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食管
  • 5篇切除
  • 5篇颈部
  • 5篇颈部吻合
  • 4篇食管癌
  • 4篇切除术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吻合口
  • 3篇吻合口瘘
  • 3篇颈部吻合口瘘
  • 3篇合口
  • 2篇胸外
  • 2篇胸外科
  • 2篇影响因素
  • 2篇食管癌切除
  • 2篇食管癌切除术
  • 2篇食管切除
  • 2篇食管切除术
  • 2篇手术部

机构

  • 8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0篇赵格非
  • 5篇高树庚
  • 4篇牟巨伟
  • 3篇律方
  • 3篇薛奇
  • 3篇毛友生
  • 3篇薛奇
  • 2篇孙克林
  • 2篇陈宝敏
  • 2篇王大力
  • 2篇赵亮
  • 2篇赵峻
  • 2篇尹丽霞
  • 2篇张坤鹏
  • 2篇许轲
  • 1篇谭锋维
  • 1篇张默言
  • 1篇高燕宁
  • 1篇赫捷
  • 1篇高禹舜

传媒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部吻合食管癌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分析颈部吻合食管癌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感染预测模型,为预防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5月医院行颈部吻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71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因素。结果 146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0.53%;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术前0.5~2h未使用抗菌药物、术后0~3d血清白蛋白<30g/L、术后0~3d血清前白蛋白<20g/L是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以上结果进一步建立预测模型,经评估预测价值较高(AUC=0.8993)。结论本研究筛选了颈部吻合食管癌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了手术部位感染预测模型,为实现手术部位精准感控提供依据及方法。
尹丽霞陈宝敏袁启峰赵格非许轲
关键词:手术部位感染
临床T1a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直径≤2cm的临床T1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肺叶切除术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直径≤2cm的418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it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结果418例NSCLC患者中,经病理证实发生淋巴结转移25例。122例磨玻璃样病变患者均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者399例,隆突下淋巴结转移7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吸烟史、淋巴结直径、磨玻璃样病变、分化程度和病变位置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直径、分化程度和病变位置是影响NSCL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左肺病变、病理分化程度低、术前CT示淋巴结直径≥1em是影响NSCL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应予重视且术中应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病理分化程度低、术前CT示淋巴结直径≥1cm的患者,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概率较高,推荐行该区淋巴结清扫;对于直径≤2cm磨玻璃样病变的患者,因极少发生淋巴结转移,推荐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
臧若川高树庚赫捷毛友生薛奇王大力牟巨伟赵峻王永岗刘向阳谭锋维赵格非张倩张默言宋朋
关键词:肿瘤分期淋巴转移
胸外科住院日超过30天患者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和分析本院胸外科手术患者住院日超过30天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出院患者的相关信息,分析住院日超过30天的患者的相关因素.[结果]大于30...
赵格非高树庚孙克林牟巨伟毛友生王大力赵峻律方薛奇
关键词: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影响因素
颈部吻合食管癌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
目的:分析颈部吻合食管癌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感染预测模型,为预防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1-2015.5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颈部吻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共711 例,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基础疾...
尹丽霞陈宝敏袁启峰赵格非许轲
食管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食管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和减少食管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方法,从而使患者顺利康复及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
赵格非
关键词:食管切除术术后吻合口瘘主动脉钙化颈部
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危险因素分析
赵格非薛奇
食管癌McKeown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4
2017年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行左颈、右胸、腹部三切口食管切除术(McKeown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McKeown术的6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病史、手术过程、肿瘤特点和血管钙化等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影响患者颈部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果 全组患者食管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17.5%(111/63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胸部手术史、上消化道溃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病、外周血管病、肾功能不全、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手术时间、降主动脉钙化、腹腔动脉钙化和腹腔动脉左侧分支钙化与颈部吻合口瘘均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ASA分级、外周血管病、肾功能不全、降主动脉钙化和腹腔动脉钙化均为食管癌McKeown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ASA分级、外周血管病和肾功能不全与McKeown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密切相关,降主动脉和腹腔动脉钙化也是导致颈部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赵格非张坤鹏高树庚牟巨伟毛友生王大力高禹舜律方赵亮薛奇
关键词:食管肿瘤食管切除术吻合口瘘
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联合食管癌腔镜三切口手术的临床疗效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联合食管癌腔镜三切VI手术的临床疗效及新辅助同步放化疗与手术的安全间隔时间。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11例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联合食管癌腔镜三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68例患者新辅助同步放化疗与食管癌胸腹腔镜联合三切口手术间隔时间〈8周,设为〈8周组;43例患者新辅助同步放化疗与食管癌胸腹腔镜联合三切口手术间隔时间≥8周,设为≥8周组。患者术前行放疗,同期采用TP方案行化疗。放化疗结束后择期行食管癌胸腹腔镜联合三切口手术。观察指标:(1)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情况。(2)手术及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和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疋。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1)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情况:〈8周组和/〉8周组患者均按疗程完成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8周组和≥8周组患者肿瘤病理学完全缓解例数分别为34例和1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41,P〉O.05)。(2)手术及术后情况:〈8周组和≥8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切缘均为阴性。〈8周组和≥8周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颈部引流管拔除时间、声音嘶哑、上消化道出血、吻合口瘘、呼吸系统并发症、胸腔积液或积脓、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切口愈合不良、术后30d内死亡、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54±103)min和(343±92)min、(400±76)mL和(392±51)mL、(19±4)枚和(19±3)枚
赵亮赵格非李嘉根高树庚薛奇
关键词:手术切除三切口胸腔镜检查
肿瘤专科医院胸外科住院日超过30天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肿瘤专科医院胸外科住院患者资料,明确住院日超过30天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胸外科12423例出院患者住院信息,其中396例患者住院日超过30天,整理导致住院日超过30天的原因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住院日超过30天患者主要集中于50~80岁(85.61%),食管与食管胃交界肿瘤(73.23%)和肺部肿瘤(25.00%)的患者。住院日延长的首要因素为术后并发症,其余因素依次为重要检查等待、术前合并症会诊等待、非手术工作日等待、医疗纠纷及转诊困难。呼吸衰竭、肺部感染、持续漏气、吻合口瘘、切口愈合不良、乳糜胸、胸腔积液或脓胸,非计划再次手术并发症为住院日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术后并发症是延长住院日的首要因素,食管及食管胃交界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应受到重视,重要检查等待对住院日影响也较大,因此抓好围手术期医疗质量,提高医院各部门协同运行效率,对缩短平均住院日有重要意义。
赵格非高树庚牟巨伟律方薛奇
关键词:平均住院日胸外科并发症影响因素
OLC1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过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被引量:1
2017年
背景与目的 OLC1(overexpressed in lung cancer 1)是本实验室前期工作中筛选克隆出的一个新型肺癌相关基因。它在肺癌和其它恶性肿瘤中均有较高表达,并与食管鳞癌、卵巢癌、乳腺癌、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本研究旨在检测OLC1在肺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和腺癌(adenocarcinoma,AD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与肺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对108例肺鳞癌和90例肺腺癌的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OLC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OLC1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OLC1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过表达率显著高于鳞癌(87.5%vs 55.3%,P<0.001)。OLC1在癌组织中的过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预后无显著相关性,与肺鳞癌患者的预后关系的单因素分析显示两者存在相关性(P=0.042),而多因素分析则显示OLC1过表达与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LC1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过表达高于鳞癌,在癌组织中的过表达仅与鳞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但不能作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坤鹏赵格非肖汀李萍宋杰高燕宁孙克林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肺鳞癌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