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华
- 作品数:7 被引量:9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南海三千万年的深海记录被引量:86
- 2003年
- 1999年春,大洋钻探184航次在南海南北6个深水站位钻井17口,取芯5500 m,通过30余种实验项目共6万多次分析,取得了重要成果.文中着重介绍深海地层剖面的建立和气候周期的演变.184航次在南海建立起西太平洋区最佳深海地层剖面,包括在东沙附近建成全球惟一不经拼接的23 Ma同位素连续剖面,在南沙海区建成全球分辨率最高的4个5 Ma剖面之一,并获得分辨率高达10年等级的岩石物理剖面,第1次为亚太地区的环境演变获得了系统的高质量海洋记录.在此基础上,第1次探讨了两千多万年以来气候周期性的演变,展示出0.1,0.4和2Ma等偏心率周期的起伏,说明气候系统对轨道驱动的响应随着冰盖的增长而演变.该航次有关碳循环和季风演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将有另两篇文章专题报道.
- 汪品先赵泉鸿翦知湣成鑫荣黄维田军王吉良李前裕李保华苏新
- 现代浮游有孔虫对南海西南部上升流的响应被引量:5
- 2020年
- 现代夏季风系统导致了南海西南部(越南岸外)上升流的发育,但浮游有孔虫对夏季上升流的响应如何尚缺乏实测资料,这不利于准确地利用有孔虫来重建古上升流的活动进而反演过去夏季风的强度变化。本研究利用2014年4月14日至11月1日布放于南海西南部夏季上升流区的时间序列沉积物捕获器材料,详细鉴定并定量统计了其所含浮游有孔虫类型。通过分析样品中浮游有孔虫各属种的通量和百分含量变化,结合区域气候环境资料,探讨南海西南部夏季上升流区浮游有孔虫对夏季风的响应,为古上升流与夏季风研究提供现代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初级生产力是控制上升流区浮游有孔虫通量变化的首要因素,喜营养种在上升流发育期增多而寡营养种含量下降。因此高表层生产力指示种,如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可能是追溯南海西南部夏季上升流变化最可靠的指标。
- 俞宙菲李保华李宏亮张静静陈建芳
- 关键词:沉积物捕获器上升流夏季风浮游有孔虫
- 中更新世以来葡萄牙岸外底栖有孔虫及底层水特征初探
- <正>地中海曾是特提斯洋的一部分,东通印度洋,西连大西洋。约18Ma年前和12Ma年前先后两次大规模的板块运动,使地中海最终成为内陆海。由于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地中海曾一度干涸,沉积了厚达数千米的蒸发岩,造成了其温度和盐度...
- 郭启梅李保华王晓燕
- 文献传递
- 南海西部MIS12期以来表层海水古温度演化——来自浮游有孔虫群落及其壳体Mg/Ca比值的证据
- 研究对处于南海西部越南岸外上升流区的柱状样MD05-2901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以1cm间隔对浮游有孔虫群落进行定量分析,统计不同属种的含量及碎片数量及底栖有孔虫数量等,进而挑选样品中的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
- 王晓燕李保华
- 关键词:浮游有孔虫南海西部
- 文献传递
- 晚更新世南海不同海区的浮游有孔虫群落特征差异及环境控制因素被引量:1
- 2021年
- 本研究对晚更新世以来(~45万)南海西部浮游有孔虫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并与南海北部和南部该时期的浮游有孔虫组合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南海浮游有孔虫组合在以Globigerinoides ruber和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为代表的热带-亚热带组合面貌为特征的背景下,其不同海区的浮游有孔虫组合具有显著差别。在南海北部,浮游有孔虫冷水型分子丰富,具有较高含量的Globorotalia inflata,Globigerina bulloides和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等;南海西部的暖水种、冷水种含量均居中,以Globigerinita glutinata和Neogloboquadrina pachyderma高含量为特征;而南海南部则完全以具有高含量的G.ruber,G.sacculifer和Globorotalia menardii等暖水种为特征。在冰期-间冰期旋回变化中,南海北部浮游有孔虫群落面貌变化较大,南部则相对变化较小、西部变化最小。在间冰期,南海西部N.dutertrei,G.inflata,G.bulloides,G.glutinata和N.pachyderma等属种含量升高,有孔虫群落显示出上升流区特色。南海不同海区有孔虫特征属种及组合的差异,反映出有孔虫对海洋环境差异响应的敏感性,同时对海区古海洋环境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 王晓燕李保华黄宝琦
- 关键词:浮游有孔虫晚更新世
- 江苏、浙江潮间带中活体底栖有孔虫的垂向分布被引量:1
- 2021年
- 本文分析了自江苏海门、浙江舟山和象山沿岸三个潮间带采集的上层10cm沉积物中活体底栖有孔虫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有孔虫群落的简单、复合分异度自表层向深层减小,在垂直分布上对环境适应性强的优势属Ammonia更容易向深分布。在表层充氧的舟山潮间带,Ammonia属的绝对丰度自表层向深处减小,但在生长水草的海门潮间带和布满贝类的象山潮间带,植物根系的驻扎和生物扰动增大了氧气向沉积物深层渗透的概率,为投机的Ammonia属的向深栖息提供了契机,使得其丰度在深部出现峰值而非表层。其他属种对环境的适应性弱,它们在三个潮间带的含量和丰度均随深度的增大而减小或消失,需氧型新陈代谢迫使其在充氧的表层丰度最大。
- 俞宙菲李保华李保华王晓燕郭启梅
- 关键词:底栖有孔虫活体潮间带
- 沉积物中活体底栖有孔虫的虎红染色方法比较研究
- 2020年
- 在有孔虫生态学研究中,区分底栖有孔虫活体与死亡壳体多使用虎红染色方法,但关于具体的染色时长、处理方式等方法描述比较简单,如仅有"采用虎红酒精染色",其具体方法常语焉不详,影响了研究结果比较的可靠性。为探求不同染色方法到底对实验结果产生多大偏差、有多少影响,本文利用经钙黄绿素培养的潮间带底栖有孔虫进行虎红酒精溶液方法对底栖有孔虫进行染色实验,结合活体有孔虫壳体生活时吸收的钙黄绿素能产生荧光效应,评估了不同保存条件下染色溶液的浓度、染色时间等处理方法下的染色效果。研究结果显示,2‰浓度的虎红酒精溶液适合区分活体与死亡底栖有孔虫壳体的染色要求,可以识别97%的活体底栖有孔虫;活体底栖有孔虫可以从一两个房室到多个房室被显著染色、呈现鲜艳的玫瑰红色,且这些被染色部分可以分布在早期、中期和后期房室。而实验保存处理方式以采集样品后立刻进行染色为佳,若条件限制则可使用纯酒精浸泡或冷冻保存处理后,尽快进行染色。染色时间一般在24小时以上较为合适,但对较长时间保存的样品则建议增加染色时长——两天以上,以达到染色效果。比较而言,酒精浸泡或冷冻保存比福尔马林浸泡样品具有较好的染色效果。
- 张楷李保华王晓燕俞宙菲郭启梅徐烨
- 关键词: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