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晨 作品数:7 被引量:5 H指数:1 供职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病因及处理(附42例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PD治疗的4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D术后发生出血42例(9.9%),其中死亡9例(21.4%)。42例中早期出血23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8.7%;晚期出血19例,死亡7例,死亡率为36.8%;早期出血的死亡率低于晚期出血(P=0.014)。腹腔出血28例,死亡7例,死亡率为25.0%;消化道出血14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14.3%,腹腔出血的死亡率高于消化道出血(P=0.028)。轻度出血15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13.3%;重度出血27例,死亡7例,死亡率为25.9%,轻度出血死亡率低于重度出血病死率(P=0.037)。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术后发生出血11例,出血率为10.6%,非黏膜对黏膜吻合术后发生出血31例,出血率为9.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24例中死亡3例(12.5%)。结论轻度腹腔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经非手术治疗多可治愈;晚期腹腔出血手术难度大,可尝试介入治疗;术中精细操作、选择熟练吻合方式,预防胰瘘、胆瘘及腹腔脓肿可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 权胜伟 李建国 金光鑫 林雨佳 庞新亚 李福军 孙晨 马东来 吴德全 高峰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后出血 PD-1/PD-L1抑制剂在肾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0年 肾癌是起源于肾实质的恶性肿瘤,不同亚型的肾癌具有不同的病理特征和分子机制。因放化疗对肾癌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雷帕霉素靶蛋白为主的靶向治疗最终会发生耐药的情况,所以当前需探索一种新的方式来改善转移性肾细胞癌的治疗现状。随着对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抑制剂的不断研究与探索,免疫治疗在转移性肾细胞癌中显现出一定的效果,PD-1/PD-L1抑制剂在肾癌中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方面有着较为可观的前景,且该药物长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目前已有研究将PD-1或PD-L1抑制剂与放化疗、抗肿瘤药物和手术联合进行治疗,为本来对放化疗不敏感、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和已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同时在单药治疗方面也明显改善总生存期。本文回顾及总结近年来PD-1/PD-L1抑制剂在肾癌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综述。 孙晨 镡云辉 耿波 李学东关键词:免疫疗法 程序性死亡受体-1 miR-135a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7年 microRNAs(miRNAs)是由17~27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小RNA,它通过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降解目标RNA或抑制蛋白质的翻译来调节基因的表达,大多数microRNAs都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扩散、转移和凋亡,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存在着严重威胁。相关研究表明miR-135a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相关治疗中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将对miR-135a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荀静宇 李福军 孙晨 吴德全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 肝脏转移瘤相关治疗方案及其预后 2017年 目的总结恶性肿瘤肝转移相关治疗方案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近些年国内外关于恶性肿瘤肝转移的相关文献,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别进行总结:总结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生存期等。结果随着影像学和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和对恶性肿瘤认识的深化,许多恶性肿瘤的肝脏转移可被发现和治疗,从根本上也改变了以往对于恶性肿瘤肝转移治疗的观念,尤其是对原发病灶和肝脏转移瘤的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获得临床治愈的最佳方法。除了手术治疗外,恶性肿瘤肝转移的治疗方法还包括射频消融术(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化疗、125I粒子植入治疗、冷冻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经皮激光热疗(laserinduced interstitial thermotherapy,LITT)、基因靶向治疗等。结论现在对于恶性肿瘤肝转移多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和(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这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患者的预后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荀静宇 孙晨 李福军 吴德全关键词:肝转移 恶性肿瘤 预后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处理-附423例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与术后出血有关的危险因素,以降低术后病死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23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变量包括临床资料、... 高峰 权胜伟 李福军 马东来 孙晨 庞新亚 曾兆林 吴德全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出血 围术期管理 去乙酰化酶1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总结去乙酰化酶1(SIRT1)分子在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SIRT1分子作用的文献并作综述。结果 SIRT1分子通过与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微小RNA(microRNA)和自噬相关联,在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中高表达,影响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结论 SIRT1分子的异常表达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贾晨 孙晨 李福军 吴德全关键词:消化道肿瘤 半离体肝切除治疗第二肝门的肝脏肿瘤(附3例报告) 2023年 目的总结半离体肝切除治疗第二肝门的肝脏肿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期间3例接受半离体肝切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病人均为肝内胆管细胞癌,均接受半离体肝切除,术程均顺利。病例1术后第4天肝功能指标基本正常,术后第11天出院;病例2术后出现肝性脑病、小肝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第4天家属放弃继续治疗;病例3术后第4天肝功能指标基本正常,术后第9天出院。结论半离体肝切除为邻近第二、三肝门区域或侵及肝后下腔静脉的肝脏肿瘤病人提供了手术机会。 杨宗锐 邰升 孙晨 李天伟关键词:下腔静脉 胆管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