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海斌

作品数:12 被引量:103H指数:5
供职机构:宝鸡市康复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抑郁
  • 5篇抑郁症
  • 5篇康复
  • 4篇精神分裂症
  • 4篇分裂症
  • 3篇抑郁症患者
  • 2篇顿抑
  • 2篇心理
  • 2篇心理治疗
  • 2篇抑郁量表
  • 2篇量表
  • 2篇疗效
  • 2篇疗效研究
  • 2篇慢性
  • 2篇慢性精神分裂...
  • 2篇精神分裂症康...
  • 2篇康复疗效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机构

  • 12篇宝鸡市康复医...

作者

  • 12篇刘海斌
  • 9篇张建芳
  • 4篇鲁晓波
  • 3篇马艳玲
  • 2篇王跃峰
  • 2篇杨宗儒
  • 1篇高斌
  • 1篇王西田
  • 1篇王宝安
  • 1篇李菁
  • 1篇翟新明
  • 1篇赵珊

传媒

  • 2篇精神医学杂志
  • 2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当代护士(下...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拉法辛联合经络氧疗法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联合经络氧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口服文拉法辛治疗,研究组联合经络氧疗法治疗,观察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各时段研究组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73.3%、有效率96.7%,对照组分别为56.7%、83.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χ^2=1.83、2.96,P>0.05)。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络氧疗法对抑郁症的治疗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文拉法辛联合经络氧疗法治疗抑郁症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显著优于单用文拉法辛治疗。
刘海斌王妙华杨宗儒
关键词:抑郁症经络氧疗法文拉法辛汉密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
抑郁症患者家庭照料者心理压力与家庭负担的关系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家庭照料者心理压力与家庭负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的家庭照料者200例,分析家庭照料者心理压力(CPSS)与家庭负担(FBS)评分、FBS中6项因子和CPSS的相关性及不同性别照料者抑郁、焦虑情况。结果家庭照料者CPSS评分为(28.01±5.33)分;FBS总分为(27.41±5.15)分,其中经济负担为(8.21±2.23)分、日常生活为(3.17±1.01)分、娱乐活动为(4.12±1.14)分、家庭关系为(6.47±1.23)分、躯体健康为(2.10±1.47)分、心理健康为(3.12±0.32)分。CPSS评分与FBS中经济负担、日常生活、娱乐活动、家庭关系、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评分呈正相关(P<0.01,OR>1)。男性与女性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家庭照料者心理压力与家庭负担呈正相关,焦虑与抑郁情况与性别无关。
王妙华刘海斌
关键词:抑郁症家庭照料者心理压力家庭负担
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心理治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延缓精神活动衰退的效果。方法:选取经抗精神病药治疗大部分阳性症状消失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予进行心理治疗前后8周对照研究,进行BPRS、SANS的测定。结果:心理治疗...
马艳玲张建芳刘海斌
关键词:心理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疗效
文献传递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存性研究
2016年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存性影响因素。方法依据治疗依从性评估量表测定结果将方便选取的该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住院治疗与在门诊就诊的1 3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进行指导改善家庭关系、社区医师随访干预、定期健康教育、康复训练)1 000例和对照组(未开展上述工作)300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指导改善家庭关系、社区医师随访干预、定期健康教育、康复训练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存性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强化家庭关系、加强社区医师随访干预、定期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参加康复训练及参加家务劳动可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存性。
刘海斌张建芳王妙华王跃峰翟歆明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影响因素
小组积极心理支持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被引量:67
2019年
目的探究小组积极心理支持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2018年在宝鸡市康复医院就诊的96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两组患者均进行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进行小组积极心理支持护理,每两周一个疗程。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明显的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个指标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组积极心理支持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且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康复效果。
王妙华刘海斌张建芳
关键词:抑郁症康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吸毒者伴发躯体疾病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了解参加本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的吸毒者伴发躯体疾病的患病情况,为吸毒人群预防躯体疾病和医护人员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26名吸毒人员为调查对象,对其伴发常见疾病进行调查,采取统一诊断标准整理统计。结果:本次调查的126例中有68例患有躯体疾病,占调查人数的53.97%,其中双重患病者共17例,占患病人数的13.50%;共涉及15种疾病,排前3位的疾病为丙肝(43例,占34.13%)、乙肝(7例,占5.56%)及肺结核(7例,占5.56%)。结论:进入美沙酮门诊接受治疗的吸毒者并发疾病发病率高,建议加强对毒品知识宣传,预防吸毒人群躯体疾病的发生,同时做好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
张建芳王宝安翟新明李菁刘海斌鲁晓波
关键词:吸毒者伴发疾病
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心理治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延缓精神活动衰退的效果。方法:选取经抗精神病药治疗大部分阳性症状消失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予进行心理治疗前后8周对照研究,进行BPRS、SANS的测定。结果:心理治疗...
马艳玲张建芳刘海斌
关键词:心理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疗效
女性抑郁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女性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对58例女性抑郁症患者及对照组40例健康女性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进行了检测。结果:女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血清FT4,TSH较对照组低(P均<0.01),而FT3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王西田杨宗儒赵珊刘海斌翟歆明
关键词:抑郁症女性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
抑郁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抑郁症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73例抑郁症患者(观察组)及60个健康人(对照组),检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血压及身体质量指数。结果观察组FPG和TG指标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S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张建芳刘海斌鲁晓波高斌王跃峰
关键词:抑郁症代谢综合征
双相和单相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双相和单相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单相抑郁的患者40例和双相抑郁的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两组患者对心理社会支持治疗的反应效果。结果双相抑郁组患者与单项抑郁组比较,首次发病年龄早、发作史高、首诊符合率低、病程长(P<0.05)。双相抑郁组激越、精神病性症状、合并躯体共病发病率要高于单相抑郁患者(P<0.05);自杀意念或行为、合并焦虑障碍发病率低于单相抑郁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UCLA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LSI评分较干预前升高(P<0.05);单相抑郁组干预后HAMD、UCLA评分低于双相抑郁组(P<0.05),LSI评分高于双相抑郁组(P<0.05)。结论双相抑郁发作无明显诱因,而且发作较为频繁,首次发病年龄早,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效果较差,以后需要加强其心理干预治疗。
张建芳鲁晓波刘海斌
关键词:单相抑郁双相抑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