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芳
- 作品数:7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昌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清代江西文庙祀孔乐制的恢复与重建
- 2019年
- 文庙祀孔典礼是国家对地方实施教化的重要手段,在国家礼制与地方行政中占重要地位。清前期,随着顺、康、雍、乾四朝对祀孔用乐典制不断创制与更定,中央对于地方文庙祀典执行新制的要求也逐渐频繁,此阶段江西文庙祀孔用乐制度的建设与沿革,以遵守国家制度的正式安排为重点;乾隆以降,清廷统治者在承袭旧制的同时,对地方文庙释奠乐制重建的督促与监管力度逐渐减弱,地方官绅治理地方社会的自觉行为逐渐成为推动江西祀孔乐制的重建工作的主要动力。
- 谢芳
- 神仙的诞辰,老人的节日——鄱阳县管驿前晏公庙庙会习俗现状考察被引量:1
- 2018年
- 鄱阳县管驿前晏公庙位于饶河之畔,主要供奉晏公、定将王等水神神灵。据载,该庙始创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年之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由当地老人发起,晏公庙得以翻修扩建,1992年开始举办庙会并建构出酬神演戏、祝寿拜寿、大型圣宴以及"三年两头庆"的斋醮仪式等庙会习俗。庙会的筹备、组织、管理到各仪程的主要参与者,都是管驿前的老人们,他们在一年一度的神仙诞辰活动中既发挥余热实现了自我价值,又收获了集体娱乐带来的满足感。
- 谢芳
- 关键词:斋醮仪式
- 论宫廷音乐的社会属性——从西周礼乐制度与宫廷音乐的关系谈起被引量:1
- 2017年
- 自西周创立礼乐制度,宫廷音乐被纳入"礼乐"的范畴,正式确立了被后世仿效的宫廷音乐的雏形。西周礼乐制度对宫廷音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礼乐制度对宫廷音乐的社会属性的型塑,使其呈现出不同于夏商宫廷音乐的特殊面貌。本文主要围绕西周制礼作乐的背景与历史意义,并结合西周礼乐制度的社会职能,讨论宫廷音乐的社会属性。
- 谢芳
- 关键词:宫廷音乐礼乐制度社会属性仪式性
- 西山万寿宫庙会音声实践的类型与功能
- 2018年
- 本文的考察对象是西山万寿宫庙会音声实践的类型及其功能。浩浩荡荡的进香队伍及其音声实践是庙会期间最独特的景观,他们在宫观内的群体活动始终伴随各种音声实践:表达许逊崇拜的绕宫"拜神"音声;替他们表达诉求的道士"通神"音声;彼此交流、强化凝聚力与认同感的"娱人"音声。各种活动情景中的不同音声实践,不仅营造出不同的声响效果,形塑出属性各异的空间形态,还隐含了信众的多元音声观念、信仰表达方式以及庙会"狂欢"精神。
- 谢芳
- 关键词:狂欢精神
- 清代江西官方典礼活动中的仪仗鼓吹——基于地方志的考察
- 2019年
- 清代江西官方主持的典礼活动常配备仪仗鼓吹.就仪式场域而言,清代江西官方典礼活动中的仪仗鼓吹分为迎送神与迎送人的前导鼓吹,前者仅迎春礼一项,承载着传递官方劝农意图的社会功能;后者以宾兴礼为典型,其形塑活动主角的社会身份以及宣扬社会价值导向的意图十分突出.
- 谢芳
- 周代“乐节”“节乐”考析——兼论周“乐”的社会规定性及其历史性质之衍变被引量:1
- 2015年
- 以往周代音乐研究,强于文化和美学研究,而弱于音乐研究。作者选择音乐术语研究。音乐术语的特点是,既与音乐实践相联系,又与社会历史相联系,音乐和文化研究皆可兼顾。文章围绕周"乐"术语——"乐节"与"节乐"进行,考其涵义,析其关系,论周"乐"社会规定性与历史性质,并聚焦于周"乐"与仪式的关系和周"乐"的两种历史涵义与其历史关系。
- 李方元谢芳
- 关键词:乐节
- 清代江西岁时祀神演剧习俗及其官方厉禁考述
- 2018年
- 清代江西岁时祀神演剧活动十分盛行,每逢神灵诞期、先祖祠祀、禳灾祈报等祀神庆典,装扮故事或剧目搬演都是常见的活动事项。于地方民众而言,各类岁时祭仪中的扮戏演剧,既是特殊时日沟通神灵、先祖的重要媒介,也是营造阳间活动欢娱气氛的重要手段。于"辨风正俗,为政之要"的统治阶层而言,易诱发不良习气、引起骚乱、滋生事端并威胁社会秩序的祀神演剧活动因悖逆纲常礼教而成为亟需严禁之陋习。面对官方的厉禁举措,民间在"民皆便之"的因应态度之外,也会采取抗拒之策,"神威不可触犯"是常用的抗拒之辞。
- 谢芳