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刚

作品数:44 被引量:19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胰腺
  • 17篇肿瘤
  • 14篇腺癌
  • 13篇胰腺癌
  • 9篇细胞
  • 8篇胰腺肿瘤
  • 8篇腺肿瘤
  • 8篇癌组织
  • 8篇病理
  • 8篇病理学
  • 7篇蛋白
  • 7篇性细胞
  • 7篇手术
  • 7篇外科
  • 7篇细胞死亡
  • 7篇临床病理
  • 7篇临床病理学
  • 7篇临床病理学意...
  • 7篇病理学意义
  • 7篇程序性细胞死...

机构

  • 37篇中国医科大学...
  • 9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佐贺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沈阳市肛肠医...
  • 1篇武警辽宁省总...

作者

  • 44篇马刚
  • 35篇郭克建
  • 17篇宋少伟
  • 11篇董明
  • 9篇张浩
  • 8篇赵梅芬
  • 7篇郑新宇
  • 6篇尾崎岩太
  • 6篇松桥幸子
  • 6篇许元鸿
  • 4篇田雨霖
  • 3篇孟凡斌
  • 3篇郭仁宣
  • 3篇葛春林
  • 3篇刘宁
  • 2篇严晋锦
  • 2篇刘江
  • 2篇刘宁
  • 2篇沈魁
  • 2篇马志刚

传媒

  • 10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消化外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孟宪民基金会...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8例报告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10月—2010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8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男3例(16.7%),女15例(83.3%)。肿瘤发生在胰体尾部12例(66.7%),胰头部3例(16.7%),胰颈部3例(16.7%),瘤体平均最大径6.5cm。肿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肿瘤体积越大,症状越明显。CT是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正确率为61.1%。18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胰体尾脾切除术5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5例,胰腺中段切除术3例,肿瘤摘除术2例。10例术后发生胰瘘(55.6%),均治愈。随访6~125个月,平均48.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CT是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伴有临床症状、难以定性的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应手术治疗。浆液性囊腺瘤手术切除后可治愈。
王艳良郭克建宋少伟赵梅芬马刚许元鸿
关键词:胰腺肿瘤囊腺瘤浆液外科手术
胰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2005年
郭克建马刚
关键词:胰腺癌分子生物学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SIADH患者的诊治过程。根据患者不同的血钠水平给予不同治疗方案,低钠血症及其引起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SIADH在临床上非常少见,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肿瘤晚期,及时恰当的诊治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
徐亮马刚葛春林陈秀秀宋少伟许元鸿郭克建刘哲
关键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预后
胰腺癌诊断与外科治疗现状1008例调查分析被引量:45
1998年
为了解我国胰腺癌的诊治现状,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胰腺癌诊断与外科治疗现状的统计调查[1]。截止1996年9月,全国共有12个省、市、自治区的20家医院参与了此次统计调查,共收到1008例胰腺癌调查表。现将其总结分析如下。...
沈魁马刚郭克建
关键词:胰腺癌外科手术
胰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一例被引量:4
2011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因后腰部间断性疼痛9年,上腹部隐痛5年,加重1周人院。9年前,患者自觉后腰部不适,疼痛间断性发作。5年前,患者出现上腹部隐痛,餐后饱胀感,伴恶心、反酸,无呕吐。大、小便正常,体质量减轻约5k。体格检查:全腹软,上腹部轻压痛,可触及一大小约4.0cm×5.0cm包块,质地坚硬,活动度差。肠鸣音4~5次/min。
宋少伟郭克建马刚严晋锦刘宁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上腹部隐痛胰腺体质量减轻体格检查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异常表达与胰腺癌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董明董齐张浩岳丽爽田利国丁思悦程红周建平路迢迢马刚郭克建
在发达国家,胰腺癌占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四位,在我国为第六位。90%的胰腺癌患者于诊断后一年内死亡,诊断后平均生存时间为三个月。适合手术治疗者低于15%,手术切除病例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低于4%。胰腺癌的发病率几乎等于死亡...
关键词:
关键词:胰腺癌癌基因生物学行为
胰腺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探讨影响胰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 :以 1990年 1月~ 1995年 12月 6年间诊断为胰腺癌并接受外科治疗的病人为对象 ,选择其中资料完备 ,并获得随访的 174例手术患者 ,运用 Cox's多因素分析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肝转移、腹膜转移、手术术式、综合治疗、侵及门静脉、手术合并症 6个因素影响胰腺癌患者的预后。结论 :有肝转移、腹膜转移、侵及门静脉及手术合并症的胰腺癌患者预后不良 ,而行根治性切除术。
马刚刘红波郭克建沈魁韩力赵明芳
关键词:胰腺癌预后外科手术
p53和mdm2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目的:探讨胰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中p53和mdm2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胰腺癌标本中p53和mdm2蛋白表达,观察它们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学参数...
马刚董明郭克建郭仁宣田雨霖
文献传递
靶向胰腺癌PANC-1细胞整合素连接激酶基因RNA干扰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2012年
目的:构建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kinase,ILK)基因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重组质粒并检测其对胰腺癌PANC-1细胞ILK基因表达的干扰效率,为进一步研究胰腺癌中ILK基因功能奠定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设计并构建3条含有针对ILK基因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序列的重组质粒并进行DNA测序.通过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将重组质粒转入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细胞中,G418压力筛选至得到稳定转染细胞克隆,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LK基因的表达抑制情况.筛选出干扰效率最高的重组质粒.结果:经DNA测序证实胰腺癌PANC-1细胞ILK基因的R NA干扰重组质粒构建成功;重组质粒稳定转染Panc-1细胞后(各组转染效率均>90%),各实验组ILK基因表达均被有效地抑制,其中重组质粒-2的干扰效率最高,其mRNA及ILK表达显著下调,其抑制率分别为93.01%和65.69%;ILK mRNA表达较阴性对照组、空质粒组表达量显著下降(0.090±0.009vs 1.147±0.110,1.005±0.121,P<0.01).结论:成功构建ILK基因RNA干扰重组质粒,重组质粒能有效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ILK基因表达.为进一步研究ILK在胰腺癌中的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刘宁刘伟马刚郭克建宋少伟
关键词:胰腺癌整合素连接激酶RNA干扰基因治疗
聚丙烯补片材料在腹股沟疝修补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采用生物材料补片进行修补,加强腹壁薄弱区域实现功能重建,分析该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无嵌顿性择期腹股沟疝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传统修补组与生物补片修补组。比较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镇痛药物应用例数)、临床疗效,通过随访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VAS评分及主观满意度,记录切口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完成半年以上随访。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镇痛药物应用均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主观满意度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物补片材料修补腹股沟疝的手术创伤较小且患者恢复期短,近期疗效及安全性与传统手术相当。
马涛马刚刘哲吴兴达刘宁
关键词:腹外疝聚丙烯补片疝修补围手术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