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隋利军

作品数:1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浆
  • 1篇永久性
  • 1篇永久性房颤
  • 1篇瑞舒伐他汀
  • 1篇他汀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细胞
  • 1篇坏死因子
  • 1篇患者血浆
  • 1篇伐他汀
  • 1篇反应蛋白
  • 1篇房颤
  • 1篇白细胞介素
  • 1篇白细胞介素-...
  • 1篇C-反应蛋白

机构

  • 1篇无锡市第四人...
  • 1篇无锡市第九人...

作者

  • 1篇高长征
  • 1篇隋利军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年份

  • 1篇201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年龄65岁以上的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及瑞舒伐他汀,随访12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及左心房内径(LAD)情况,测定血浆中CRP、TNF-α及IL-6水平。结果经过12个月治疗后,实验组心室率由(133.3±14.2)次/min降至(78.7±11.8)次/min,常规治疗组心室率由(130.8±15.1)次/min降至(80.9±10.6)次/min,两组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LAD由(120.3±1.8)mm缩小到(80.7±1.9)mm(P<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LAA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后,实验组血浆中CRP、TNF-α及IL-6较治疗前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实验组血浆CRP、TNF-α及IL-6水平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具有减少老年永久性房颤复发及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左心肌重构及抗炎作用有关。
桑建隋利军高长征
关键词:永久性房颤瑞舒伐他汀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