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煜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气象
  • 3篇用户
  • 3篇气象服务
  • 2篇用户需求
  • 2篇气象信息
  • 2篇旅游
  • 2篇公共
  • 2篇公共气象
  • 2篇公共气象服务
  • 1篇农业气象
  • 1篇农业气象服务
  • 1篇排行
  • 1篇排行榜
  • 1篇牌价
  • 1篇品牌价值
  • 1篇气候
  • 1篇气象景观
  • 1篇重庆旅游
  • 1篇旅游服务
  • 1篇公众

机构

  • 6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6篇潘煜
  • 2篇詹璐
  • 1篇张晓美
  • 1篇李筱竹
  • 1篇裴顺强
  • 1篇王宇虹
  • 1篇宋建洋
  • 1篇王静

传媒

  • 3篇科技传播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首届中国科技...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用户需求探索气象微博的最佳运营方式被引量:4
2014年
为探索气象微博的最佳运营模式,本着从公众需求出发的角度,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开展了"中国天气网微博需求及用户满意度"的问卷调查。本次调研以中国天气网微博用户为主要调查群体,共回收有效问卷1078份。基于本次调研结果 ,本文分析了气象微博的用户需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求微博内容、发送时间、互动形式等微博最佳运营方式,以期为公共气象服务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潘煜
关键词:气象信息公共气象服务
中国天然氧吧品牌价值现状及公众需求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通过问卷调查、用户访谈及舆情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品牌认知度、品牌可信度、品牌忠诚度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天然氧吧品牌价值现状,并通过分析公众需求,对中国天然氧吧地区下一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探析中国天然氧吧品牌价值提升策略。研究显示,中国天然氧吧品牌自2016年创建以来,已具有一定的公众认知度,但认知深度有待提高;中国天然氧吧品牌舆论认可度较高,显著影响了人们的旅游决策;人们向亲友推荐中国天然氧吧的意愿较高。同时,人们期待中国天然氧吧提供体验性更强的特色活动,更丰富实用的出游资讯以及更智能、更场景化的气象服务。因此,未来中国天然氧吧应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提升品牌知名度;通过举办多种类型的特色活动,提升游客游玩体验;并联合气象部门打造定制化的气象服务,保障游客安全。
潘煜詹璐
关键词:品牌价值公众需求
国家气候标志创建的效益分析——以重庆为例
2021年
过去3年,黔江、城口旅游关注度排名逐渐上升,酉阳在2019年进入重庆旅游关注排行榜前5名。城口、黔江、酉阳自创建国家气候标志后,旅游热度和接待人数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李家启潘煜涂军华詹璐王秀荣
关键词:重庆旅游气候排行榜
基于用户需求探索气象微博的最佳运营方式
要为探索气象微博的最佳运营模式,本着从公众需求出发的角度,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开展了"中国天气网微博需求及用户满意度"的问卷调查。本次调研以中国天气网微博用户为主要调查群体,共回收有效问卷107...
潘煜
关键词:气象信息公共气象服务
基于不同行业和用户主体的农业气象服务需求被引量:1
2023年
利用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围绕气象影响关键点与气象服务介入点,分行业、分用户研究农业气象服务需求。结果表明:(1)农业领域不同行业的需求存在显著性差异,种植生产业重点关注降雨、气温/积温、土壤墒情和干旱;水产养殖业重点关注气温、降水、水温/海温、寒潮、气压和冰冻雨雪;畜牧饲养业对于气象要素依赖度相对较低,主要关注气温、降雨和强对流天气。(2)农业领域不同行业对气象服务产品的时空精细度要求较高,但不同用户主体存在显著差异。(3)农业领域对于常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专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农用气象要素指数预报和灾害影响评估/资源评价产品的总体需求度均超过92.6%。(4)农业领域对气象数据直连、产品服务和系统平台等产品类型的需求度较高,普遍希望通过手机APP/小程序/公众号、微信/QQ群和手机短信获取气象服务产品。
王宇虹宋建洋裴顺强张晓美李筱竹汪岩潘煜
关键词:农业气象服务
全国气象景观预报服务现状研究与建议
2021年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及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等方式,分析了全国气象景观预报服务现状、问题,并提供了未来发展建议。目前,全国已有26省(市、自治区)级气象部门开展了与气象景观相关的预报服务工作,涵盖了自然气象景观及人文气象景观,呈现形式以图文为主,覆盖多种传播渠道。但预报类型较为传统、单一,精细化程度偏低,尚未形成产品化发展。同时,气象景观监测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全国联动的气象景观预报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建议未来,全国各级气象部门充分调研用户需求,结合本地特色,开拓气象景观服务种类;完善生态气象监测设施建设,提升重点气象景观预报的精细化、实用性及产品化,加强合作,逐步形成全国气象景观服务一体化、集约化发展。
潘煜王秀荣王静王立声王宪彬
关键词:气象景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