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0日
星期一
|
欢迎来到营口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璐
作品数:
5
被引量:14
H指数:2
供职机构: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张筱凤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杨建锋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金杭斌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顾伟刚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汪静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篇
期刊文章
2篇
科技成果
领域
5篇
医药卫生
主题
5篇
胆管
3篇
胆管癌
3篇
肿瘤
2篇
胆汁
2篇
蛋白
2篇
蛋白组
2篇
蛋白组学
2篇
内镜
2篇
肝外
2篇
肝外胆管
2篇
肝外胆管癌
1篇
胆管上皮
1篇
胆管上皮癌
1篇
胆管造影
1篇
胆管造影术
1篇
胆管肿瘤
1篇
胆总管
1篇
胆总管结石
1篇
胰胆管
1篇
胰胆管造影
机构
5篇
杭州市第一人...
作者
5篇
杨建锋
5篇
张筱凤
5篇
谢璐
3篇
顾伟刚
3篇
金杭斌
2篇
汪静
1篇
张啸
1篇
楼颂梅
1篇
黄海涛
1篇
杨晶
1篇
吕文
传媒
3篇
中华消化内镜...
年份
1篇
2018
2篇
2017
2篇
2016
共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应用蛋白组学技术筛选肝外胆管癌胆汁肿瘤标志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应用蛋白组学技术检测肝外胆管癌(EHCC)患者胆汁中的差异表达蛋白,筛选可能用于诊断胆管癌的肿瘤标志物。方法收集16例EHCC患者和16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患者胆汁标本,采用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iTRAQ技术)进行蛋白组学分析,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行质谱鉴定,通过蛋白数据库检索其功能。结果iTRAQ技术成功建立EHCC和SOD患者的胆汁蛋白质图谱,两组分别检测出275和218个蛋白,筛选出表达差异超过2倍的蛋白质共12个,通过数据库确定4种有诊断意义的蛋白质,分别为MUC3a、AnnexinA3、REG3A、Tumor-asso—ciated trypsin inhibitor(TATI),从功能上分析,这些差异蛋白质与癌细胞的发生、增殖、分化、转移等均具有密切的关系。结论iTRAQ技术能很好地检测出胆管癌患者胆汁中的差异表达蛋白,从中筛选出4种潜在的可作为EHCC胆汁肿瘤标志物的蛋白质,可为研究胆管癌的生物学行为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
杨建锋
金杭斌
谢璐
顾伟刚
沈红璋
张筱凤
关键词:
胆管上皮癌
蛋白组学
胆汁
肿瘤标记
应用蛋白组学筛选胆管癌特异胆汁肿瘤标志物的研究
杨建锋
汪静
张筱凤
金杭斌
杨晶
顾伟刚
谢璐
沈红璋
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inoma, ECC)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胆胰恶性肿瘤,由于缺乏早期特异性临床表现、可靠的诊断方法和肿瘤标志物,绝大部分EHCC患者发现时已属晚期,因此寻找可靠的、灵...
关键词:
关键词:
胆管癌
胆汁中胆管癌相关基因甲基化状态与胆管癌病变关系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胆汁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叉头框E1(FOXE1)、神经元正五聚蛋白2(NPTX2)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及其联合检测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因梗阻性黄疸就诊临床考虑胆管癌患者,经ERCP抽取胆汁并行细胞刷刷检,纳入同期2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对照,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并比较胆汁中TFPI-2、FOXE1、NPTX23种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改变,比较联合检测3种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细胞刷病理检查诊断胆管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40例患者中确诊胆管癌29例,胆管癌患者胆汁FOXE1和NPTX2的甲基化检出率明显高于胆总管结石患者(75.86%比25.93%,x^2=13.964,P〈0.05和44.82%比14.81%,x^2=4.622,P〈0.05);胆汁中TFPI-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出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24%比18.52%x^2=0.016,P〉0.05)。与细胞刷病理检查相比,联合检测FOXE1、NPTX2启动子甲基化诊断胆管癌敏感度明显增高(86.20%比34.48%,x^2=14.122,P〈0.05)。结论胆管癌患者胆汁中FOXE1、NPTX2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明显增高,两者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胆管癌的诊断敏感度。
谢璐
杨建锋
张筱凤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肝外胆管癌肿瘤标志物筛选与内镜治疗研究
杨建锋
张筱凤
汪静
沈红璋
谢璐
顾伟刚
金杭斌
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HCC)恶性度高,起病隐匿,超过80%的患者在确诊后无法手术切除,中位生存时间仅6个月。因此,筛选理想的肿瘤诊断标志物以提高诊断率、寻求有效治...
关键词:
关键词:
肝外胆管癌
肿瘤标志物
内镜治疗
内镜超声检查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前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评估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前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ERCP取石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对比分析ERCP术前行EUS(EUS组)或MRCP(MRCP组),以及EUS与ERCP同台操作(同台组)或分期操作(分期组)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效能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共纳入657例患者,其中EUS组242例,MRCP组415例,EUS组中同台组145例、分期组97例。以ERCP及随访结果为最终诊断,EUS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灵敏度(97.5%比88.4%)、准确率(96.3%比88.0%)、阴性预测值(88.9%比60.0%)明显高于MRCP组(P〈0.05)。EUS同台组与分期组相比,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灵敏度(97.5%比97.4%)、特异度(91.7%比90.0%)、阳性预测值(98.3%比97.4%)、阴性预测值(88.0%比90.0%)、准确率(96.6%比95.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US组与MRC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4%(13/242)和5.1%(21/415),EUS同台组与分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8/145)和5.2%(5/9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EUS与ERCP同台操作,较MRCP能明显提高胆总管结石诊断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谢璐
杨建锋
楼颂梅
黄海涛
吕文
张啸
张筱凤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胰胆管造影术
胆总管结石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