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湿止痒软膏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7年
- 慢性肛周湿疹是肛肠科常见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诱发的肛周皮肤慢性炎性损害,患者主要表现为肛周皮肤黏膜苔癣样变和粗糙肥厚,红斑丘疹或出血,多数患者可伴有肛周皮肤剧烈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 刘利荣邱克
- 关键词:除湿止痒软膏左西替利嗪肛周湿疹生活质量
- 益气活血解毒方剂配合西药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方剂配合西药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活动期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以益气活血解毒方剂治疗,疗程12周。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记录2组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过氧化脂质(LPO)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如腹泻、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均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结肠镜评分、活动性Mayo评分及炎症性肠病评价量表(IBDQ)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血清ET-1、MDA及LPO水平均有降低(P均<0.05),而血清NO及SOD水平均有升高(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活血解毒方剂能够显著改善活动期UC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肠道黏膜溃疡的愈合,控制病情活动并提高生活质量,其机制可以与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抑制机体氧化应激有关。
- 刘利荣邱克
- 关键词: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氧化应激
- 手术知情同意的实施及改进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综合性三甲医院手术患者知情同意改进实践的干预效果,进一步确保医疗安全,改善医患关系。方法根据上一轮PDCA循环中手术患者知情同意过程的实施缺陷,使用六步法的医疗质量"闭环"管理,采用强化医学人文知识培训和医疗质控,选取一组医生两年同期手术患者的运行病历评估和患者态度调查,将改进前与改进后进行自身比较。结果在知情同意实践过程中,医生的法制意识、医患柔性沟通、知情同意书的执行、患者的满意度及依从性都有显著改进,大多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医疗知情同意的过程,需要外科医生注重与患者的柔性沟通,同时完善落实知情同意告知内容,最后达到规范知情同意书的刚性执行。
- 邱萌邹毅邹永光彭清臻邱克屠燕屏李睿
- 关键词:知情同意医患关系PDCA循环
- 急性嵌顿痔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07年
- 为探讨急性嵌顿痔早期手术治疗的效果,将150例患者分为早期手术组80例,保守治疗组70例。对两组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全程治疗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发现,两组疗效及创口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鼻;两组全程治疗时间及术后疼痛有显著性差异;术后未见大出血、肛门失禁等严重并发症。结果表明,尽早实施手术是提高急性嵌顿痔疗效的有效治疗措施。
- 邱克李梦妮
- 关键词:嵌顿痔外科手术
- 射频四步治疗法治疗内痔97例体会
- 临床资料本组97例中,男性69例,女性28例,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者17岁;平均年龄32岁,病程最长者50余年,最短者2月,曾作过痔结扎术者2例;痔注射术11例;其他物理治疗5例。对本组97例按1995年1月1日实施的...
- 李玉平邱克
- 文献传递
- 黄芪注射液促进痔瘘创面修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2
- 2000年
-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促进痔瘘术后创面修复的作用机理 ,拓宽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 :治疗组 70例于术后当日除常规治疗方法外 ,同时加用黄芪注射液 2 0ml,静脉滴注 7~ 10天 ,对照组只用常规治疗方法。术后观察患者创面愈合时间 ,并于术后第 3、 7天分别取创面肉芽组织小块作病理切片 ,用光学显微镜、免疫组化以及CMIAS— 0 0 8B病理图文分析系统等方法对其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临床观察发现 :创面平均愈合时间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组织学观察发现 :治疗组创面第 3、 7天毛细血管数、成纤维细胞数以及巨噬细胞相对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痔瘘术后创面修复有促进作用 ,可加速毛细血管再生、补充伤口修复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激活巨噬细胞等几个方面。提示对其他外科创伤修复亦有积极意义。
- 邱克杨继洲李玉平铁福珍杨清英刘利荣徐智海
- 关键词:痔瘘创面修复黄芪注射液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胆囊结石患者术后IL-6、C反应蛋白及疲劳综合征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胆囊结石患者术后Il-6、C反应蛋白及疲劳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将54例老年胆囊结石患者采用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其中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Il-6、C反应蛋白水平,并记录疲劳指数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第1天IL-6、C反应蛋白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观察组患者的IL-6、C反应蛋白分别为(34.51±5.29)ρ/ng·L-1、(12.67±2.55)ρ/ng·L-1,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疲劳综合指数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能够降低机体应激反应,提高手术治疗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罗灿邱克沈雄山李卫民
- 关键词: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疲劳综合征
-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老年性内痔60例——附槐角丸治疗30例对照
- 2003年
- 曹勇邱克
-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加味槐角丸中医药治疗
- 抗菌药物用药时间对结直肠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对结直肠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月间确诊择期结直肠手术患者200例,分析其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资料(包括用药类型、用药时机、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评价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的关系。结果:使用头孢类药物的患者(占52.0%)为最多;切口感染者为12例,其中术前0.5~1 h、术后0.5~1 h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4%和3.1%,与术前1~2 d切口感染的发生率13.8%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0.5~1 h予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能明显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根据手术情况严格把握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以预防发生切口感染。
- 罗灿沈雄山李卫民邱克
- 关键词:结直肠手术切口感染
- 逆行胆囊切除术和大部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87例在我院行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行大部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逆行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腹腔引流量、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通气时间、手术时间、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显著低于对照组2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逆行胆囊切除术较大部胆囊切除术安全性高,并发症低,对胆囊切除难度较大患者有显著优势,对医生技术要求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罗灿沈雄山李卫民邱克
- 关键词:逆行胆囊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