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小辉

作品数:19 被引量:86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胚胎
  • 7篇遗传学
  • 7篇基因
  • 6篇植入
  • 6篇植入前
  • 6篇胚胎植入
  • 6篇胚胎植入前
  • 4篇单基因
  • 3篇遗传学检测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遗传性
  • 2篇遗传学分析
  • 2篇遗传学诊断
  • 2篇整倍体
  • 2篇胎儿
  • 2篇胎儿畸形
  • 2篇突变
  • 2篇携带者
  • 2篇拷贝数

机构

  • 19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医学会

作者

  • 19篇朱小辉
  • 14篇闫丽盈
  • 11篇乔杰
  • 6篇李蓉
  • 4篇刘平
  • 2篇魏瑗
  • 2篇廉颖
  • 2篇邵敏杰
  • 2篇龙晓宇
  • 1篇戴毅
  • 1篇朱小辉
  • 1篇武慧
  • 1篇袁永一
  • 1篇陈晓丽
  • 1篇黄锦
  • 1篇孔祥东
  • 1篇宋昉
  • 1篇赵红翠
  • 1篇靳红艳
  • 1篇高劲松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国生育健康...
  • 2篇中国妇产科临...
  • 2篇中华生殖与避...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基因遗传病家系中女性为新发突变携带者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策略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适用于特殊单基因遗传病家系(本研究针对夫妻中女方为新发突变携带者)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PGD)的新方法,阻断致病性基因突变向下一代传递。方法以多发性骨软骨瘤致病基因EXT1女性新发突变携带者的胚胎基因诊断为例,阐述针对特殊遗传家系胚胎诊断策略的优势。我们采用直接致病位点检测结合连锁分析的检测策略,利用突变位点检测成功的胚胎和极体单细胞样本的连锁信息,对其他胚胎进行连锁分析,从而判断胚胎是否携带母源基因突变。结果获得12枚胚胎进行遗传学检测,其中3枚胚胎、2个极体突变位点检测成功,随后用于其他胚胎的连锁分析。5枚胚胎经检测不携带母源基因突变,染色体未见异常,可移植。患者移植其中1枚胚胎后,成功妊娠、分娩。PGD新生儿不携带母源突变。结论采用携带突变的胚胎或极体进行连锁分析的创新性检测策略,可以在女方缺少连锁分析所必要成员的情况下,准确判断胚胎母源突变携带情况,从而扩展了单基因胚胎移植前基因诊断技术的适用人群。
朱小辉王玉倩严智强智旭闫丽盈乔杰
关键词:极体
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传学检测患者胚胎整倍体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monogenic diseases,PGT-M)患者中胚胎整倍体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PGT-M的患者599例,按女方年龄分为3个亚组:<35岁、35~37岁和38~40岁。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患者各临床特征与胚胎整倍体率的相关性,并采用广义线性回归分析两个或以上临床特征对胚胎整倍体率的影响。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年龄<35岁组,胚胎整倍体率与获卵数呈负相关(r=-0.080,P=0.048);38~40岁组中胚胎整倍体率与获卵数呈正相关(r=0.279,P=0.01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因素后,<35岁组胚胎整倍体率与获卵数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865);而38~40岁亚组中胚胎整倍体率与获卵数呈正相关(β=0.234,P=0.037)。结论在PGT-M患者中未发现胚胎整倍体率的危险因素。在高龄(38~40岁)患者中,获卵数增加或可提高胚胎整倍体率。
马聪聪龙晓宇闫丽盈朱小辉陈立雪李蓉王颖乔杰
关键词:获卵数
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在不明原因反复胎儿畸形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背景: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孟德尔遗传病,目前已报道的单基因遗传病(表型)约有6000多种,约一半致病基因是未知。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是指利用序列捕获技术将全基...
郭薇赖昱臣朱小辉闫丽盈乔杰
早产儿持续高血压2个月被引量:1
2018年
患儿(36周胎龄出生),男, 2个月,因咳嗽、呼吸困难入院。入院后发现患儿存在持续性高血压、蛋白尿和惊厥持续状态,影像学提示主动脉及大分支广泛钙化,腹主动脉、右肾动脉局部管腔变窄伴血流速度增快。患儿新生儿期因湿肺、肺动脉高压住院,期间曾发现高血压、蛋白尿。进一步行全外显子组基因高通量测序,发现患儿ENPP1基因存在源自父母的复合杂合突变:c.130C>T(p.Q44X)和.c.1112A>T(p.Y371F)。c.130C>T为无义突变,可造成蛋白质从44个氨基酸之后的部分缺失,为一级致病性突变形式;c.1112A>T为错义突变,为已报道的与特发性婴儿动脉钙化症(IIAC)相关的致病性突变。因此确诊为IIAC。给予膦酸盐及降压、止惊、呼吸支持等对症治疗,血压维持在正常高限,动脉钙化未恶化。对于持续高血压伴广泛大血管钙化的小婴儿,应注意IIAC的可能,尽早行影像学及基因检查确诊。
刘云峰韩彤妍童笑梅王晶汤亚南崔立刚朱小辉朴梅花王晴晴武慧
关键词:持续高血压早产儿呼吸机辅助通气阵发性咳嗽呼吸节律静脉推注
遗传咨询和预实验结果对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传病诊断结局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PGD)是减少出生缺陷儿的有效方法。遗传咨询和预实验是PGD流程关键环节,影响着PGD最终结局。方法根据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同,设计个性化预实验策略,包括家系突变位点验证,单细胞基因组扩增测序,连锁分析。结果遗传咨询结合预实验中突变位点在家系成员中的验证结果,可以判断常染色体显性和X-连锁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及基因突变位点的可靠性,而对于X-连锁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的寻找,需从家族中的先症者入手而非携带者。与此同时,预实验还能发现家系中存在的一些特殊问题,比如染色体平衡易位。结论遗传咨询和预实验,需成为单基因遗传病胚胎诊断流程的第一步,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基因及基因突变位点的致病性,制定个性化单基因胚胎检测策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将因基因或者突变位点判断错误而导致的患儿出生风险降到最小。
朱小辉关硕王玉倩邵敏杰廉颖黄锦李蓉刘平闫丽盈乔杰
关键词:单基因遗传病预实验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在产前诊断中对DMD基因拷贝数变异检出的意义和病例分析
2025年
目的针对产前诊断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中,意外发现胎儿DMD基因拷贝数异常患者进行后续分析验证与咨询。方法因高龄(≥35岁)行产前羊膜腔/绒毛膜穿刺取材后CNV-seq检测意外检出携带DMD基因变异的5例病例,并通过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对5例胎儿携带的DMD基因变异进行验证和遗传溯源后,对该变异所致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遗传学评估。结果5例孕妇及其亲属在随访时均否认DMD家族史。经MLPA验证4例胎儿携带DMD缺失变异,其中3例变异来源于胎儿外祖父,1例来源于胎儿父亲。其中携带变异的男性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年轻时偶有肌肉无力的症状。结论遗传变异溯源、完善家系成员表型评估、基因结构与功能的解析和疾病严重程度评估,对于产前诊断意外发现DMD基因或其他X连锁遗传病致病基因变异的遗传咨询尤为重要。
阔瀛关硕杨俊李佳成王云闫丽盈魏瑗朱小辉
关键词:产前诊断DMD基因杜氏肌营养不良
妊娠合并多囊肾诊疗的围产结局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成人型多囊肾的围产结局并进行随访,为妊娠合并多囊肾的围产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1年7月至2018年12月28例妊娠合并成人型多囊肾患者的病历资料,并随访母儿结局。结果28例成人型多囊肾患者共计38次妊娠,平均分娩年龄(30.4±4.1)岁,平均分娩孕周(37.5±2.6)周。孕期母体合并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合并其他器官多囊样改变发生9例(32.1%);有妊娠合并症的26例(68.4%);足月新生儿24例(75.8%),早产8例(24.2%),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2718.4±751.5)g。产后随访1~17年,随访21例,其中慢性高血压6例(28.5%),蛋白尿1例(4.7%),肾功能异常4例(19.0%),终末期肾病2例(9.5%),失访7例。结论妊娠合并成人型多囊肾患者孕期母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显著增加,但新生儿合并症无明显增加,母体多囊肾病情进展主要源于自身病情进展,与妊娠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孕期长程透析为多囊肾进展到终末期的孕妇继续妊娠提供了有效保证。
程子怡朱小辉闫丽盈魏瑗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
外显子组测序技术探讨不明原因反复胎儿畸形发病原因的应用
郭薇朱小辉闫丽盈乔杰
多发性脑海绵状血管瘤发生的新的CCM1基因突变位点鉴定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对多发性脑海绵状血管瘤家系进行相关基因的突变分析,以寻找致病位点,以便下一步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方法采集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标本,提取全基因组DNA,用PCR对CCM1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测序结果在CCM1基因突变数据库进行检索分析。结果患者及其儿子CCM1基因外显子18均发现序列异常,c.2011_2012del A;p.Asn671Thrfs*36,移码突变,可能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患者妻子CCM1基因外显子18未发现序列异常。结论通过对CCM1基因测序分析,发现一个新的致病突变位点,位于外显子18的c.2011_c.2012del A,此位点可作为这个家系进行产前诊断及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依据。
任一昕朱小辉靳红艳刘晓寅张雯昕乔杰闫丽盈张小为
关键词:基因突变
生殖医学研究生入实验室前科研培训效果的评估
2025年
目的了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辅助生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生和博士后对入实验室前科研培训的认识与需求,为提升生殖医学专业研究生和博士后科研能力提供建议。方法采用“问卷星”小程序对2019年至2021年期间参加过入室培训的研究生和博士后进行匿名线上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涵盖培训认知、需求、效果评价及改进建议等。结果共55名学生参与调查,其中博士后17名(30.91%)、博士25名(45.45%)、八年制和硕士研究生13名(23.64%),21.82%的学生从未接触过科研工作,78.18%的学生有一定科研经历。所有的学生对培训安排表示满意,但有40.00%的学生希望延长授课时间、60.00%希望增加授课内容、23.64%希望增加网络授课、21.82%希望增加生殖临床实习等。培训效果方面,科研型、有科研经历的学生在科研能力、科研思维提升和对课程满意度评分上高于临床型、无科研经历的学生;八年制学生和博士后在科研思维、实际应用和对课程满意度评分上高于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但差异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室培训对生殖医学专业研究生和博士后能力提升有积极作用,但培训机制仍需改进。后期应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增加实践操作机会,加强师生互动和反馈机制,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完善培训效果客观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为培养高精尖生殖医学人才提供支持。
龙晓宇乔杰乔杰
关键词:生殖医学医学研究生实验室问卷调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