血压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构成新发无症状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血脂异常(13.1%)、运动量缺乏(12.9%)、高盐高钠饮食(10.0%)、心血管病家族史(9.2%)等。结论:新发无症状高血压患者具有职业分布的特点,其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血脂异常、运动量缺乏、高盐高钠饮食、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应结合我国国情与临床特征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途径。 徐惠敏 侯文振PCT、CRP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判断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感染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慢性乙肝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清CRP和PCT水平,绘制ROC曲线,评价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参考值,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的PCT和CRP水平显著增高(P<0.01)。两种血清标志物诊断合并细菌感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75%。与CRP相比,PCT诊断细菌感染的特异性、敏感性均相对更高。结论:血清CRP和PCT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中明显高于正常个体,与CRP比较,PCT诊断细菌感染的临床效能更高。 徐惠敏 曾小丰 张艳梅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细菌感染 降钙素原 中西药物联合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中西药物联合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治疗的4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结论:中西药物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徐惠敏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保留灌肠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前列腺素E2水平对患者发生感染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前列素E2(PGE2)水平对患者感染发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有感染分为A组(合并感染,23例)和B组(未合并感染,4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患者PGE2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GE2水平,并用ROC曲线预测PGE2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感染价值。结果 A、B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白蛋白水平、WBC计数、Child分级、肝硬化病因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PGE2水平高于B组[(3 894.6±368.4)pg/m L vs(2 541.8±318.6)pg/m L,P<0.05]。ROC曲线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感染风险曲线下面积为0.86(95%CI为0.75~0.91),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当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PGE2浓度为2 845 pg/m L时,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感染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0.831和0.794。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PGE2水平显著升高,检测PGE2水平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感染有一定预测价值。 徐惠敏 黄文峰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期 前列腺素E2 恩替卡韦与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抗病毒治疗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及HBeAg转阴率的影响 2023年 探讨乙型病毒(HBV)性肝炎肝硬化者,利用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抗病毒治疗下对HBV-DNA及HBeAg转阴影响价值。方法 所选择的病例,均是纳入为HBV肝炎肝硬化,研究方式上,通过随机法下方案,60例满足研究需求的病例,经随机数字表法下的方案,区分不同两组而且均为每组的病患为30例。给与其中的对照组的治疗,选择应有药物恩替卡韦分散片,实验组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则选择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胶囊。疗效的评价时间,各组均是持续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经治疗进行干预情况评价,评估在HBV-DNA、HBeAg转阴率,观察并测定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超声检测指标[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厚度],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统计例数并计算占比的情况。结果 对于患者在经2/3个月治疗的情况,评价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HBeAg转阴率要比在1个月的时候低,但是治疗的不同时间在指标无差异(P>0.05);肝功能指标测定的情况,主要显示治疗3个月AST、TBIL指标,指标水平要比较治疗前低,而且实验组也比对照组指标低(P<0.05),两组治疗3个月AL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实验组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检测的指标情况,经治疗3个月后,测定其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厚度要相对比治疗前低,实验组也比对照组低(P<0.05);不良反应情况,对比组间无差异。结论 采用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酯抗病毒治疗HBV肝炎肝硬化均可取得较好效果,在促进HBV-DNA降低及HBeAg转阴方面有积极作用,但是替诺福韦酯在改善肝功能及肝脾功能指标方面更突出。 徐惠敏 林燕华关键词:乙型病毒 肝炎肝硬化 恩替卡韦 替诺福韦酯 HBV-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