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炼

作品数:16 被引量:97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新生儿
  • 3篇新生儿重症
  • 3篇新生儿重症监...
  • 3篇突触
  • 3篇重症
  • 3篇重症监护
  • 3篇监护
  • 3篇海马
  • 3篇海马齿
  • 3篇海马齿状回
  • 3篇齿状回
  • 3篇大鼠海马
  • 3篇大鼠海马齿状...
  • 2篇新生儿重症监...
  • 2篇医院感染
  • 2篇手卫生
  • 2篇手消毒
  • 2篇突触可塑性
  • 2篇重症监护室
  • 2篇外侧支

机构

  • 14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广州市妇女儿...
  • 1篇洛阳市中心医...
  • 1篇安县人民医院
  • 1篇广西柳州钢铁...

作者

  • 16篇张炼
  • 4篇常立文
  • 4篇罗小平
  • 3篇周艳霞
  • 3篇陈锦秀
  • 2篇陈玲
  • 1篇李文斌
  • 1篇林汉华
  • 1篇徐敏
  • 1篇周洁萍
  • 1篇王慕逖
  • 1篇徐三清
  • 1篇胡腊先
  • 1篇李旭芳
  • 1篇李旭芳
  • 1篇申正义
  • 1篇侯凌
  • 1篇肖鸿美
  • 1篇陈烨
  • 1篇刘仁刚

传媒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国新生儿科...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生理学报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 1篇Neuros...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2
  • 1篇200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被引量:41
2012年
目的探讨口服不同剂量的西地那非(SIL)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有效剂量和不良反应。方法 48例PPHN患儿在呼吸机机械通气下口服SIL,根据用药剂量分为3组,每6h给药1次,每次剂量分别是0.3、0.5和1.0mg/kg。治疗前和治疗后3d检测动脉氧合和肺动脉压(PAP)的变化,记录心率、血压、呕吐次数等。结果口服SIL 3d后3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明显提高(均P<0.01),PAP显著下降(P<0.05或P<0.01);3组患儿在提高动脉氧合指标(PaO2、SaO2)上无显著差异,而0.3mg/kg组PAP下降程度及PPHN治疗有效率小于0.5、1.0mg/kg组(均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口服SIL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上有显著疗效,安全性好,有效剂量为每次0.3~1.0mg/kg,6h给药1次。
陈玲张炼李文斌
关键词:西地那非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
加热诱导肝癌细胞系HepA凋亡的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用细胞培养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 ,观察加热不同温度、不同作用时间对肝癌细胞系 Hep A的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 4 4℃时处理 1h和 2 h细胞凋亡最明显 ,经方差分析有显著意义 (P<0 .0 5 ) ,更高的温度和更长的作用时间都不能使凋亡率上升。这一结果说明 ,加热处理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但对于不同的肿瘤细胞而言 ,可能存在不同的热疗最佳条件 。
张炼刘仁刚周洁萍余达经刘云华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肝癌
手卫生干预措施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手消毒依从性的观察与效果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研究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手消毒依从性。方法建立手卫生干预措施,并用视频监测手段观察干预前后共13个月的各类接触。结果实施手卫生干预措施后手消毒依从性从25.15%上升为88.20%;培训后护理员的手消毒依从性较医生和护士低,夜间护士和护理员的手消毒依从性低于白班(P〈0.01)。结论手卫生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手消毒的依从性。
陈锦秀胡腊先张炼
关键词:手卫生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依从性
以骨质疏松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白血病一例被引量:2
2001年
侯凌张炼林汉华王慕逖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首发症状骨质疏松
新生儿暴发-抑制脑电图的病因及转归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暴发-抑制脑电图的病因与转归,为临床提供帮助。方法应用视频脑电图对本院256例新生儿进行早期视频脑电图监测并分析病因及转归。结果17例脑电图表现为暴发-抑制的新生儿中,新生儿期死亡5例,非自然因素死亡1例,失访2例,6例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其他3例暴发-抑制图形消失的患儿未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患儿的预后取决于其原发病;积极有效地视频脑电图监测有助于寻找病因和判断预后。
张炼周艳霞徐三清
关键词:脑电描记术神经系统疾病脑损伤
152例不同时期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分析
2006年
新生儿由于生理机制发育不成熟和免疫系统的原始性,易发生各种感染,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近几年随着高危儿的增多及介入性诊断和治疗使得新生儿医院获得性感染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为了做好预防工作,降低医院感染率,现将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152例住院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
汪霞黄建勇张炼
关键词:医院感染分析新生儿病房医院获得性感染介入性诊断医院感染率住院新生儿
热性癫痫发作大鼠海马齿状回外侧支的可塑性和再可塑性(英文)被引量:1
2011年
热性癫痫发作是儿童常见病,能损害认知功能,而突触可塑性和再可塑性(metaplasticity)是维系大脑认知功能的重要神经基础。本文通过脑片灌流和细胞外场电位记录术研究了热性癫痫发作大鼠海马齿状回外侧支的突触可塑性和再可塑性。制作对照组和热性癫痫发作组大鼠的脑切片后,记录电极置于齿状回外侧支的外分子层获取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双极刺激电极根据不同需要分别安放于齿状回外侧支或门区。结果显示,大鼠海马齿状回外侧支给予100Hz的条件刺激后,对照组和热性癫痫发作大鼠海马齿状回外侧支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幅度均没有显著改变。而在齿状回外侧支给予10Hz的预先刺激,再施加相同的条件刺激后,对照组外侧支LTP幅度明显下降,条件刺激后1h的相对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el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s,fEPSP)为1.10±0.26;而热性癫痫发作组则表现出明显的LTP,条件刺激后1h的相对fEPSP为1.35±0.2,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增强(P<0.05)。在齿状回门区实施10Hz的预先逆行性刺激,再施加与前述实验相同的条件刺激后,对照组外侧支LTP幅度亦出现明显下降,条件刺激后1h的相对fEPSP为1.15±0.14;而热性癫痫发作组表现出明显的LTP,条件刺激后1h的相对fEPSP分别为1.47±0.19,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增强(P<0.05)。以上结果表明,热性癫痫发作可以在不改变突触可塑性的情况下影响再可塑性,从而导致神经损伤,该现象提示热性癫痫发作能通过不同途径增加神经兴奋性。
张炼罗小平
关键词:海马突触可塑性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手消毒顺应性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张炼陈锦秀常立文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手消毒顺应性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生命支持技术侵入性操作
三种光疗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07年
石世明李旭芳张炼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
热性惊厥对大鼠海马齿状回谷氨酸受体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了解热性惊厥导致神经损伤的详细机制,以筛选更有效的治疗药物。方法选取出生10 d的新生雄性Wistar大鼠建立热性惊厥模型。通过大鼠脑片灌流和全细胞记录的膜片钳技术检测了热性惊厥时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3种谷氨酸受体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分别由NMDA和AMPA受体介导的EPSC和混合EPSC。并与正常对照组大鼠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大鼠齿状回的混合EPSC为(138±23)pA,而热性惊厥组混合EPSC为(186±29)pA,较前者明显上升(P<0.05)。同时发现热性惊厥组齿状回由NMDA受体介导的EPSC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两者分别为(92±14)pA和(60±10)pA(P<0.05)。但由AMPA受体介导的EPSC热性惊厥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两者分别为(65±17)pA和(68±11)pA(P>0.05)。结论热性惊厥选择性使齿状回NMDA受体兴奋性增加,但不影响AMPA功能,这构成了热性惊厥神经损伤的一个重要环节。
张炼罗小平
关键词:热性惊厥海马谷氨酸受体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