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逢源

作品数:10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国立政治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章句
  • 5篇集注
  • 4篇四书
  • 4篇《四书章句集...
  • 3篇道统
  • 3篇系谱
  • 2篇叙事
  • 2篇叙事结构
  • 2篇左传
  • 2篇笃实
  • 2篇工夫
  • 2篇而立
  • 2篇《左传》
  • 1篇弟子
  • 1篇义理
  • 1篇张栻
  • 1篇中道
  • 1篇儒学
  • 1篇儒学文化
  • 1篇圣贤

机构

  • 10篇国立政治大学

作者

  • 10篇陈逢源

传媒

  • 1篇孔子研究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2012第五...
  • 1篇纪念孔子诞辰...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颖悟”与“笃实”--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孔门系谱之建构考察
宋人对圣人形象的揣摩,对孔、颜乐处的追寻,前人关注颇深,然而朱熹不仅留意于此,更扩及孔门弟子的分析与检讨,推究过深,固然有偏颇之失,但检视孔门儒学之传,分析弟子高下,从道统思惟重新定位《论语》,《论语》不仅是了解孔子言行...
陈逢源
关键词:《四书章句集注》儒学文化
文献传递
心有所偏,即为不纯-《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与'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叙事结构之分析
《左传》于郑伯克段于鄢,标举母子相会,深致咏叹,“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倡言“遂为母子如初”,其乐无穷;至于州吁弑君,标举“弗纳于邪”的主张,以求远祸无灾,为纷乱世局,提供一帖良方,前者铺排境...
陈逢源
关键词:《左传》叙事结构
“工夫”与“境界”:《四书大全》中“北山学脉”义理诠释之考察被引量:2
2016年
朱熹之历史地位得以树立,学术内涵得以彰显,黄榦最是关键人物。避免门人说法歧出,免于陷入门户之争,成为黄榦一生用心所在。北山一系学人在《四书章句集注》之间反复辨析,不论是横向发展抑或是纵向深化,朱学由宋入元,北山四先生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一脉相承,代表朱学正传,四书成为学术核心所在。《四书大全》征引其中部分内容,许谦材料最多,其次为方逢辰、金履祥、王柏、何梦贵、欧阳玄等人,共计154条。分析可知,《四书大全》特别留意经文结构分析、文句涵义,北山一系学人于讲论之中厘清文本内涵,体证与诠释并进,尝试在经典诠释当中揭示儒学工夫与境界,确立朱熹学术的价值与方向,提供给了后人诸多的思考成果,值得参考。
陈逢源
关键词:道统
孔门弟子轶事传说分析——以子路、子贡、颜渊为核心的考察
一、前言孔子为儒学思想之核心,讨论集中于《论语》,几乎是清末以来学者的共识,然而晚近出土文献渐多,李学勤先生高倡"走出疑古时代",标举全新的学术视野,饶富宣言意味,郭沂先生从郭店竹简得出"《论语》类文献"的概念,包括帛书...
陈逢源
文献传递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的「湖湘學脈」
朱熹從學李侗,接績道南一脈修養法門,從摻雜佛道的路徑而歸於純粹,在儒學當中獲致生命的依歸,只可惜從學日短,無法了解默坐澄心之教,窮無所歸之際,旁求張栻傳湖湘之學,開展匯聚眾流的階段。在「道南」與「湖湘」學脈之中,朱熹頓悟...
陈逢源
朱熹与张栻之义理辨析与学脉建构——中和·仁说·道统被引量:2
2019年
朱熹与张栻同辈论交,彼此欣赏。于学术分歧之际,剔除疑义,纠举偏失,进而于日用之间察识,化解动静纷扰,开展儒学系谱,二程歧异得以厘清,张栻的引介与启发具有关键作用。只是以往以道南与湖湘学脉是相互竞逐的关系,将朱熹思想发展视为湖湘学没落原因,不免见其异而不见其同;或是标举存有,认为张栻不能发其师精蕴,只能顺从朱熹说法,不免见其偏,不见其全,此与理学发展脉络相违背。朱熹从“中和”之辨,建立心统性情架构;厘清《太极图》与《通书》之关系,绾合天道与道德;进行“仁”说辨论,最终以“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确立经典诠释内容。理学得以成立,有赖两人无私分享,学术为公,可为典型,意义所在,固不可以门户论之。
陈逢源
关键词:张栻
心有所偏,即为不纯——《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与“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叙事结构之分析
一、前言《左传·隐公元年》有关"郑伯克段"之事,诚乃《左传》开卷最具结构的一段文字,饶富破题趣味,精彩绝伦,成就斐然,归有光《文章指南》云:学者作文,最难叙事。古今称善叙事者,左氏、司马氏而已。如叙郑庄公、叔段本末,此左...
陈逢源
历史意识与义理诠释——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道统”观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朱熹于六十岁之龄撰成《中庸章句序》、标举"道统"之说,将孔、曾、思、孟"四子"与《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四书"配合,确立孔门之传的文本内容,赋予"四书"经典神圣属性,饶有宣言意义。朱熹一生追寻"二程",标举孟子继承绝学,建构圣圣相承系谱,于是上溯而及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历叙群圣之传,继而及于孔子地位的确认,又进而梳理孔子、曾子、子思、孟子心法相传、《孟子》文本当中圣圣相传之线索,促发人们对朱熹道统的再思考,厘清性善说法,确立儒学内涵,绾合两者,溯源衍流,遂能响应北宋以来儒学自觉的思潮与反省,激化圣化历史的想象,古今之间,环环相扣,工夫与境界,融铸于一。经典诠释必须回归历史情境,甚至必须在语脉当中方能得见注者的思考与用心。义理诠释存在诸多历史线索,诚乃毋庸置疑之事。朱熹以此建构儒学圣贤相传的历史意象,一抒个人的终极情怀,皆慨然以承担"道统"为己任,遂能唤起无比之感动。
陈逢源
关键词:四书道统
“颖悟”与“笃实”——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孔门系谱之建构考察
一、前言推究孔子学术之究竟,乃是历代哲人共同思考课题,只是仁智互见,言人人殊,未必有一致的答案,宋儒另开方向,于孔门弟子论列检讨,详加推究,开展新的思考,北宋诸儒寻孔、颜乐处,正是此一氛围下开展的结果。近人杨儒宾先生考其...
陈逢源
文献传递
融"静"于"敬"--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之心性涵养工夫
朱熹接续道南心法,扩及湖湘学脉,从"中和"悟入,建立道德本体,确立一生学问宗旨,融"静"于"敬"进路,既是学术的跃升,也关乎儒学实践工夫的确认,"静"用以存天理之大本,所谓在中,"敬"乃是心体操持存养,求其时中,由静而动...
陈逢源
关键词:《四书章句集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