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喜梅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补阳还五
  • 3篇补阳还五汤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心脑
  • 2篇心脑血管
  • 2篇心脑血管病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血管内皮
  • 2篇循环内皮细胞
  • 2篇循环内皮细胞...
  • 2篇栓塞
  • 2篇细胞计数
  • 2篇脑栓塞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脑血管病
  • 2篇内皮

机构

  • 7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7篇刘喜梅
  • 3篇刘洪章
  • 2篇任瑞霞
  • 2篇马艳春
  • 1篇郑宝琳

传媒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199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栓塞患者载脂蛋白B及红细胞变形性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多种因素所致疾病,在多种因素中血脂代谢异常起重要作用,其中(Apoproteinb,APOB)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栓塞的发病密切相关。
刘喜梅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脑栓塞载脂蛋白B红细胞
加味补阳还五汤对血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脑栓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上无显著区别(P>0.05)。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流变检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8%,显效率为57.12%;对照组总有效为76.49%,显效率为44.82%。两组患者肢体动作语言思维均得到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西结合疗法治疗脑栓塞有很好的疗效。
刘喜梅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中西医结合脑栓塞
伤寒多次误诊一例被引量:3
2008年
刘喜梅
关键词:伤寒误诊胃肠炎呼吸道感染
补阳还五汤治疗心脑血管病apoE、NO水平变化及保护血管内皮的探讨
刘洪章马艳春刘喜梅任瑞霞郑宝琳
推动了中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减少了临床治疗的局限性,中西医结合,疗效明显巩固。研制成药,改变服药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社会价值,及非常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循环内皮细胞计数心脑血管病
补阳还五汤治疗心脑血管病ApoE、NO水平变化及保护血管内皮的探讨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心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循环内皮细胞(CEC)计数、ApoE、NO水平变化及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以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方法:将30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服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组(A组)150例、对照组(B组)150例。结果:治疗组(A组)服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后CEC计数、ApoE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NO明显升高,治疗前后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poE与CEC计数呈正相关,与NO呈负相关。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使血浆CEC计数、ApoE水平降低,NO水平升高,对心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有很好疗效。
刘洪章马艳春刘喜梅任瑞霞郑宝琳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APOENO循环内皮细胞计数心脑血管病
血府逐瘀汤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Hcy、LP(a)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Hcy、LP(a)的临床变化。方法:将16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血府逐瘀汤试验组(A组)93例和对照组(B组)76例,两组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按设计各服药1个月。结果:服用血府逐瘀汤试验组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有很好疗效。
刘喜梅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HCY
炮姜、姜炭功效别论
1996年
近来发现有的药房把炮姜、姜炭当作干姜的同一炮制品不加区别来应用,为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兹将二者的炮制沿革、炮制方法、功效区别如下: 干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中品,汉《金匮要略方论》首先提出“炮”的炮制方法,综合古代干姜的炮制方法,主要有炮、炒、煨、烧、煮、煅等,有不加辅料的,也有加辅料的,辅料有浆水、盐、甘草、巴豆、硇砂、纸等。干姜的不同炮制品其功效各异,古人对其已有明确的认识,如明代《本草正》中有:“若下元虚冷而为腹痛泻痢,专宜温补者,当以干姜炒黄用之;若产后虚热火盛而吐血痢血者。
宁红坡刘洪章刘喜梅
关键词:炮姜姜炭
全文增补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