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喜喜
- 作品数:16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将103例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44例),观察组在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对照组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直视下行肺叶切除术,现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止痛药物使用时间、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直视下肺叶切除术治疗NSCLC的疗效相当,但是前者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是临床治疗NSCLC的理想术式。
- 胡红军张立国王振华郭喜喜耿磊
- 关键词: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非小细胞肺癌
- miR-766-3p调控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766-3p)对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qRT-PCR与免疫组化分别检测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766-3p、KIFC1的表达。体外培养肺癌细胞A549,利用脂质体试剂Lipofectamine2000将miR-766-3p mimics、si-KIFC1转染至A549细胞,MTT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766-3p与KIFC1的靶向关系。结果 miR-766-3p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FC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766-3p过表达与抑制KIFC1的表达后,细胞活力显著降低,迁移与侵袭细胞数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766-3p可通过降低肺癌细胞中KIFC1的蛋白水平从而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 郭喜喜王振华胡红军张立国
- 关键词:肺癌增殖迁移
- 法尼醇受体通过下调miR-21水平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观察法尼醇受体(FX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了FXR在NSCLC细胞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是否与调控miR-21水平相关。方法在2010年至2012年间,取本院手术切除的80例NSCLC组织及配对的正常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或Western blot分析NSCLC组织和细胞系中FXR表达。以NSCLC细胞A549为研究对象,通过CCK-8法、Transwell法和qRT-PCR法评估不同浓度的GW3965(1~5μmol/L)对细胞活力、侵袭和miR-21水平影响。通过转染技术来过表达或敲低miR-21表达,并评估其对细胞活力、侵袭的影响。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FXR与miR-21之间的关系。结果与邻近的非肿瘤正常组织相比,FXR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降低(P<0.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FXR低表达预示NSCLC患者预后较差(χ~2=4.496,P=0.033)。FXR高、低表达的NSCLC在临床分期、肿瘤大小、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N分期)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GW3965以剂量依赖方式促进了A549细胞中FXR蛋白表达,抑制了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降低了miR-21表达。miR-21过表达显著逆转了FXR对NSCLC细胞生长和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并且miR-21沉默显著增强FXR对NSCLC细胞生长和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证实FXR通过靶向miR-21来抑制NSCLC细胞增殖和侵袭。Spearman分析显示,NSCLC标本中FXR与miR-21的表达呈强负相关(P<0.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FXR低表达"和"miR-21高表达"共存模式预测了NSCLC患者最差的预后(χ~2=8.201,P=0.004)。结论 FXR通过下调miR-21抑制NSCLC细胞的生长,提示调控FXR/miR-21可能是治疗NSCLC的潜在策略。
- 王振华陈金亮邢媛媛郭喜喜李东飞
- 关键词:MIR-21非小细胞肺癌增殖
- 基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肺癌术后病原菌感染影响因素及与炎症因子关系
- 2025年
- 目的 探究基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肺癌术后病原菌感染影响因素及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10月于本院进行肺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68例并根据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n=23)和未感染组(n=4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单因素分析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术后病原菌感染影响因素;对比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TNF-α、IL-6、IL-8)差异;ROC分析TNF-α、IL-6、IL-8联合检测对肺癌术后病原菌感染诊断价值。结果 感染组合并慢性肺部疾病、开胸手术方式、术后PaCO_(2)<90、血清白蛋白<35占比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慢性肺部疾病、手术方式未开胸、术后PaCO_(2)<90%、血清白蛋白<35 g/L、EGFR基因突变和病理特征为鳞癌是肺癌术后病原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TNF-α、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ROC结果显示,TNF-α、IL-6、IL-8联合检测对肺癌术后病原菌感染具有较高诊断价值(AUC:0.964),但联合检测诊断敏感度(95.56%)和特异度(95.65%)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合并慢性肺部疾病、开胸手术、术后PaCO_(2)偏低、血清白蛋白低、EGFR基因突变和病理特征为鳞癌的肺癌患者术后病原菌感染风险高。感染组炎症因子TNF-α、IL-6、IL-8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组,且炎症因子联合检测对感染诊断价值高,敏感度与特异度良好。提示临床可据此识别高危患者并辅助诊断,改善患者预后。
- 刘芬郭喜喜郭利敏
- 关键词:肺癌炎症因子临床病理特征
- 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其远期预后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对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其远期预后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治疗,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2组,每组分别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肺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5年后生存率及复发率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胸腔引流量更少,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临床随访2年,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2年内生存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常采用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两种术式治疗,前者术中出血量更少,胸腔引流量更少,胸管留置时间更短,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少,能保护肺功能,但患者2年后生存率低,疾病复发率高,远期预后情况不佳,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
- 郭喜喜张立国胡红军王振华
- 关键词:肺叶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远期预后
- TOLL样受体2在大鼠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期的时序性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大鼠肺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肺中Toll样受体2(TLR2)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三套管法建立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动态观察TLR2 mRNA在移植肺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TLR2蛋白的表达,同时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TNF-α和IL-8的表达变化。结果左肺原位移植术后,再灌注4 h即有TLR2 mRNA表达上调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12 h和24 h组TLR2 mRNA表达量达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再灌注48 h组TLR2 mRNA表达量下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R2蛋白在再灌注12 h和24 h组呈高表达(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阳性细胞主要是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TNF-α和IL-8在移植肺各时间点均高表达(P<0.05),在12 h至24 h细胞因子含量达高峰。结论 TLR2 mRNA和蛋白在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期表达上调,参与肺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 王家顺张俊王建军汪文东丁静民郭喜喜
- 关键词:肺移植TOLL样受体2缺血再灌注损伤
- 比较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高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6
- 2021年
- 目的比较单孔胸腔镜(VATS)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高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3—2020-04间新乡市中心医院胸瘤二科行单孔VATS治疗的182例高龄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式分为肺叶切除术组(100例)和肺段切除术组(82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情况、术后临床指标,以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站数和清扫总个数、病理TNM分期,以及术后视觉模拟(VAS)评分、引流时间和引流量、肺部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总治疗费用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叶切除术组的房颤和DVT发生率均显著少于肺段切除术组,肿瘤最大直径和鳞癌比例均显著多于肺段切除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VATS肺段及肺叶切除术治疗高龄早期NSCLC近期效果相同,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个体化予以选择。
- 王振华张立国郭喜喜李东飞
-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
- 食管癌患者不同手术方案术后并发症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不同手术方案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将258例食管癌患者,按照经左胸(Sweet)、上腹右胸(Ivor-Lewis)、颈、胸、腹三切口(McKeown)及腔镜辅助等手术方式分为4组,分别比较4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异同。结果手术时间以腔镜组最长,经左胸组手术时间最短;经左胸和经上腹右胸手术组的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少于经三切口和腔镜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及中下纵膈、腹腔淋巴结清扫数量4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左胸、上腹右胸、三切口及腔镜手术4组患者呼吸衰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4%、3.23%、10.17%、2.78%,以三切口组最高;而腔镜组声音嘶哑发生率为4.17%,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部感染、吻合口瘘、膈疝、乳糜胸、胃排空障碍及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率4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三切口手术对淋巴结的清扫更加彻底,但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率也相对较高,而腔镜手术有创伤小、术后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越性。
- 胡红军张立国王振华郭喜喜耿磊
- 关键词:食管癌并发症
- 奥美拉唑增强多柔比星对肺腺癌A549细胞毒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囊泡型H+-ATPase(V-ATPase)非特异性抑制剂奥美拉唑(OME)增强多柔比星(ADM)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毒性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1.OME(终浓度分别为0、2.0、4.0、8.0、1...
- 郭喜喜
- 关键词:奥美拉唑多柔比星肺腺癌细胞株A549毒性作用
- 奥美拉唑增强多柔比星对肺腺癌A549细胞毒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 2012年
- 目的探讨囊泡型质子泵(V-ATPase)非特异性抑制剂奥美拉唑(OME)增强多柔比星(ADM)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毒性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OME(终浓度为0、2.0、4.0、8.0、16.0μg/mL)处理A549细胞48h后,锥虫蓝法测定OME对A549的细胞毒性。OME预处理0、24h后,MTT法测定ADM对A54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非细胞毒性的OME 4μg/mL预处理,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时间A549细胞内ADM的浓度。RT-PCR法测OME预处理后A549细胞内多药耐药基因(MDR1)转录量。结果不同浓度OME预处理的A549细胞锥虫蓝染色均未见蓝染细胞。与对照组比较,OME预处理后,ADM对A549细胞的IC50值明显下降(P<0.05);A549细胞摄入ADM量增加,排出量下降;A549细胞内MDR1基因转录明显下降。结论 OME对A549细胞无毒性作用,但能增强ADM对A549细胞的毒性,其可能机制为OME抑制MDR1基因的转录。
- 郭喜喜汪文东王家顺丁静民张俊
- 关键词:奥美拉唑V-ATPASE多柔比星A549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