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海涛

作品数:15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高氧
  • 4篇高氧液
  • 4篇创伤
  • 3篇低氧
  • 3篇低氧血
  • 3篇低氧血症
  • 3篇动脉血
  • 3篇动脉血气
  • 3篇血气
  • 3篇血症
  • 2篇休克
  • 2篇血性
  • 2篇严重创伤
  • 2篇失血
  • 2篇失血性
  • 2篇失血性休克
  • 2篇重型
  • 2篇重型颅脑
  • 2篇重型颅脑损伤

机构

  • 9篇解放军第22...
  • 6篇解放军22医...
  • 1篇华北油田

作者

  • 15篇黄海涛
  • 10篇史连胜
  • 8篇李晔
  • 8篇孙胜
  • 8篇潘春光
  • 2篇陶媛
  • 2篇李健
  • 2篇胡光辉
  • 2篇李瑛
  • 1篇张雪红
  • 1篇陈继国

传媒

  • 3篇人民军医
  • 3篇西南国防医药
  • 3篇华南国防医学...
  • 3篇灾害医学与救...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医学信息
  • 1篇求医问药(下...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原地区高氧液对早期重型颅脑损伤动脉血气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缺氧及颅内高压,能否改善这类患者的脑缺氧及颅内高压是关系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1]。对于严重的脑缺氧,常压给氧往往不能纠正,高压氧治疗的禁忌使早期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受到限制[2]。作者采用GY-1型高氧医用液体治疗仪(西安高氧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超早期施以高氧液治疗,监测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改善。
黄海涛孙胜史连胜潘春光李晔
关键词:高氧液重型颅脑损伤动脉血气
高原地区严重创伤患者动脉血气指标监测分析
2014年
目的:监测高原地区严重创伤患者酸碱及氧合指标特点。方法:入选2011年1月—2013年7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创伤患者90例(ISS≥16分)。监测动脉血气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CO_(2)分压(PaCO_(2))、实际碳酸氢盐(AB)、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_(2))]变化特点。结果:pH值7.44±0.01;PaO_(2)(61.92±1.57)mmHg;PaCO_(2)(28.00±0.82)mmHg;AB(19.06±0.31)mmol/L;SaO_(2)(%)89.27±1.22;P(A-a)O_(2)(48.10±1.52)mmHg。高原地区严重创伤后酸碱及氧合各指标与平原地区对比所有酸碱及氧合指标总体均数估计值(除pH值外),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原地区严重创伤发生后,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及换气功能障碍,酸碱类型特点是以pH值正常范围的呼吸性碱中毒及以AB降低为主的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史连胜孙胜靳琦琛潘春光李晔黄海涛席文雁张晓荣杜媛媛陶媛李瑛陈永红
关键词:创伤动脉血气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1例
2010年
黄海涛李高元刘争建陈继国
关键词:游走性疼痛骨髓纤维化
高原地区重型颅脑损伤156例氧合及酸碱指标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近年来,颅脑损伤发病率呈增加趋势,是外伤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特点是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或致残率高[1-2],尤其是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下治疗效果则更差。因此,如何改善这类患者的脑缺氧和颅内高压至关重要。为了解高原地区重型颅脑损伤后氧合及酸碱指标变化情况,作者对2010-01/2012-12月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156例氧合及酸碱指标进行了测定,现分析报告如下。
黄海涛孙胜史连胜李晔席文雁陶媛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动脉血气
高氧液治疗高原地区早期失血性休克低氧血症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高氧液治疗高原地区早期失血性休克低氧血症的效果。方法:选择高原地区早期失血性休克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静脉输注高氧液,对照组给予等量林格液,观察比较两组输液前、输液0.5h、1h、2h等4个时间节点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O2)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输液前MAP、SO2及PaO2水平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输液后,观察组不同时间节点MAP、PaO2水平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SO2水平不同时间节点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输液2h后,S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氧液治疗高原地区早期失血性休克低氧血症效果优于林格液。
席文雁孙胜史连胜潘春光黄海涛李晔
关键词:高氧液失血性休克低氧血症
高氧液用于高原地区失血性休克院前急救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高氧液用于高原地区失血性休克院前急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院前急救失血性休克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观察组静脉输注高氧液,对照组静脉输注等量林格液,观察比较两组输液前、输液0.5h和输液1h的休克指数、平均动脉压(MAP)和尿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输液前休克指数、MAP、尿量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输液后,观察组休克指数1h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5h、1h时间节点的MAP、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氧液院前急救失血性休克效果优于林格液。
席文雁孙胜史连胜潘春光黄海涛李晔
关键词:高氧液失血性休克
左颈部毛母质瘤1例
2012年
1病例报告 患者男,20岁,战士。主因”左颈部无痛性包块2川余”就诊。自诉2月前无意中发现左颈部有一无痛性包块,约为0.5×1cm大小,无红肿破溃,近期自觉包块长大迅速来院就诊。
席文雁李健黄海涛
关键词:左颈部毛母质瘤颈部无痛性包块病例报告就诊
背部弓箭刺伤一例
2012年
1病例报告 患者男,32岁,主因”背部弓箭射伤半小时”就诊,伴咳嗽、胸痛及呼吸困难。查体: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右肩胛下线第8、9肋间,距棘突线约12cm可见弓箭斜形剌入,箭背未折断,由他人手扶。胸片提示:右侧后胸部金属异物,深及胸膜腔;右侧血气胸。急诊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再在局麻下行胸壁扩创术及异物取出术,术中探查见金属箭头自第8、9肋间穿透皮肤、皮下、肋间内外肌、刺破壁层胸膜,深及胸膜腔,脏层胸膜完整,顺利取出箭头,术中探查箭头未伤及肺脏、膈肌。依次关闭胸膜腔、肋间内外肌、皮下及皮肤各层。术后给予抗炎、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2周后治愈出院。
席文雁史连胜李健黄海涛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病例
高原创伤后低氧血症的早期救治
2015年
<正>交通、建筑及自然灾害所致创伤时有发生,严重创伤后发生低氧血症可达90%~[1],组织缺氧状态持续时间过长,将导致不可逆的损害及内环境紊乱,引发一系列的链式病理生理过程,进而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低氧血症能否在短时间内得到纠正,决定患者的预后,因其伤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受到缺氧病理生理改变的影响,在缺氧的高原地区,体现得尤其重要。现总结我院急诊科救治创伤后低氧血症经验。
史连胜孙胜潘春光黄海涛李晔席文雁胡光辉
关键词:高原环境创伤低氧血症早期救治
高氧液在高原地区严重创伤后低氧血症的早期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高氧液在高原地区严重创伤后低氧血症的早期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1例和液氧组49例,每组均给予开放气道充分给氧、补液、维持重要脏器功能,治疗原发病等相同措施外,液氧组将液体溶氧活化后应用,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抢救前、30 min、60 min、120 min)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变化。结果:PaO_(2)总体均数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升高,液氧组不同时间点PaO_(2)总均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常规组差异不显著。液氧组不同时间点PaO_(2)总均值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与液氧组PaO_(2)值在抢救前,抢救后30 min、60 min、120 min同样符合线性升高规律。SaO_(2)总体均数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步升高,液氧组不同时间点SaO_(2)总均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常规组差异不显著。液氧组SaO_(2)总均值与常规组比较,在抢救前及抢救后30min差异不显著,但在抢救后60 min、120 min呈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氧液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PaO_(2)、SaO_(2)值,更加适用于高原地区严重创伤后低氧血症的早期救治,可作为其他氧疗措施的补充手段。
史连胜孙胜潘春光李晔黄海涛席文雁胡光辉张晓荣陶媛李瑛
关键词:高氧液高原环境创伤低氧血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